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對“一帶一路”建設五週年的評估與辨析

<strong>——國經中心陳文玲等與等亞洲記者團的對話實錄

2018年8月22日上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接受周邊11個國家21名記者團集團採訪,魏建國副理事長致辭,陳文玲總經濟師介紹“一帶一路”建設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張永軍副總經濟師主持。這次記者集團採訪,提出了很多對“一帶一路”關切的問題,從中可以看到周邊國家對“一帶一路”建設五年成就的高度認知和讚賞,也可以看到一些國家的關切,其中也不乏一些認識偏差乃至誤區。對於記者的提問,陳文玲總經濟師一一進行了回答。


魏建國致辭:

非常感謝各位一早來到中國經濟交流中心,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一帶一路的情況。因為我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會議要參加,所以請CCIEE的總經濟師陳文玲女士和副總經濟師張永軍來主持和回答大家的問題。大家如果有什麼對一帶一路方面的問題,請陳文玲總經濟師在她講述一帶一路的整體情況時介紹一下,大家也可以提出任何你們所感興趣的問題。

很多外國朋友問我,中國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個什麼樣的背景?我把這個背景歸納為三條:

第一,大家知道2013年4月8日,奧巴馬在美國的西點軍校發表了一篇很著名的演講,這篇著名的“美國要再領導世界100年”,目的一方面是替美國人民打氣,替美國軍隊打氣,也給美國的盟友打氣。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這個演講中提出,不能讓中國製定國際遊戲規則。就在2013年4月23日,美國西點軍校講話以後不到半年,9月8日,我們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緊接著10月2日又在印尼提出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我認為,2013年兩個大國的領導相繼發出這樣的聲音,表明了中美對全球的不同看法。

第二,應把一帶一路看作未來一個長時間內中國對外很重要的政策。如果說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建立四個經濟特區,第一次改革開放只是打開了一個窗口,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瞭解世界。第二次改革開放,中國加入WTO,表明中國打開大門,使中國有了更大的發展。這一次的改革開放,跟前兩次有什麼不同呢?這一次是雙向的,既有外國進入,同時更有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的設備,中國的資本,中國最好的產品,還有管理標準,包括互聯網技術。所以,應該說各個國家因此能夠得益於一帶一路,我記得一帶一路剛提出的時候,也就是在我們的中心,來得最早的一個日本具有150年的重化公司的老總,他就跟我講了一句話,他說作為日本企業,非常想加入到一帶一路。正是因為如此,安倍在我們中心CCIEE,跟去年日本舉辦的會議上明確提出日本願意加入一帶一路,隨著又派二階先生到中國來,表示日本願意考慮進一步加入亞投行。所有這些都是由於企業、由於媒體不斷髮出這些信號,就是在一帶一路我們希望更多的朋友參加,不僅是對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也是一樣。到目前為止,我們在一帶一路65個國家,93個港口和城市,一共到2017年投資已經接近1萬億,比不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裡面,中國對外投資提高近7.5個百分點,這是一個。

第三,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目前的進出口總額已經差不多達到了12000億美金,今年還會有提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們開闢了一些工業園,比如說像在越南峴港,深圳市在那裡開發峴港工業園區,比如說在柬埔寨有江蘇無錫的紅豆周海江建設的西哈努克港開發區。在巴基斯坦有三個開發區,在菲律賓,在緬甸,在韓國,在蒙古,都有我們與所在國家建設的開發區。上海綠地,在首爾附近,濟洲島準備開兩個開發區。我們在蒙古也探討了建設開發區。我們還在研究把中國的經驗傳遞給朝鮮,推動朝鮮發展經濟。當然,我們更希望在印度參加合作,印度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中印有共同發展的機會。

今天我只是做了一個引子,把簡單的背景介紹了一下。下面有請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女士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帶一路五年來的發展情況,下一步的遠景與行動,並回答記者朋友的提問。我再次代表中心向各位記者到這裡來採訪表示感謝!

主持人張永軍(中心副總經濟師):

剛才魏建國副理事長,把一帶一路的背景情況做了簡要介紹,下面有請中心總經濟師,也是中心執行局副主任陳文玲女士做主旨發言,向在座各位記者朋友介紹有關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情況,下面有請陳文玲女士!

