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中被“薅羊毛”的不只拼多多,但這事真的“一本萬利”嗎?

最近,拼多多被“薅羊毛”的事兒鬧得沸沸揚揚。起因是拼讀多平臺出現嚴重bug,許多用戶趁此機會下單、充話費、買Q幣,網絡上一時間瘋傳拼多多因“羊毛黨”造成的損失達到200億元。這並非真實情況,實際上據拼多多方面公佈的消息顯示,最終的損失有千萬元左右。

互聯網中被“薅羊毛”的不只拼多多,但這事真的“一本萬利”嗎?

簡單來說,這事就相當於自助取款機出現故障,有一個人發現可以取錢,於是大家蜂擁而上。這已經不只是佔便宜那麼簡單了,許多“羊毛黨”都是團伙作案,已經觸犯了相關法律。

其實所謂的“羊毛黨”團伙,就是以不正當的方式獲取互聯網上的各種福利,例如冒他人之名領取紅包、優惠券。可以說,這種行為門檻低、短期收益顯著,所以造成了許多人“能薅多少薅多少”的心理,甚至形成了黑產團伙,演變為地下產業。

通常情況下,惡意薅羊毛的黑產團伙會利用非法手段偽造身份、盜竊數據,惡意攻擊各類平臺,將“薅羊毛”變為頗具規模的“生意”,成為依附平臺的“吸血鬼”。

互聯網中被“薅羊毛”的不只拼多多,但這事真的“一本萬利”嗎?

實際上,黑產在中國互聯網行業中一直都是相當嚴峻的問題。去年5月發佈的《數字金融反欺詐白皮書》顯示,截止2017年底,中國互聯網黑產從業人員超出150萬,年產值達到千億級別。相比之下,中國網絡安全市場的規模尚不足400億元。所以我們看到勒索病毒、控制挖礦、無故扣費等各種無處不在的網絡黑產催生出的現象,而“羊毛黨”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拼多多僅數小時就被“羊毛黨”薅走數千萬元也就不奇怪了。而且在黑產盛行於互聯網的背景下,受害的也不只是拼多多一家。例如在2018年12月,星巴克上線了“星巴克APP註冊新人禮”營銷活動,“羊毛黨”註冊了大量虛假賬號領取優惠券。幸而星巴克及時止損下線了該活動,不然損失也可能達到千萬元。

對大企業而言,被薅走千萬或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對初創公司而言就是生死攸關了。許多初創公司在發展初期急需拉新,羊毛黨的行為會導致大筆營銷費用卻拉來了大批“殭屍用戶”的結果,很可能使初創公司直接破產。

互聯網中被“薅羊毛”的不只拼多多,但這事真的“一本萬利”嗎?

當然,在薅羊毛的隊伍裡,也不全是惡意的黑產組織,也有許多個人用戶沉迷於“薅羊毛”並且樂此不疲。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羊毛族”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各種電商平臺的優惠券、打折促銷,各種金融平臺的消費返現,“羊毛族”會時刻緊盯這些信息,瞅準時機就迅速出手以求最大限度的利益。

其實這種行為無可厚非,對於普通用戶而言,自然是能省則省。從表面上看,薅羊毛是省錢得實惠的好方法,但實際上這種行為卻會耗費用戶大量的時間成本,其獲利的性價比也難以衡量。

更重要的是,在黑產盛行的互聯網環境裡,普通的“羊毛族”很難拼得過那些“團伙”。你可能看好了一個優惠活動,定好了鬧鐘,結果到點一看早就被搶購一空。其實這並不是你手速慢反應慢,更多是因為那些團伙消息靈通,甚至有業內資源,再加上一些先進的技術,自然就沒有散戶的份兒了。

另外羊毛薅多了羊也會不舒服,自然也就會想辦法阻止這種愈演愈烈的趨勢。所以我們也能看到各類互聯網平臺對數據的監管愈加嚴格,風控手段也在升級,可以薅的羊毛也在逐漸減少。對於黑產團伙能夠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也能讓平臺真正的目標用戶更多地獲利。

總之薅羊毛並非一本萬利,長此以往對各方都是弊大於利。所以薅羊毛的感覺雖然不錯,但是切勿沉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