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感統,必學八大感覺與神經系統

感覺,是神經系統的'營養",如果沒有各種感覺刺激的信息輸入,神經系統就不可能對外界產生反應,當然也就不可能適當地發展和發揮出各種各樣複雜的功能。而反過來講,反覆的感覺刺激信息儲存在大腦之中,形成記憶,並建立條件反射,又可以促進感覺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感覺與神經系統的關係,十分緊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依次從人類八大基本感覺系統,亦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內臟覺說起,共同來探究一下感覺系統與神經系統的具體淵源。

今天的文章,我們首先來認識前四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

【視覺】

眼睛是視覺器官,眼球的特殊構造,讓我們可以通過眼睛收集到外界物體所反射來的光的刺激,從而幫助我們獲得大量的外界信息,比如明暗,顏色,形狀,大小等。同時視覺信息結合其他感覺信息,還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距離,層次,方位,比例等關係。甚至有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從客觀現實接受的信息,有85%是通過眼睛獲得的。

那麼,外界事物所反射的光信息,到底是如何進入眼睛,再一步步進入大腦的視覺中樞的呢?或者說,視覺是如何產生的呢?


學感統,必學八大感覺與神經系統


這個要先從眼球的構造說起,眼球從外到內,依次由角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等組成,所以,從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首先就要通過眼球的透明體,也就是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這些折光系統,然後落到視網膜上成像。視網膜是對光波非常敏感的視覺接收器,它上面的感光細胞(視錐細胞、視杆細胞)可以把光刺激轉換為神經信息,這樣,最初的視覺信息就可以沿著視覺神經通路經過視覺神經交叉傳達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在視覺中樞進行分析綜合之後,再次通過傳出神經節(功能相同的神經元在中樞以外的周圍部位集合而成的結節狀構造,可分為腦脊神經節和植物神經節)到達眼睛,就產生了視覺。

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一方面處理外界傳來的視覺信息,一方面又幫助這些視覺信息和其他的感覺信息,尤其是從肌肉,關節以及前庭平衡系統傳來的感覺信息相關聯,幫助我們對環境形成基本的認知。比如,知道環境中各種物品的空間方位等。

前面我們講過,在腦幹的部位,有許多重要而複雜的感覺和運動“神經核”,而動眼神經核就是其中之一,實際上,經過處理的視覺信息也會被傳送到腦幹的動眼神經核以及小腦等部位。這樣,這些信息才能繼續與運動信息相協調,進一步指揮眼部和頭頸部的肌肉,讓我們用眼睛和頭的活動來追蹤一個移動的物體,實現視覺追蹤的功能。

當然,不只是視覺追蹤,通過大腦整個神經系統的協調運作,我們的視覺系統還具有聚焦,分辨,泛視,記憶,甚至想象等多種功能。可以說,視覺系統和雙手動作,是我們人類最為依賴的兩個部分,所以你會發現,它們二者在大腦皮層上所佔的面積也是最大的。如果視覺系統發展不良,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視覺功能不全或功能障礙,比如,看書跳行漏字,寫字出格,寫反字,容易迷路,容易認錯人等。

【聽覺】

聽覺和視覺一樣,在人類的智力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外界的聲波作用於聽覺器官,使得聽覺接收器處於興奮狀態並引起聽覺神經的衝動之後,聽覺信息就會傳入各級聽覺中樞,最後直至大腦功能區,使得大腦能夠感知並處理聽覺信息。


學感統,必學八大感覺與神經系統


耳朵是專門的聽覺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三個部分,其中外耳和中耳擔負著傳導聲波的作用,比如,耳廓負責收集聲波,外耳道是聲波抵達鼓膜的通道,鼓膜則負責將聲波轉換成振動,如果這些部位發生病變(比如中耳炎),那麼人的聽覺必然會受損。而內耳當中的耳蝸,則是整個聽覺器官最重要的部分,因為真正的聽覺接收器,就位於耳蝸的柯蒂氏器上。