陳文玲:

首先非常歡迎亞洲11個國家的20位記者,到中心來進行集體採訪!今年6月份也是在這個會議室,我和趙進軍副理事長、徐洪才副總經濟師接受了亞洲十個國家、20位記者的集體採訪,我記得當時有印度、巴基斯坦、蒙古這些國家。這次採訪記者隊伍我看又增加了日本,包括印度尼西亞這些很重要的國家主要媒體。我覺得接待記者和媒體採訪,特別是集體採訪,難度是比較大的,因為各個國家關注的重點不一樣,所以我在介紹情況之前,想先聽聽各個國家的記者你們所關注的問題是什麼?就是一帶一路中你們最關心的事情是什麼?希望我能看法的是什麼,用幾分鐘的時間,你們提一下問題。

提問:沒有人提問

陳文玲:

那我就先介紹情況,談談我對一帶一路的看法,然後再歡迎各位記者提出問題。這一次中心在座的還有一帶一路課題組主要的成員,他們也可以對大家的問題進行回答。

大家這次的主題是希望對中國的一帶一路進行了解,剛才魏建國副理事長也給大家簡單介紹了一下一帶一路的進展情況。一帶一路是2013年9月份提出的倡議,就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是中國沿境的中亞國家,也就是沿著中國邊境線的這些國家。在2013年10月,我們又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把9月份和10月份的倡議合在一起,就叫做“一帶一路”。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對一帶一路並不瞭解,什麼叫一帶一路?我記得我們2014年做一帶一路研究的時候,曾經到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耳其調研,和很多智庫進行交流,他們就提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一帶,什麼是一路?包括什麼範圍?這在當時可以說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方案,而是中國向全世界主要是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發出的倡議,簡單來說就是中國倡議。

中國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我認為一帶也好,一路也好,它的核心都是絲綢之路,而絲綢之路的起源在中國。在西漢時期,從西漢特使張騫出使西域開始,當時的西域實際上包括現在屬於中國一些西部的省份,也包括像尼泊爾、印度這些國家,我們當時叫到“西天取經”,就是在中國西部的這些亞洲國家。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實際上就和我們周邊的亞洲國家,包括和蒙古、俄羅斯、南亞、中亞、西亞,一直到歐洲,沿線64個國家,加上中國65個國家,保持了亙古不斷的聯繫和交往。古代陸上三條絲綢之路所到達的國家,實際上就是現在這60多個國家。最遠的到了歐洲,到了非洲一些國家,比如說在古絲綢之路上的交易、交往、交流,當時最活躍的是中國商人和波斯人。比如古絲綢之路所到的地方,包括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包括中東歐的一些國家,包括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包括印度,包括印度尼西亞,當時都是重要的沿線國家,在座的記者朋友所在國家也都是當時的重要參與者。

在這種情況下,在陸地上,在不同的時期形成了三條絲綢之路。在海上,實際上是從中國唐以降就開始在福建的泉州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商品往來範圍大大拓寬,比如說福建的巖茶,那個時候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到達了歐洲,成為達官貴人和皇宮裡的最愛。現在英國的立頓紅茶實際上就是在中國巖茶基礎上改造提升,變成了現在世界上最著名的紅茶。比如說當時的奧地利,通過與中國的海上貿易,進口了大量中國商品甚至包括傢俱,現在在奧地利的美泉宮當年的皇宮,我們看到最有價值的展館,是中國商品那個時候出口到奧地利的用品,包括中國生產的床、傢俱、瓷器、絲綢等。而在16世紀——18世紀的時候,中國的絲綢,中國的瓷器,中國的茶葉,中國的傢俱,曾經是這些國家皇宮裡面最受寵愛的商品。中國商品當時也是世界上最精美的中國製造,中國商品就意味著一種財富。我曾經到過瑞典,瑞典當時在我國明清的時候,有37艘商業巨輪來到中國進口商品,巨大的輪船是靠風力推動的,就是海上的風吹起來的風帆。瑞典的商船到中國來採購商品,當時海上的起點是廣州一帶,廣州當時叫番禺。一艘船裝載的中國商品,相當於當年瑞典一年的GDP總量。所以,那個時候中國的商品在全世界某種程度上是收藏品,是可增值的財富。

