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市舶司,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

市舶司是中國自宋代開始,在各海港設立的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的官府,其地位類似於現在的中國海關,是中國古代管理對外貿易的主要機關,市舶司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和增加財政收入。

中國宋代市舶司,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

宋朝先後對市舶司的官制進行了三次大的變革。南宋學者章如愚曾作如下概括:“舊制雖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領;元豐中始令轉運司兼提舉,而州郡不預矣……後專置提舉,而轉運司不復預矣;後盡罷提舉官,至大觀元年復置。”

宋朝主要實行“州郡兼領”的管制制度。宋初中央集權與藩鎮割據的矛盾佔據著主要地位,中央從各方面採取措施,竭力削弱地方勢力,以加強中央集權。在經濟方面則主要推行“利歸公上而外權削” 的方針,把地方州郡的財權集中到中央,以制藩鎮。

中國宋代市舶司,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

市舶司的經濟職能:抽解、禁榷、博買

抽解,即市舶司對進口貨物徵收的一種實物稅,它按販到船貨的一定比例抽收,故又稱“抽買”。禁榷之制,即禁止舶貨的私人買賣,而由官方壟斷經營。博買,屬官市的另一種,是強制性的收購,即對禁榷物之外的“放通行藥物”規定一定的比例由官方收購。

中國宋代市舶司,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

宋代市舶司較唐代對外貿易機制更加完善。由於宋代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朝代,每年需要輸出大量的歲幣和朝貢,財政常常拮据。其收入主要來自東南地區,然“東南之利,舶商居其一”。由於“市舶之利頗助國用”,所以宋代統治者專門設立了市舶司來掌管海外諸國前來貿易的商船,“掌番貨海舶徵榷貿易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所以與其他朝代相比,宋代特殊的國情使市舶司經濟地位尤其突出。可以說宋代市舶司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著增加收入,輔助國用這一中心展開的。

中國宋代市舶司,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

但另一方面,為了讓市舶司的抽解、博買發揮最大功效,政府還賦予市舶司以獨佔權。同時又在法律上規定:遠洋商船隻能在設置市舶司的少數幾個港口出入,意圖將市舶司確立為一個壟斷海外貿易的專門機構。雖然在這種體制下,官府獲取了鉅額市舶收入以輔國用,為宋王朝統治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撐,但隨著宋政府對外貿蠻橫控制的日益加強,這種阻礙外貿經濟規律正常發展的負面影響亦越來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