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翰林五經博士官的書法墨跡

王璲,字汝正,號青城山人,長洲人。洪武中,舉浙江鄉試,以薦攝府學教授,改應天訓導。永樂初,擢為翰林五經博士官,進為檢討,至左春坊左贊善。後受解縉案牽連,下獄。工詩文,王璲早年從楊維禎學詩,能得其法。史稱王璲才華與謝縉等,而文采過之。善書法,小楷、行書法晉人。洪熙初,贈太子賓客,諡文靖,有《青城山人集》行世。



明朝翰林五經博士官的書法墨跡


明代王璲行書《徵蓬帖》,25.6×37.5cm。


明朝翰林五經博士官的書法墨跡


明朝翰林五經博士官的書法墨跡


明朝翰林五經博士官的書法墨跡


釋文:我家吳中萬山裡,坐臥行藏在山水。山靈識我是山人,猿鶴相逢不驚起。自從誤身塵網中,漂零蹤跡隨徵蓬。心神常飛白雲谷,魂夢每落青霞宮。吳東賈君江海客,偶然見我城南陌。手攜小□丹青圖,置我千巖萬峰側。層林帶暎煙模糊,雞犬不鳴人跡踈,誰家深住翠屏下,疑是當時舊隱居。明將秣馬京華道,閉門卻憶山中好。東風吹遍山中春,松花飄香拂瑤草。披圖寄目成嗟吁,空念中林樵牧徒。人間浪遊似我少,世上好事如君無。我當便整還山計,不待秋風發叢桂。請君為報山中人,破屋先煩補蘿薜。青城山人王璲。


明朝翰林五經博士官的書法墨跡


王璲行書《手畢帖並詩》,紙本18.1×38.7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手畢帖並詩》是王璲寫給“白寉山高士”的書信並和詩三首,表達對友人的懷念及渴望相見的心情。第一首見王璲詩集《青城山人集》卷四,題為《寄虞公務》;第三首載於卷六,題為《寄友》;第二首則為集外之作。書法天然古淡,意態蕭散平和。師法鍾繇、王羲之,又具趙孟頫書法的韻味,乃元末明初小楷常見之體貌。

明朝翰林五經博士官的書法墨跡


明朝翰林五經博士官的書法墨跡


明朝翰林五經博士官的書法墨跡


釋文:

璲復:家僮至,辱手畢並詩,兼承錄示雲翁先生洎孫學和章,浩然起雲霞之思。今日因山中石師旋便,仍用舊韻,賦短句奉柬,且用為曉猿夜鸐,展限一笑。林間樵人王璲上覆,白寉山高士。

泛泛蹤難定,皇皇思每驚。歲年知幾換,書劍竟何成。多雨江村夜,微燈獨館情。此時誰共語,唯念昔同盟。

答山中見示韻二首。春色雨中歸,春芳漸復稀。常因聽林鳥,卻憶在巖扉。月夜詩空賦,花時約又違。幾逥愁不寐,孤枕遠鍾微。 鶯歇江鄉杜宇悲,故人西望久乖離。夢因春盡歸常切,書為山遙寄每遲。踈雨林邊尋遠寺,夕陽嶺下謁叢祠。忩忩已負瑤華約,別有西風桂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