我前些年到瑞典去調研期間,瑞典在靠斯德哥爾摩港口比較近的海域,打撈上來一艘船,這艘船叫哥德堡號,當年這艘船飄洋過海到中國來採購商品,靠風帆作動力要走十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中國,然後裝滿了這一船的商品,再到瑞典又要走十個月,結果在回程接近瑞典斯德哥爾摩時,沒有進入港口的時候船翻了沉入海底。在幾百年後的今天,他們把它打撈上來,然後進行了復原。復原之後在2007年,這艘船又一次用原始的動力揚起風帆,再一次到中國當年的出發地廣州。當時恰逢瑞典國王到中國來訪問,中國當時的國家主席,黨的總書記胡錦濤接見了瑞典國王,之後瑞典國王出席了瑞典哥德堡號在到達廣州的活動。

我說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在中國,各個國家當時和中國的交易、交流和交往,人民之間的往來,自古以來就開始有了,源遠流長。為什麼世界上要賦予它絲綢之路之稱?一個是德國的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它給在歷史長週期各國與中國的這種和平的交流、交往、交易的方式賦予了這一名字;再一個重要的是,世界上多個國家承認了絲綢之路是一種文化的寶貴遺產,是一種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價值符號,是一種和平的交流、交往、交易的方式,是一種世界上各個國家通過互通有無,能夠共享的一種處於原始的平等的國際關係的狀態。

日本的瓷器,實際上也是自唐代就從福建泉州把中國瓷器出口到日本,日本的瓷器現在做得非常精細,實際上它的發源地是在中國。從中國出口的這個港口,是當時中國最繁華的泉州。所以,我認為中國和亞洲各個國家,和周邊各個國家通過這種絲綢之路的交易、交流、交往,建立了緊密的經濟關係和人民之間的瞭解,而且建立了從古到今這種歷史的友誼。

在世界新的形勢下,絲綢之路意味著什麼?我認為,絲綢之路意味著它是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意味著它是一條共享發展的道路,意味著它是一種建立在自願基礎上互通有無、和平地進行貿易的道路。它還意味著各個國家在商品交易過程中,取長補短,促進各國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生產力,是一個互相滲透和影響的歷史過程;也意味著各個國家在商品交流、商品交易的過程中,文化的交往和相互影響造就了多元的世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各國很多商品,包括印度尼西亞的商品,包括印度的商品,都有中國文化的元素,而中國的很多商品又有各個國家的文化元素。比如說元代開始出現的中國青花瓷,那是古代的波斯風格,中國原來是沒有青花瓷的,包括青海、新疆的掛毯和地毯,有好多是伊斯蘭風格,是伊斯坦布爾的風格。整個商品交換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是一個逐漸積累各個國家友誼的過程,也是各個國家相互學習的過程。因此,我覺得絲綢之路它是一條柔性的、彈性的、具有歷史長度和跨度,具有豐富文化含量且受到各個國家認可、受到國際組織認可的一種歷史文化的價值符號。

而這個歷史文化價值符號,不僅是中國現在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其精神,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前,全球曾28個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都以絲綢之路提出了相關的計劃或者建議。比如說最著名的是2011年,美國奧巴馬時期提出重返亞太戰略,當時希拉里作為國務卿提出重返亞太戰略的核心是“新絲綢之路計劃”。比如說日本,曾經也提出過以絲綢之路作為名稱的絲綢之路合作計劃。比如說聯合國有關組織也提出相關計劃。我們統計了一下,大約有28個國際組織和國家提出來關於絲綢之路相關的規劃、計劃或者號召。但是我們要問,為什麼這麼多的國際組織和國家提出來,特別是美國2011年提出提出“新絲綢之路計劃”,既有詳細的文本,還有項目設計,但是都沒有完成,也都沒有當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呢?有這麼多國家的響應呢?而且經過攜手共建,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呢?

五年來回過頭來看,這是有重要深刻的內涵和原因的。儘管現在不少質疑聲四起,首先是美國帶頭髮出的質疑,特朗普對“一帶一路”發出反對聲音,但是去年5月14日美國還是派代表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今年由於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戰,由於美國的戰略轉向,把主要的鬥爭矛頭、遏制的矛頭和打擊的矛頭指向中國,因此他今年在推特上對“一帶一路”是持反對態度的。

據說,美國現在開始派出記者團,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國家去做負面採訪,蒐集材料,企圖抹黑“一帶一路”。今天周邊10國各位媒體朋友來,我特別想和大家談一談,對一帶一路我們怎麼看,我們怎麼來給它一個正確定義,怎麼進行分析判斷,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否則的話,西方國家以美國為首,在輿論戰上面抹黑中國,抹黑“一帶一路”,它會使“一帶一路”建設給大家帶來巨大的好處和發展前景,受到很大的影響。今天我特別歡迎各位記者朋友集體採訪,我就他們提出的一些質疑的問題,做出自己的回答。

