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话后面都喜欢加“谢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神评陈毒绣


一种特定的社交行为其实并不能推断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而我们各自的看法也仅仅是对单一场景下的行为进行自我揣测。例如:

去小餐馆就餐,一名看上去寒酸的服务员,给拿了一副碗筷,在上菜时都会说一句“谢谢”,这就是一种尊重;

在电梯里人挤人,到楼层要下电梯时,带上一句:“不好意思,麻烦让一下,谢谢”,这就是一种礼貌;

...

其实,这类行为很常见,大部分是出于职场习惯或家庭教育,可以看作是谦让且知感恩,明事理的人。但这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还有一类人群,也经常说“谢谢”,但与我们日常的口吻和用意截然相反...

这类人往往说“谢谢”是出于个人的价值观,TA们口中的“谢谢”不具备任何感情色彩,没有谦让,也没有感恩,类似我们口头语的作用。

而伴随这类人的表情,经常是一副面无表情、冷酷到底的人设,身边没有值得去奉献自己的对象,也没有任何感情时间让其舒缓。因此,就算是谈恋爱,过日子,也会经常对另一半说“谢谢”。甚至,会有比较敏感的异性感觉,这样显得非常“生分”不像一家人。

但这类人也有优势,就是不喜欢表面功夫,为人非常直率,不扭捏,但要让他们学会寒暄、溜须拍马还不如让TA们自杀。往往这类人在职场中能力非常突出,当然也不太便于上级管理。

而这类人也会有一些特殊的癖好,类似从不借人钱,就算没钱也决不开口向别人借钱,不亏欠身边的任何人,认为关系处理起来是非常麻烦的,甚至,有的人厌恶和他人产生关系的连接。也因为这样,往往显得较为孤僻自傲,这就是一种情感障碍了...

如果对人格障碍、情绪障碍、情感障碍、心理科普或心理引导技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霖士心理”,定期会分享治疗笔记、抑郁、焦虑、成瘾、自闭等内容...


霖士心理


2000年前后,父母和几个朋友去北海旅游。去了,他们就爱上了那里,然后纷纷在北海买了房子,宣称退休后就搬去北海住。

一晃快二十年了。老人们真的兑现了他们的诺言,每年过着候鸟般的生活,夏天回来北方避暑,冬天去往北海过冬。这些年里,老人们甚至都不太去考虑和子女的团聚;不考虑家乡还有一大群亲朋故旧。

北海,我也去过多次,自然风光是没话说的,只是老人们为什么选择这里养老,一直是我心头一个解不开的疑惑,毕竟从气候、海拔、空气含氧量等方面去考虑还有很多值得选择的地方。直到有一年一件小事让我恍然大悟。

应该是2014年,那年春节前我赶到北海,想和父母一起过年。那段日子里,我每天都会推着自行车在父母所住的小区左近一个市场去采买每天的菜蔬、鱼肉。一天,在市场门口一个小摊子前我停了下来,看着一个老人家仔细的将一大袋紫苋菜一捧一捧从袋子里取出来,然后几乎是一片叶子、一片叶子的清理干净、摆放整齐。那位老人身材很矮小,手上和脸上被岁月刻画出了密密的、深深的皱纹。她佝偻着,坐在已分辨不出木色的小板凳上,平和而又恬淡。

我不禁停稳车子,走上前去,蹲在她面前,对她说“称两斤吧”。她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小伙子,几个人吃饭啊?这个菜要吃新鲜的,买多了吃不了,下次再吃就不好吃了。”我回答她说“三个人。”随后,不知为什么很多余补了一句“我和我爸爸妈妈。”她笑了笑,说道“那也多了,一斤就够了,吃一顿买一顿最好。”一边说,一边细心的在已经理的很好的菜里面挑选着最好的菜叶,装进一个红色的半透明薄塑料袋里。她没有用电子秤,用的还是那种老式的提秤,称足一斤后,又捡起几片紫苋菜叶子放进袋子里,递给我。我赶忙问她“多少钱?”“两块两毛一斤。”她微笑着对我说。我从口袋里捡出三张一元的纸币递给她,她接过去,然后很真诚、很自然的对我说了声“谢谢”。说完后,从一个装着厚厚零钱的袋子里找给我一张五角、三张一角。我本想说不用找了,却怎么都没有张开口。我忽然觉得那声谢谢像是一位智者给了我灌顶的醍醐,我像是明白了很多,却一时弄不清楚明白了什么。