小知識:在內耳當中還有兩種前庭接收器,一種負責反應重力,一種位於三對半規管內,負責感知頭部移動的速度和方向。這兩種接收器獲得的感覺信息結合起來,就可以非常精確地告訴我們,在我們和重力的關係中,我們是在什麼位置,是動是靜,走的是什麼方向,是快是慢。

和視覺信息一樣,聽覺信息也可以傳達到腦幹的其部分以及小腦,方便和其他的感覺和運動信息相互協調。當聽覺信息和其他感覺信息相互混合之後,會繼續傳到大腦的多個功能區之中,所以,如果聽覺信息不能在大腦的各個層次中與其他感覺信息很好地融合,那麼我們可能就很難了解所聽到的內容是什麼意思。比如,如果聽覺信息不能與視覺信息進行良好配合,那麼孩子們在學習時就會比較吃力,不能夠一邊聽,一邊看著老師的嘴型,很快地記住老師所講的內容。

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聽覺信息是語言學習的基本材料,聽覺系統的發展對語言能力的發展影響極大。如果一個孩子的聽覺系統受到破壞,導致傳入大腦的聲音信息與實際的聲音不相符,那麼他們的發音學習也必然會受到影響。有些說話口齒不清的孩子,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但不完全是)。當然,大部分孩子的聽覺系統都是正常的,只是有些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如果沒有獲得適宜的聽覺刺激,就容易出現聽覺感不良的現象,比如聽不懂別人的話,對家長的呼喚聽而不見,聽過就忘等。

【嗅覺】

和現如今不同,在數百萬年以前,人類最依賴的感覺並不是視覺和聽覺,而是嗅覺。為什麼呢?因為只有依賴靈敏的嗅覺,才能快速感知到遠處的危險,提前保護好自己!只是伴隨著文明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類有了更多更好地監測危險的方式,所以對嗅覺的應用也就相應變少了而已。但是,這並不代表嗅覺就不再重要,相反,作為唯一一個不需要通過大腦中轉站處理,直接就可以將嗅覺信息快速傳入大腦功能區的感覺系統,嗅覺依然在扮演著吸收空氣中漂浮的各種信息,幫助大腦快速對危險信息做出警覺反應的功能。這也是為什麼當一個人鼻子不通或嗅覺失靈時,對於周圍環境中的危險覺察能力便會下降的緣故。

另外,除了幫助我們保持警覺,嗅覺在幫助我們建立記憶和尋找記憶的功能上,依然扮演著不可取代的角色。當我們聞到某種氣味時,嗅覺刺激信息可以直達我們大腦的邊緣系統,快速喚起舊的記憶。比如,媽媽做的滷肉的香味,可以讓我們在腦海裡立刻回憶起快樂的童年,想起曾經住過的老房子。對於不熟悉的氣味,只要嗅覺正常,我們的反應也會特別快,比如那些討厭的氣味,像食物腐爛的味道,刺鼻的化學藥品的味道等,只要一出現,我們就會立馬警覺,知道它們對身體有害而快速走開。

【味覺】

嗅覺是一種遠感,可以通過長距離感受化學刺激,相比而言,味覺則是一種近感,只有對吃到嘴裡的東西,才會產生味覺。不過,和嗅覺一樣,味覺也為我們的生存,提供了許多不可或缺的訊息,藉由味覺的信息輸入,腦部可以判斷出該執行什麼事項。比如,吃到發酸的食物,就知道已經壞掉,不可以再接著吃了。

味覺和嗅覺是兩個相輔相成的感覺系統,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味覺會受到嗅覺的影響。比如你會發現,當你嚴重感冒鼻塞的時候,基本都沒有什麼食慾,因為你感覺聞起來沒什麼味道的食物,吃起來也好不到哪去。

另外,味覺的發展也影響著大腦對口腔發音器官的管控,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缺乏咀嚼訓練,經常吃一些流質的細軟的食物,不但容易味覺敏感,出現挑食、偏食的情況,而且也容易在語言的發展方面出現口齒不清一類的問題,所以家長一定要多多注意哦!

小知識:孩子挑食,偏食,不單單有味覺敏感的因素,也可能與口腔的觸覺敏感有關,當孩子對食物的質地觸感有所排斥時,也很容易出現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

- The end -

吃貨七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