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費率擬定須“照章辦事” 車險盈利模式亟待轉型

銀保監會近日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車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調,嚴禁未經批准擅自修改或變相修改條款、費率水平;通過虛列其他費用套取手續費變相突破報批手續費率水平等。

業內人士表示,對中小險企來說,價格惡性競爭其實是“慢性死亡”,只有將主要精力放到運用保險科技、創新產品上,市場才能走入良性循環。《通知》與此前監管層要求財險公司嚴控產品、費率“報行合一”的思路一脈相承,旨在進一步遏制車險惡性費用競爭。

車險費率擬定須“照章辦事” 車險盈利模式亟待轉型

供圖 今日頭條

嚴格落實“報行合一”

“此次銀保監會進一步發力車險監管,可能與去年下半年施行的‘報行合一’政策相關。”某滬上財險公司人士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

據悉,所謂“報行合一”是指險企報給銀保監會的手續費用需要與實際使用的費用保持一致,從某種意義上,就是要求行業進行價格自律。但從實際情況看,“報行合一”施行難度不小,爭議也大。部分行業人士認為,“報行合一”方案由大型財險公司提議,行業自律帶來的效益紅利將更多偏向大公司,中小公司的生存空間或進一步受到擠壓。事實上,在施行近半年來,已有不少財險公司在運營中悄悄打破費用限制,手續費“價格戰”有重燃戰火之勢。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車險市場“價格戰”是行業頑疾,主要原因是產品高度同質化,缺乏有效競爭手段。“財險公司若以‘活下去’為目標,定價虧損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其次,不少財險公司資本過剩,存在做大規模的衝動。再次,從博弈的角度看,一旦個別公司採取行動,其他公司為爭奪市場份額,通常都會跟進定價。”

記者瞭解到,價格目前的確是車險市場的“指揮棒”。保險經紀代理人李女士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現在買車險的渠道很多,投保人通常會了解各渠道信息後進行比價。很多投保人看哪個公司價格最低,就投哪家。“目前車險產品基本標準化,既然各家公司的產品都差不多,價格就顯得非常重要。”

上述財險公司人士亦指出,車險價格競爭激烈,此前行業也曾努力自律,但最終成效均有限,《通知》的警示作用更強,或對此類行為產生更大的約束作用。“如果能夠實現合理運營、科學釐定的話,中小保險公司還是可以做到‘報行合一’的。”

車險費率擬定須“照章辦事” 車險盈利模式亟待轉型

供圖 今日頭條

"嚴監管"倒逼盈利模式轉型

與以往的行業自律不同,此次監管的懲罰力度明顯增強。《通知》強調,各派出機構可在銀保監會內網"部室導航-財險部-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專欄查詢各財產保險公司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相關材料。在查實財產保險公司未按照規定使用車險條款、費率的行為後,各派出機構按照授權對相關財產保險公司採取責令停止使用車險條款和費率、限期修改等監管措施,依法對相關財產保險公司及責任人員進行處罰。

去年底,中保協發佈的《關於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機動車輛保險自律公約(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的通知》提出,鼓勵相互舉報,各公司有責任和義務對違約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舉報材料應確保證據鏈完備、可確認實質性違約。違約行為一經確認,由中保協向銀保監會進行報告,並向違約主體(公司總部)發出《違約及整改意見通知書》,公司須按要求及時進行整改或申訴。

上述財險公司人士表示,今年或將是車險市場的監管大年,中小公司應積極面對。"短期來看,中小公司經營壓力的確很大,但長期而言,這也許是件好事。一方面,車險市場拼價格的盈利模式無法長期持續;另一方面,此次中小型險企規定的手續費率上限較大型險企更高,還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如果不進行管制,價格上的惡性競爭對中小險企來說,也是'慢性死亡'。如此一來,或能倒逼企業認真開發產品,將重心放在研發差異化產品上。"

郭振華表示,對消費者來說,價格戰也是一把雙刃劍。"投保人當然希望保費越低越好,但是'價格至上',既不看公司品牌,也不看服務質量,最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有些保險公司雖然投保時讓利很多,但其實是'賠本賺吆喝',等到真的出險了,就有了少賠的衝動,可能會想方設法拖延賠款或少賠款,提供的服務品質往往不能令人滿意。"

申萬宏源證券研報指出,德國、日本等成熟市場車險改革的成功原因,是在市場充分競爭下公司發揮自身特色。未來,在監管引導下,市場將逐步從比拼手續費轉向比拼客戶服務能力、風險篩查能力、科技實力。

業內資深專家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車險企業要想完全解決"價格戰"問題,只有通過科技賦能,創新產品。"如果車險產品不再同質化,而是精準定價、各有特色,市場主體才會都有賺頭。比如,通過保險科技手段,捕捉消費者行車大數據,判斷駕駛習慣,把差異化定價真正做到位,自然會吸引消費者。又如,能夠精確篩查出車險騙保人群,也會給公司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降低定價。此外,中小財險公司還可嘗試'換道超車'。傳統的車險業務已是'紅海',但一些專業領域如新能源、電動汽車、共享汽車、工程車輛等仍是'藍海',有待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