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專治各種不服!擅長《孫子兵法》治氣、治心、治力、治變

大家好,今天講《軍爭篇》“四治”。

毛澤東專治各種不服!擅長《孫子兵法》治氣、治心、治力、治變

何為“四治”?

治氣、治心、治力、治變,《孫子兵法》治軍打仗的重要軍事思想。

歷代名將,都從中獲得啟發,受益匪淺,成為治軍帶兵的金科玉律。即使在今天,如果你潛心讀懂了“四治”理念,你就懂如何去管理團隊,如何去建設團隊,如何去帶領團隊。

孫子“四治”,有木有那麼神奇?

我們一起來欣賞原文吧。

毛澤東專治各種不服!擅長《孫子兵法》治氣、治心、治力、治變

1、治氣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善於用兵的人,要避開敵人的銳氣,等敵人鬆懈疲憊時再去攻打它,這是掌握軍隊士氣的方法。這句話,通俗地理解,就是先裝孫子,後做大爺。敵人牛逼哄哄,先讓他牛;等敵人不牛了,再找機會收拾它。

李世民,最擅長玩這招,在老虎關和竇建德PK時,就是乘竇建德軍團人困馬乏,休息喝水,陣形有點小混亂時,發起猛烈進攻。精銳鐵騎猛打猛衝,三下五除二,就把老竇軍隊衝得七零八碎。在太原,打宋金剛時,還是先裝孫子後做大爺,避開宋金剛軍隊鋒芒,等老宋士氣低落時,就輪到李世民牛哄哄了。

毛澤東有句軍事名言叫:讓敵人把拳頭打在棉花上,說的就是避開敵人鋒芒,讓敵人撲個空。在紅軍反圍剿作戰中,毛澤東力主避敵鋒芒,誘敵深入,把敵人引到根基地腹地。等敵人累了、渴了、困了,沒有紅牛喝的時候,就集中兵力往死裡打。

毛澤東專治各種不服!擅長《孫子兵法》治氣、治心、治力、治變

2、治心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

用自己的嚴整等待敵人的混亂,用自己的鎮靜等待敵人的躁動,這是掌握將領心理的方法。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作為部門領導,要有臨危不亂、臨危不懼的大將風範。遇到事,要冷靜,要鎮定,要跟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

第三次反圍剿時,形勢對紅軍非常不利,敵人對紅軍敵深入的戰術,似乎也很有經驗,沒有以前那麼好對付。紅一方面軍主力2萬人,被敵人圍困在一個只有10公里間隙地區,情勢非常危機。毛澤東,鎮定異常,冷靜分析敵我態勢,指揮紅軍趁夜突圍,熬夜通宵爬過險峻的高山,跳出敵人三面合圍。事後,毛澤東總結到,敵人實力越來越強,形勢會越來越嚴峻,我們紅軍在指揮上要更加冷靜,戰術要更加靈活,官兵要更加辛苦。

毛澤東專治各種不服!擅長《孫子兵法》治氣、治心、治力、治變

3、治力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用自己軍隊的臨近戰場,等待敵人從遠處趕來倉促作戰;用自己軍隊的安逸休整,等待敵人的奔襲勞累;用自己軍隊的飽食,等待敵人的飢餓,這是掌握軍隊戰鬥力的方法。一句話,部隊要休整休養充分,才能保持旺盛精力,高昂鬥志,強悍戰鬥力。

栗子1:王翦率軍滅楚,趕到楚國後,並沒有立馬找楚軍主力決戰,而是大門緊閉,堅守軍營,天天讓將士們在軍營吃好喝好睡好。無論楚國如何挑戰,王翦就是不接招,繼續各玩各地。楚國被氣得沒有半點脾氣,只好率軍撤退。楚軍前腳剛走,王翦就帶上精力充沛的秦軍猛撲過來,楚軍大敗而逃。這就是典型的“三以”戰術。

栗子2:毛澤東熟讀二十四史,從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運動中,總結出豐富的治軍帶兵經驗。建立井岡山革命根基地的戰略思維,就是來源於此。只有建立根基地,並不斷擴大根基地,才能保證官兵有休整休養的地方,才能保證軍隊有戰鬥力,才能跳出歷代農民起義成為流寇的怪圈。

毛澤東專治各種不服!擅長《孫子兵法》治氣、治心、治力、治變

4、治變

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不要去攔擊旗幟整齊的敵人,不去攻擊陣容堂皇、實力強大的敵軍,這是掌握戰場隨機應變的方法。如果戰術得當,以少勝多也很正常,強敵也是可以戰勝的,關鍵在戰術。一句話,戰術要靈活、靈活、再靈活。

最經典案例就是紅軍游擊戰術。

很多人對紅軍游擊戰產生誤解,認為打游擊是逃跑主義,不入流的打法。其實,這是認知上的欠缺,紅軍游擊戰的精髓,是毛澤東總結的十二字: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戰例就不列舉了,紅軍前後四次反圍剿作戰,都是在毛澤東遊擊戰術指導性,才取得重大勝利。第五次反圍剿,採取李德的陣地戰,結果呵呵。

毛澤東專治各種不服!擅長《孫子兵法》治氣、治心、治力、治變

我們可以從字面來理解,遊:就是遊動,走動,跑動,迂迴的意思,體現戰術上的高度靈活性。擊,就是攻擊,伏擊,抗擊,攔擊,涵蓋各種各樣的打法與戰術。戰,就是戰鬥、戰術。游擊戰,就是一種靈活自由、邊打邊走、邊走邊打的戰術。紅軍游擊戰,就是對孫子兵法“治變”軍事思想最生動的註解。

毛澤東,雄才大略,是不世出的軍事家,不僅擅長治氣、治心、治力、治變,還能專治各種不服氣。凡是不服氣毛主席的,毛主席都有辦法讓對方,最後都變得心服口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