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中藥只能治療慢性病?

為什麼很多時候,大家覺得用中藥沒有效果呢?在很多人的認知中,似乎只有慢性病,才適合用中藥來調理;而感冒、發燒、咳嗽之類的病症,中藥怎麼就不能馬上藥到病除呢?

其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用對藥量和合適的煎藥方法

錯!中藥只能治療慢性病?

我曾看過這樣的案例:年輕大夫給患者開治肺病的藥,每味藥30克、50克的,吃了卻沒有效果。他的老師是名老中醫,一看方子就說:“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這麼大量自然是不行的,改成3克!”同樣的方子,只是分量變了,吃下去立刻就見效了。

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現在的藥物本來有效成分含量就低,開這麼少的量效果怎麼會好呢?

這就是中醫的“辯證”,根據患病部位的不同來下藥,就是辯證之一。感冒、咳嗽等肺部問題,如果用藥過量,藥物起作用的位置就偏下了,當然就起不到效果了。

錯!中藥只能治療慢性病?

還有就是,治療外感的中藥,千萬不能久煎

一般大家會把中藥熬3次,每次熬20分鐘,然後把3次藥汁混合在一起,每天喝2次。但這是普通中藥的熬製方法。如果患了感冒、咳嗽或者調理肺經,熬藥就不能這樣墨守成規了。

感冒時取藥中的清輕宣發之氣來驅散外邪,熬這類藥的時候,久煎不宜,否則藥味厚重,不在肺經停留,直接往下走,效果反而不好。那麼治感冒、咳嗽、或者與肺有關的中藥,到底該怎麼熬呢?先泡20分鐘,熬開鍋10分鐘,藥味一出就關火

錯!中藥只能治療慢性病?

藥量很大、熬得很濃的中藥,清輕之氣都沒有了,剩下的全是濁的藥氣,喝下去直接影響腸胃了。腸胃本來好好的,藥強加給它們,不但沒有治好病,反而把脾胃給傷了。中醫治病特別講究辯證,這絕不是虛妄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