比如說,當前他們指責中國給經濟不發達國家造成了債務危機,指責中國在經濟上轉移落後產能,指責中國對相關國家資源進行掠奪,指責“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地緣政治重大的戰略佈局,指責中國是“帝國主義”等等。現在的種種質疑,我認為比去年5月14日我們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時候聲音增加了。而帶頭的是美國,美國還進行了專門的策劃,專門撥出了經費,專門派出了大批記者,專門去搜集負面材料,來抹黑一帶一路。我們不能不指出,美國的做法,包括貿易戰,是一種戰略焦慮,是一種戰略誤判,是在一個新的全球佈局中,由於美國的失信,由於美國現在的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潮流而動,對全世界發起貿易戰,當然也包括盟友,導致全球出現了最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還有美國退出一系列的國際組織,包括巴黎協定,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包括聯合國人權組織,現在威脅如果WTO不能按照美國的意願實現公平貿易,也不排除退出WTO。聯合國經過多方協調形成的六方伊核協議,美國也已經退出。美國現在種種行為,已經否定了他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旗手,放棄了作為貿易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的旗手,這樣一個國際地位和大國地位。

特別是美國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非常恐懼,也非常著急,因為“一帶一路”確實得到了眾多國家的響應,到目前為止,101個國際組織和國家和中國簽署了108份“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我們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所在國建立了80多個產業園區,中國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貿易已接近全部貿易額的30%。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投資貿易大幅度增長。為什麼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會得到響應,會得到贊成,將來會有更多的國家參與,我認為基於幾點:

第一,因為古絲綢之路它的起源地毫無疑問是中國。我曾經讀過英國曆史學家的一本專著《新絲綢之路》,這部著作從中國的絲綢之路,然後全世界進行交易交往的道路,都概述了一遍,包括絲綢之路,瓷器之路,黃金之路,石油之路等等。書的最後落腳點就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這是當代世界歷史上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將創造新的奇蹟。

我認為,絲綢之路發源地是在中國,而中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並沒有通過戰爭、通過掠奪、通過欺詐其他國家,靠不平等的手段獲得國際地位,獲得中國的巨大利益。古代是如此,現在是如此,將來也是如此。

海上絲綢之路,有一條非常重要的道路,除了我剛才說了古代的泉州,古代的番禺,也就是現在的廣州,還有一個起點是江蘇的太倉。那是中國明代的時候,鄭和從那個地方作為出發點,然後七次下南洋,他下南洋幹什麼?這裡有必要向各位記者朋友介紹一下,因為鄭和是在皇宮裡的一位官員,他的職務是皇宮裡的採辦,就是官方的採購。實際上,鄭和當時是一個宦官,大家瞭解中國歷史就知道宦官,當時他作皇宮裡的採辦,就是現在政府負責採購的負責人。那個時候為什麼從江蘇的太倉出發,因為太倉的河叉與海相連,所以在太倉河裡造船可以直接推到大海,中國那個時候的技術可以造大型的巨輪,那個輪船比達爾文發現新大陸的輪船要大得多,有了這種大的輪船,在河叉裡造了船之後,河和海是連在一起的,直接把這些大的輪船推向海里面,它就可以揚帆遠洋。

所以,那個時候鄭和的船隊浩浩蕩蕩,有上百艘大船。鄭和船隊沒有武器,而是裝滿了中國的商品,包括中國的瓷器,中國的絲綢,中國的茶葉,中國的傢俱,拿著這麼多的中國商品去和沿線的國家進行物物交易,換回了大量皇宮裡所需要的產品,給世界各國運去了中國的產品。所以鄭和是做生意去了,他是去用中國的商品和各國的商品進行平等的交易了。世界上一些人以為鄭和是帶著船隊,是中國的軍事行動,不是的,而是這種和平的以物易物,因為古代那個時候還沒有發達的金融體系,所以基本上商品的交易還處於物物交換的這種狀態。鄭和七次下南洋,把中國的很多商品帶到了南洋,把南洋的商品又帶回了中國。

所以,中國的絲綢之路從開始誕生時張騫出使西域,到鄭和海上揚帆出海,都是一種和平的文化交往方式。所以我說絲綢之路是中國創造的,是一個文化價值符號,而在新的時代,“一帶一路”的倡議,是給這種文化價值符號賦能,給它在新時代一種特殊的含義。當中國它成為100多個國家第一大貿易伙伴、70多個國家和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的時候,當中國和各國的這種商品的交易、商品的交換越來越緊密的時候,我們仍然需要像古絲綢之路這種文化的內涵,需要用它所表達的和平交往、平等交易,平等交換、文明互鑑的精神。

