摧毀精神圖騰,汙衊岳飛來消解中國的民族精神

岳飛不是民族英雄嗎?

導語:近日以來,岳飛又成為了世人注目的熱點。對於這位民族英雄的“新奇”說法層出不窮。在流傳的最新說法中,不僅褫奪了岳飛“民族英雄”的頭銜,甚至要說他連普通的“英雄”都不是,成了有害國家的罪人。那麼,我們從真正歷史的角度出發來看看一看,岳飛真的不是“民族英雄”嗎?

古代沒有“民族”概念不影響岳飛是“民族英雄”

爭議:古無民族概念則岳飛非民族英雄?

有觀點稱:“民族”這個概念是近代以來引入中國的。“(民族一)詞在19世紀文獻中極少使用,……到1900年後才開始出現井噴之勢”。古代中國沒有“民族”、“民族主義”概念,古人也沒有“民族”意識,自然也不可能存在什麼“民族英雄”;因此,岳飛不是“民族英雄”。我們今天熟知的“民族英雄譜系”,也是晚清知識分子出於現實政治需要新造出來的。中國的“民族英雄”須在“民族主義”意識普及的近代尋找。那麼這個說法有道理嗎?可以因此褫奪岳飛“民族英雄”的頭銜麼?

古代沒有“民族”概念本身,就沒有“民族英雄”了麼?

“民族”的概念確實近代以來才進入中國,這個理由看似有理,卻事實上混淆了概念和概念的內涵。概念可以後起,但之前的事物只要滿足概念內涵,我們就可以說它屬於此概念。我們可以在現代歷史學中找到大量的例子: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是“部落聯盟首領”,但當時顯然沒有“部落聯盟首領”這個概念本身;古代郡縣制下形成了“官僚體制”,但“官僚體制”也不是古代概念……可以說,歷史學中學術化語言描述和分析所使用的,都不是古代就有的概念,怎麼到了岳飛的“民族英雄”這裡就出了問題呢?執此論者的證據稱“(民族一詞)在19世紀文獻中極少使用,……到1900年後才開始出現井噴之勢”,這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假如去檢索“人類”這個詞,也會是19世紀之後“才開始出現井噴之勢”,難道就能說明19世紀前的古人就不屬於“人類”了麼?

現代歷史學就是用社會科學概念分析歷史 岳飛是“民族英雄”是歷史學的結論

分析性和理論性取代敘事性,成為史學的主要特色,描述性史學變成了分析性史學。如果說,“舊史學”解釋過去的思想資源主要來自宗教、道德和政治領域,那麼現代史家則越來越倚重社會科學所提供的概念工具,諸如結構、趨勢、模式、變遷、階級、種族、文化、性別這樣的術語,頻繁出現於一般史學論著當中。如果離開了源自社會科學的形形色色的語彙,歷史學家就可能患上“失語症”。政治學的政治文化理論,社會學的社會變遷理論,經濟學的經濟週期理論.語言學和哲學的語言分析方法,以及文學的表現理論,都成了史家手中常用的工具。(李劍鳴《歷史學家的修養與技藝》)因此,用社會科學中的“民族”這個概念研究岳飛正是現代歷史學的應有之義。就與研究古代社會結構使用“共同體”概念,研究古代政治使用“科層制”等概念等相同。如果以古代沒有為藉口不許這些社會科學概念在歷史學中使用,實際是與現代歷史學站在對立面上。換言之,以古代沒有“民族”概念為理由否認岳飛是“民族英雄”的人,實則歷史學尚未入門。

宋代是中國“民族”意識形成的發端 岳飛的“民族英雄”實至名歸

直到宋代,由於北方遼、西夏和後來金、元等異族政權的先後崛起,才真正打破了唐以前漢族中國人關於天下、中國與四夷的傳統觀念和想像,有了實際的敵國意識和邊界意識,才有了關於“中國”有限的空間意識。這種意識不同於歐洲近代民族國家意識,它的真正形成,不僅成為宋代士人極力確立“中國”與“道統”的合法性的歷史背景。這使得傳統中國的華夷觀念和朝貢體制,在觀念史上,由實際的策略轉為想像的秩序,從真正制度上的居高臨下,變成想像世界中的自我安慰;在政治史上,過去那種傲慢的大國態度,變成了實際的對等外交方略;在思想史上,士大夫知識階層關於天下、中國與四夷的觀念主流.也從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主義,轉化為自我想像的民族主義。(葛兆光《宋代“中國”意識的凸顯——關於近世民族主義思想的一個遠源》)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在最初民族意識產生了的宋代,岳飛作為“民族英雄”實至名歸。

綜上所述:岳飛“民族英雄”的認定本就是近代以來伴隨著科學的發展逐步專業化、社會科學化、分析化的歷史學的結論。是作為現代正規學科的歷史學對過去歷史的分析結果。這一點上,“民族英雄”是不需要“古已有之”作為前提而存在的。對此感到無法接受的,恐怕尚分不清現代歷史學與古代史學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