后来的几天,我开始留意市场里的商贩们。大多数本地的商贩在客人付钱之后,总会报以一声“谢谢”。都很诚恳,很真挚,脸含笑意。

我突然明白,这些年遇到太多太多讲“谢谢”的人了,那些“谢谢”讲的很礼貌、很规矩、很好听。但我也仅仅是听到了这么两个字而已,再无其他。而在这里,我听到似乎是对客人照顾他们生意的一种由衷的感谢;似乎是他们对自己勤勤恳恳获得认可的质朴表达;似乎是来自很久以前的平和和善良;似乎是根植在他们灵魂深处对大海感恩的一小部分仪式感;似乎在表达着他们心底的纯净和安详。

我突然明白,尊重的规矩叫做礼仪,但发乎真心、真情的尊重是人和人之间最宝贵的宽容、理解和信任。

这才是父母选择北海的原因,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也许几代的灵魂都在渴求的纯、真和善意。



21世纪阅读


我就是那个经常会说谢谢的人

其实在小时候觉得这是一种礼貌,家庭的教育告诉我要这样,不过到了现在我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了。

虽然从感知上确实没有以前那种由衷的感谢,更像是种说话习惯,但是我也不觉得这是虚伪或者伪君子。

不说对别人了,我们家里父母互相说话都是习惯用谢谢做结尾,虽然会给人少了点人情味儿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父母该帮衬的依然会帮衬。

给大家看下我和父母的截图吧,里面也有我妹妹发给我母亲的话。我在以前也基本跟我父母讲话是一个样子,您、谢谢、不客气不离口。。

我这几年已经改变很多了,或者说我有故意改变一点,但是该说谢谢以及对自己年长的人都还会自然用您,谢谢。

我已经非常堕落了,我有看过我爸给我爷爷写的家书,是非常工整的,开头就是亲爱的父亲 您好。

虽然可能在很多人看起来我家的这种说话方式比较客套,但是其实我们是真的互相尊敬对方的。

至于为什么我会改变一点,你们可以看到我对于父母的谢谢已经不会回复不客气了,这在我以前是不可能的,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习惯虚伪,而是我怕我担心身边的人觉得我是个虚伪的人、一个没有人情味儿的人,被人评论是个虚伪的人。





richeelll


很惊讶能看到这个问题,因为我平时日常生活中深有感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在我这里有两种用法,第一是别人帮你忙以后,说谢谢。例如我闺女,刚两岁,每次我帮她拿东西,或者打开东西时,她都会说“谢谢爸爸”,然后才把东西接过去,这会让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我会觉得闺女特别懂礼貌,闺女尊重我帮她做的事情;第二是我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在请求后加谢谢。例如:杨老师,能帮我拿一个苹果吃么?谢谢!这样我媳妇就能很高兴的帮我拿东西,但是换一种说法,杨老师,你去给我拿个苹果!这时候,往往我媳妇就会说你怎么不自己去拿!再比如,我现在在某机构学习,每天都会有工作老师给我们签到,每次签完到以后,我都会说“谢谢”,这时候老师就会抬起头来,笑着跟我说不用客气!我觉得这是对别人工作的尊重和认了,别人也并不会觉得你在做作或者装,相反数,我们正是缺少这种“谢谢”的仪式感。

经常对别人说谢谢,别人就回对你报以友好和微笑。在这个被移动终端模块话,碎片化的世界,我们极其需要像“谢谢”的这种字眼去打破人机关系的支离破碎,回归我们最原始的感情真挚,自己表达感情,而不是借助手机这个冰冷的机器,去表达思想!

