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繁殖期的几个技术问题,四点要求

青蛙繁殖期指产卵、孵化和蝌蚪饲养管理几个阶段,具体技术措施与半人工养殖相近,现将几个不同问题介绍如下:

1、种蛙、蛙卵和蝌蚪的运输 为了提高林蛙的引种、驯化的成活率,需要种蛙或蛙卵在短时间内运送到养蛙场,长途运输也要在2-3天内完成,包装要用木箱、塑料箱或纸箱都可以,但要底部和四周都留有气孔,每箱两层,底部放腐朽的树叶子,箱的规格为70×60×60厘米,雌雄分装,每箱可装1000只,运输过程中要将蛙体内分泌的白色粘液冲洗掉,保持蛙体湿润。种蛙的短途运输用编织袋或布袋包装,每袋200只左右,雌雄分装,用凉水冲洗,蛙袋平铺车内,运到养蛙场立即放入水中,按雌雄比例同放一池。蛙卵的运输包装主要是水桶或塑料袋,把同期产的蛙卵放在一起,最好是当天产的卵当天运输,装卵团时不放水,当天运不到场地时要放在阴凉处,并加入适量凉水,运到场地要立即放入水中。蝌蚪的运输距离不能太远,一般不超过2小时的路程,主要采用桶装,桶内先装1/2的凉水,每桶装蝌蚪3000只左右。变态幼蛙的运输包装要用水桶,桶内不放水,要放一些树叶或杂草,喷洒凉水,每桶装幼蛙2000只左右,运到场地时立即放入遮敝物中,让它自由活动和潜伏,喷水保湿。

1、挽救“沉水卵团” 塑料产卵池的底部放有泥沙,容易被种蛙或放卵团时把水搅混,有些卵团沉入水底并被淤上泥砂不能漂浮水中,这样的卵团的孵化率仅有40%左右,所以要把沉水卵团捞出来,用清水冲净后再放清水池中。

2、调正密度和食量 林蛙产卵孵化期每平方米水面放入4-5对种蛙或卵团,蝌蚪进食前要疏散出1/2,8日龄开始喂食,每平米4000-5000只,每天喂食一次,投食量250克;15-20日龄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500-3000只,日投食1-2次,投食量600-1000克;25-30日龄,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500-2000只,日投食2次,投食量1000克。

3、调控湿度 在大棚内繁殖蝌蚪比自然繁殖蝌蚪能缩短15天,但大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5℃以下,防止高温烧死,所以大棚膜要适时通风或完全揭掉,有条件的要换上黑公遮阳网。

4、提高蝌蚪的整齐度 把同一天产的蛙卵放在一个池中孵化,这样孵出的蝌蚪基本一致,便于统一饲养管理,从野外采集的蛙卵产卵时间不同,先孵化出来的蝌蚪会吃掉未孵化蛙卵胶蛟膜,造成死卵,所以要及时把未孵化的卵团捞出,放到另外池中继续孵化,这样能提高孵化率,减少互食现象。


青蛙繁殖期的几个技术问题,四点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