因此,我認為這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的理解和國際社會響應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儘管曾經有28個國際組織和國家原來都提出過,包括美國也提出過,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所有這些計劃和建議,都沒有產生像中國從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這麼大的影響力,和這麼大的關注度。

第二,我認為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一帶一路”有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它的基本原則主要集中在六個字上,叫作共商、共建、共享。大家知道在上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在出席亞非會議的時候,提出了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這個原則被世界接受並在處理國際關係上已持續多年作為準則。在當代當中國成為第一大貿易體,當中國成為製造業產值排在世界第一位的國家,當中國的GDP成為排在世界第二位的國家,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們用了40多年的時間,靠著中國人的艱苦奮鬥,實現了一個偉大國度的和平發展與和平崛起。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有很多的教訓,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中國的發展全世界看在眼裡,也有很多的經驗值得讚賞和借鑑。尤其是中國從一個貧困的國家走向今天,我們在1978年的時候將近7億人處於貧困之中,到目前中國貧困人口下降到3000多萬,而在2020年要實現零貧困,這是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人口大國都無法實現的。

古絲綢之路沿線,三分之二是欠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或者貧困國家,這些國家從中國發展的實踐中和選擇的道路上,看到了自己的希望。這些國家通過中國看到自己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可以選擇和平發展的之路,可以通過選擇自己國家治理模式,可以通過自己人民的努力,實現一個國家的復興和崛起,實現貧困國家的脫貧。所以,在這些方面中國一些成功的做法,激勵激發了更多國家和人民,中國也希望這些做法給更多國家和更多人民,帶來新的福利,帶來發展的機會,而這種發展不是中國去包辦,不是中國去替代,也不是中國去要求別人,或者是提出交換條件,而是通過溝通商量。在共商的基礎上攜手共建,中國提出和各個國家的戰略進行對接,跟各個國家的規劃對接,和這些國家在重大項目設計上對接,未來還會和這些國家進行智力對接,服務能力的對接,和這些國家攜起手來建設“一帶一路,就是攜手謀求共同發展。

共享就是說共同享受發展的機會,共同享受由於各個國家攜手建設並推進改革,形成一些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形成一些新的制度設計,創造大家共享的機會。比如說,構建各個國家無障礙流通的大通關機制,通過設施和制度的互聯互通,通過基礎設施的改善,通過在“一帶一路”上形成認證認可體系,通過參與國政府管理方式的改變,使大家共同享受發展的機會,共同享受發展的成果,使我們周邊更多的國家成為富裕的國家。在中國改革開放中,鄧小平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要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先富帶後富,最後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在發展起來以後,我們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就是睦鄰、富鄰、安鄰,我們首先要幫助並在對方國的努力下,使周邊國家成為富裕的國家,使周邊國家和我們友好相處的國家,率先發展起來,使周邊國家成為和平發展的區域。

這種跨國界的共享發展,境界是非常高的,概括成一句話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不是一句空話,實際上我們所在的地球,人類面臨的挑戰是共同的,人類面臨的困難也是共同的,比如說氣候變暖,今年很多國家出現了夏天的極端天氣,非常非常酷熱,包括南極,曾經溫度高達30度以上,包括美國,包括日本,包括印度尼西亞,包括蒙古,都是熱浪滾滾,當然也包括印度。

所以,這是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後,地球自然生態對人類的報復。美國能排除這些挑戰嗎?美國也有極端天氣,包括今年美國的這種大臺風,現在也比以前多了。人類面臨生態破壞帶來的挑戰是共同的,我們面臨貧困的挑戰也是共同的,進一步講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貧富差距很大,一個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也很大,這些都是世界性問題。

再比如說,我們面臨著疾病的挑戰,埃博拉病毒這些疾病的挑戰,這些挑戰也是全球性的。我們也面臨著安全的挑戰,包括核安全,包括各個國家企業的安全,人身的安全,這些挑戰都是共同的,哪一個國家都概莫能外。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面臨著這麼多挑戰,一個國家怎麼可能特立獨行,搞封閉主義,保守主義,保護主義,甚至建一垛牆,把這個國家和另外一個國家隔離起來呢?