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尝试着对所有人说谢谢,家人,朋友,陌生人~这会让你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小马先生不要逃2


昨天看到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回答,今天出门在外,一直在观察,观察什么呢,观察周围说谢谢的评论。

今天我看到的场景有以下几个:

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带着宝宝的奶奶,因为别人给让座,而发自内心的说出来的谢谢。

在健身房运动的时候,看到一位健身爱好者,因为不会使用某样器械而头疼,这时候刚好经过的一位健身教练顺便就帮忙教了一下,这位朋友便发自内心的说了句谢谢。

再比如我今天在路边买了2个好吃的冰糖葫芦,作为感谢,我也发自内心的说出了谢谢。

其实谢谢这个词发音非常的简单,只要嘴巴张开一点,就能发出谢谢,以至于谢谢对于外国人来说都是最简单的中文。

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面,我相信谢谢这个词99%的人说它,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毕竟这个世界善良或者正义一定比黑暗和丑恶占的比列更多。

习惯说谢谢的人,我相信他们一定是个善良的人,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应该”为你做任何事,但是那些选择主动帮助他人的人,内心一定是怀有对这个世界的爱,他们秉承着利他就是利己的信仰,当然了,这是我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当然了,也难免有1%的人,的确存在“虚伪”这种行为。



吴大壮Dreamer


我男朋友就是一个喜欢把谢谢挂在嘴边上的人,并不是做作,他一直很有礼貌,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习惯,这也让他在生活上容易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前几天他下班时车被锁了钥匙在车里,他寻求保安叔叔帮忙找人开锁,保安叔叔认识我男票也喜欢他这个懂礼貌的小伙子,因为他上班下班都会给保安叔叔打招呼,每次保安叔叔开门,他都会说声谢谢,一来二往就熟了,所以保安叔叔二话不说帮我男票几下子就给车解锁了,保安叔叔说一般人他是不会这么做的,怕别人有意见影响自己工作,只会帮别人叫专业开锁的人来解锁。所以要多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别人也有血有肉也需要生活,为你付出并不是理所应当,说句谢谢身上也不会掉块肉,反而会给你带来好运


哈里怒亚124036298


谢谢你!

   

在海外读书寄居的那几年,每天说得最多的就是谢谢你。老师下课了,会给学生说谢谢大家,给房东付房租,房东会说谢谢你,酒吧打烊了,老板给员工说谢谢你。我被别人感染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也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回国后,总有人说我太过客气,一次去擦鞋,付完钱后我习惯的说了声:谢谢你。那位满手油污的大哥脸着红搓手说,我谢谢你照顾我生意,而每次送水到家的小哥,我都要说谢谢,麻烦你了,他总说我客气。人人生来平等,没有谁应该给谁做什么,尽管你是付了钱,他是给你服务,是真心觉得给别人增加麻烦了,内心中有愧疚,很自然的就说了谢谢你。一个同学在日本东京目睹的真实事件,早高峰时间车行道上两车擦挂了,转向灯碎了一地,两位车主下车第一件事是互相鞠躬,看了看车,双方拍照交换了名片后貌似责任一方从车尾拿出一个小扫帚和撮箕,快速的将地上的碎片扫净,双方再次互相鞠躬,迅速的将车驶离。同学听不见他们交流了什么,旁边的车有序的绕行,没有喇叭声和抱怨声,似乎一切都那么平静和平常,可在同学内心却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震撼。

也许是都学会了互相尊重和体谅,我身边不断的有许多的谢谢你出现,真的很舒服。不是吗?想想人在世间的3万多天的时间里面,能有多少次相遇,多少次擦肩而过,多少时间一起工作、共处一屋呢?不记得是哪位名人说:我也许不能做一个品格优秀的人,但是我尽量做一个让人感到舒服的人。而我们的生活中这样那样戾气横生,别说谢谢,动辄粗口相向,甚至拳脚相加。是什么左右了人们的灵魂吗?生活给了你无尽的压力,而自己又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枷锁,我不好的,一定要用尽全力扔给别人,让自己发泄。这个社会的温度已经够低了,温暖一点不好吗?我们不能做一个让人舒服的人,但是至少可以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吧。万物皆有裂痕,但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灰195517488


说谢谢虚伪的人你们真的够可怜的,你们的家庭教育也挺可悲。我去餐厅吃饭,去街上买东西都会和服务员说声谢谢,这是对别人的一种肯定,别人也会回你一句不用谢,然后互相给对方一个微笑,有什么不好的?一句谢谢就能表现自己素质与涵养,家庭教育氛围。举个我本人的例子,每次打车到了目的地下车我都都会说一句“谢谢师傅,师傅辛苦了”,人家是会真的很开心的笑,而不是客套。做人要将心比心不是你花钱你就是大爷,就可以对别人指手画脚的,家父从小就教导我要懂礼貌,与人为善。自己的素质涵养跟不上别人,还说别人虚伪。这是有多恶心才能说出这种话!


