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药方式巨变!企业如何占据先机?

  • 处方外流及其带来的数百亿元亿元级市场,是当下万众瞩目的焦点。

“公立医院的增长明显低于流通渠道水平,但是零售药店却在超越。所有做企业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考量,怎么布局零售药店,怎么布局公立医院以外的市场。”在1月19日举行的2019中国医药产业新年展望会上,E药经理人研究院负责人黄东临的一番话引起了在座人员的赞同和思考。

处方外流及其带来的数百亿元级市场,是当下万众瞩目的焦点。

买药方式巨变!企业如何占据先机?

E药经理人研究院负责人黄东临

1

政策市场齐发力 大局已定

“医疗服务人员是通过工作和能力获得收入的,而不是通过卖药。医药分家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好的方式,所以陆陆续续每一年都会有文件或多或少提到医药分家。特点是降价、控增长、去利润、限比例,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医药分家的发生。”黄东临表示,2014年开始到去年为止,每年都会有一些医药分家方面的工作推进。2014年提到处方的外配、鼓励零售药店零售发展、处方药的规范书写,到开始鼓励明确的通用名的处方、公立医院限制药品的零加成、30%的药占比控制等等。目前虽然没有系统性政策的部署,政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各大药企也在根据政策的导向和市场的变化做自己的布局,但是医药分家的大方向已经成为主流。

从“医改”启动以来,“医药分开”就是其中的重点内容。背后的原因是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和人员的收入有很大部分来源于药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药品的收入补偿医疗服务过低的定价。“以药养医”存在来源不透明、分配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容易滋生医药贿赂、处方过重、医疗支出高等问题。“医药分开”的目的,就是要把药品收入从医疗机构的收入当中独立出来,弱化医药招投标、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与药企和医药经销商之间直接的利益关联,建立诊疗和用药分开运行的机制。

“上药为处方外流也是在积极的准备中。目前的体制下,要想很快实现医药分家是不现实的。药占比30%的比例,贵重药品医院就会把处方外流。刚才介绍的上药承接的处方外流,大部分都是贵重的肿瘤药品。从大的趋势来看,医药分家是一定要的一件事情。”上海医药集团总裁左敏表示,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政策出台,但是上药已经根据市场趋势在布局处方外流方面的业务。新特药、肿瘤药等将成为“首批”流出的处方,不仅能为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提供便利,对控制医院药占比、降低医院药房运营压力亦有好处。

买药方式巨变!企业如何占据先机?

上海医药集团总裁左敏

2

500亿市场蛋糕待分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7年整体公立医院销售增长只有3.3%,2018年上半年只有2.8%。

处方外流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量化的市场,关于处方外流的规模计算,大致有两类估算方法:其一是渠道法,按照院外渠道的占比,大致估算处方外流规模;其二是药占比法,因为外流处方的来源主要是医院,影响医院的药占比,从医院药占比变化,也可估计行业规模。

2017年已经完全实现了药品零加成,2017年国家要求在医改试点城市实现药占比30%。根据中国卫生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药占比水平是36.2%。按照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8000亿元的规模,如果6.2%的产品要从里面挤出来,意味着500亿的药品规模还要从公立医院里挤出来,“似乎会成为一个不错的蛋糕。”黄东临表示,但是同时,30%药占比出来以后,医院会不会真的把药挤出去,尤其去年年底卫健委特地发文,明确禁止了药房托管,特别是垄断式的“收过路钱”模式的药房托管。已经有一些公司遇到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处方外流将带来药品流通渠道结构调整,对于市场而言,既是存量调整,也是新的增长点。故此,零售连锁药店、DTP药房、院边店、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企业等瞄准这一机会,积极进行布局。最主流的商业企业像国控、上海医药、九州通会首先承接较多业务,而作为“进水楼台先得月”的医院合作药房,处方外流的概率会更高。

除此以外医药电商平台、医改合作项目包括移动医疗建立的处方入口也会成为争抢市场的来源处方外流不同的承接方可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产生不同的入口。传统的零售药店可能会更多的在慢病管理上发力,DTP药房更多的会在新特药上发力。电商可能更多的是一些年轻人战场。

E药经理人研究院此前DTP药房作了深入研究。起初由于医院开药比较困难,或者病人比较分散,DTP药房应运而生。目前国内的DTP药房对于中国的现状来说远远不够。经过与美国同样的商业模式做对照后发现,美国有专科药店的模式。专科药店的模式是在DTP药房基础上更多强调服务的理念,强调病人如何管理,如何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更有效的提升医生的随访能力,提升医生对病人的跟踪能力。拿到大量病人数字以后,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做临床研究、科研方面的支持。这样DTP药房的数字在营销过程中就有很好的支持。对此,E要经理人研究院预测,未来,DTP药房将向以病人健康为中心的专科药房模式演变。

3

多方合力 打造闭环生态圈

如何能承接好处方外流带来的机会?最终还要回到问题的原点,必须站在病人的角度,而不是简单的考量能否为企业带来多少盈利。首先应该是怎么做好服务,提升服务的含义和质量。要了解病人的需求是什么,根据病人的需求给与处方和药品,将支付等等各个渠道整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处方外流不免就会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医药电商。医药电商是医药零售行业过去几年增长最快的一个细分领域,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市场格局已经逐渐清晰,头部企业梯队已经出现,一批有实力、有资源、懂市场的企业已经形成了品牌,各自拿到了相应的市场份额。不过,医药电商市场变数也很多,包括政策、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

虽然电商已经形成相当规模,但是医药电商却处在落后的状况下。首先,从政策看,处方药网售一直处于未放开状态,导致各家电商只能摸索着前行,一旦划定政策红线,很多企业的业务都将受到冲击。即使是新近颁布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在监管上开了口子,但仍然没有放开监管的红线,所鼓励的还是有线下基础、能够和医院形成良好连接的模式。

处方外流必须形成一种新的业务模式或者形成一个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病人需要得到临床服务,需要得到药权服务。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得到金融和保险的服务。过程中还需要保证药品供应,药品质量上还不能有问题。”黄东临表示,这样的模式或者这样的生态圈各大企业都在积极的布局。

处方外流是一个系统性行为,涉及环节众多,诸如药品流通及零售渠道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医保政策调整,医疗服务方式转变等等,这就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改革的过程中必然将会面临诸多挑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药品收入从医疗机构剥离之后,医护人员获得的收益与其劳动付出不匹配,缺乏利益补偿机制。另外,还需要考虑处方外流后,社会药店能否承接的住,药房外流、“医药分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处方获取能力、品种运营能力、药事服务能力等角度入手,真正的顺应医改、服务患者。

“2019中国医药行业新年展望会”已经结束,欲观看现场视频,请扫二维码下载微解药,21日(周一)上线现场实录。

买药方式巨变!企业如何占据先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