胡半仙仙仙儿


我就是一个爱把“谢谢”“好吗”之类的词挂嘴边的人。和家人如此,对外人也如此。就连家人给我沏杯茶,我也会说声谢谢,并非特意说,好像已经习惯了。去菜市场买个菜也会和菜贩说声谢谢,自己感觉虽然自己付了钱但对方给我提供了服务,理所应当说声谢谢。以前自己并没感觉到自己的这种习惯,还是几年前我的同事指出我说话总是“谢谢”“好吗”“可以吗”之类让人感觉又客气又商量又不好拒绝的说话方式。 哈哈。总之,爱把“谢谢”当口头语总比爱把国骂挂嘴边要好吧😊


qzuser709454865


首先第一类,应该是有家教,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我的外婆解放前是小学教师,教育家里所有的子女必须要讲礼貌,除了接人待物要尊重人,说“谢谢”、“请”......都是基本的。人在小时候养成了习惯,长大以后也就把这些词汇挂在嘴边,说出来都是无意识的。同时还记得小时候有一个启蒙老师,因为去过西方留学,回来以后在日常生活里就用西方礼仪要求孩子们,训练坐姿,站姿,用餐礼节,喝咖啡,听交响乐......对不文明的行为,都要温和的批评,小孩子不懂事,被一个很优雅里面的人说一说,感觉不好意思,慢慢也就有了约束。

尤其是对待身份地位比自己低,但是为自己服务的人,一定要说谢谢,这个是表示人人平等,对他们劳动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但是小时候养成了习惯,长大了只会机械地说谢谢,可能并不见得真的理解“谢”的含义。

于西方来说,礼貌用语是礼仪的一部分,人与人是平等的,语言表达上要体现对等,在西方交流体系里面,信息有发送者,就有接受者,一个人给与了另一个人帮助,接受帮助的人说一个谢谢,表示的是一个回应。信息交流是文明社会的基础,收到信息不回应,交流就有问题。

对于东方来说,因为有传统文化的积淀,“礼”的内涵就很丰富了。我们常说仁智礼义信都是基于人情的,近现代社会以前,中国社会是人情大于法度,礼就是人情。中国这种人情之礼更为复杂。

一个被帮助的人欠了一个人情,说一个谢谢是表达记恩,对于小事情来说,表达完了这个感恩,那么人情就算是还了,所以很多人觉得说个谢谢就在人情上减少负担了,这其实是很低情商的。

人与人之间,因为交流而发生关系,而互相帮助也是一种交流,通过帮助和相欠,对于没有关系的两个陌生人来说相当于建立了关系,而对于有关系的人来说相当于在现有的关系上增加一些事情的积淀。也就是说,不管是说谢谢还是说什么,这个词汇不是相当于“再见”,不是为了终止关系,而是为了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基于这个理论,情商高的人会这样做——

1. 对于一些琐碎的小事,可以不说谢谢,可以说点别的别人想听的。比如在电梯里面遇到一个女士给你按了等待键,你可以说一句——哎,你的小孩真可爱;哎你这个西红柿哪里买的,真新鲜;哎你这个头发做得真好。

2. 对于一些大一点的帮助,一般都是熟一点的人之间了,可以约,比如一起喝个茶吃个饭打个牌,约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深人情。

3. 对于熟人之间很大的帮助,最高的处理办法就是少说多做。在自己有条件的时候帮别人一马,也就是最好的“谢谢”和最体面的回复了。

所以,常说谢谢的人,也可能是内向的人,他的潜意识里面这种“谢”是一种清高,一种封闭,一种拒绝,一种急于终止对话的诉求。

一个社会,多说一点谢谢是文明礼貌,而多一点高于谢谢的往来,是人情和温暖。

综上,对熟人说太多谢谢的是情商低,至少懒,不想去深入互动维护关系,而对生人,尤其是劳动者说谢谢的人,是涵养和礼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