去年7月份我在瑞士參加了一個座談會,有六個國家駐WTO大使參加,其中有包括巴基斯坦駐WTO大使,英國駐WTO大使,還有瑞士駐WTO的大使等。英國大使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他說您對現在特朗普在墨西哥要建一個長城,有什麼看法?我說,特朗普建這個長城很艱鉅,美國與墨西哥之間有三千多公里邊界線,現在規劃先建500公里,加上修繕的612公里,這個長城高8-9米。這種愚昧的保護主義做法,不可能隔斷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本流,不可能隔斷世界上的經濟聯繫。至於修建長城,那是我們中國的老祖宗秦始皇的創造,但那個時候我們留下的長城,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但我相信美國現在修建的長城,一定是世界文化的負資產,因為在當今社會用高築牆來切斷經濟聯繫,是非常愚蠢的一種行為。

當我們面臨著共同的挑戰,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堅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秉持的理念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意味著人類命運是共同的,利益是共同的,責任是共同的,情感也應該是共同的。所以,我認為這是第二點,就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響應。

第三,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有具體內容的,而具體內容又是各個國家可以選擇的。2014年中國三個部委公開發布了關於“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的倡議,在這個倡議裡提出了要通過“五通”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這“五通”,第一就是政策溝通。各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通過溝通協商,它的取向應該是一致的。應儘量避免全世界的宏觀經濟政策對立,對世界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對一些國家經濟造成重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次貸風波引發的,當時參加G20會議的主要國家,就採取了完全相近的宏觀經濟政策,挽救了國際金融危機沒有滑向1929年全球性大蕭條。而在其中中國力度是最大的,中國當時投了四萬億元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這4萬億的主要投向,主要是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從2009年開始,中國發展高鐵,到現在中國已經形成了四縱四橫的高鐵網絡體系,到2035年中國還要形成八縱八橫的高鐵網絡體系,而高鐵的網絡體系未來會連接所有的省會城市,連接所有的大中型城市或地區性中心城市。

各位記者朋友可能有的坐過高鐵,有的沒有坐過高鐵。目前中國最快的高鐵是復興號,已經達到了350公里的時速,從北京到上海僅需要4個多小時。我在中心7月份接待了到訪的瑞典大使,有一個半天時間的會談,他說20年起前他在中國,那個時候從北京到上海坐火車需要幾十個小時,他怎麼也想象不到今天的中國,能夠有這麼快的發展。所以,中國當時投資了四萬億,形成了中國現在高鐵主要的構架,當然還投資了一些鋼鐵、煤炭,一些現在導致產能過剩的產業。所以,當美國國會議員代表團來中國訪問的時候,我對他們說最不應該指責中國的是美國,美國導致了國際金融危機,然後中國和G20一些國家採取趨同的宏觀經濟政策,緩解了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在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的同時,也形成了一些產能過剩,意味著中國做出了某種犧牲,減緩了美國金融危機給全世界帶來的重創,給了美國經濟復甦的緩衝時間,不然的話就會出現1930年持續13年的世界經濟的崩盤。美國有什麼資格指責中國?有什麼資格把過剩的產能,這個我們正在解決的當時遺留問題,作為指責中國並進行貿易制裁的依據呢?

在政策溝通方面,中國是走在前面的,中國的政策溝通,不僅說從國內的發展實際出發,也從國際發展的大勢出發。那個時候我們真的是按照G20成員大家同意的相同的宏觀經濟政策來抵禦國際金融危機。從2008年開始到2017年,中國的GDP增量年均佔全球增量平均30%以上,也就是說,世界經濟增量從2008年開始,主要的帶動力量就是中國。所以,我認為政策溝通有巨大的作用,在當前政策溝通尤其重要。比如說國際貿易政策,因為全球有WTO,我們應該在WTO的規則下進行貿易爭端的解決,進行貿易政策溝通。現在整個的國際規則,整個的世界秩序被美國打亂了,美國現在四處出擊,使貿易政策不能溝通非常困難,這就使世界的貿易秩序受到了重創,使全球經濟復甦和增長由此受到影響。

在貨物暢通方面,就是要加大貿易的便利化、自由化。這種貨物暢通,需要形成跨國的大通關體制,需要形成面向下一代的貿易方式——E國際貿易的認同機制。比如說,新的貿易形式——E國際貿易的企業主體形式包括新的主體EWTP,就是平臺經濟,平臺經濟可以把若干中小企業生產者,若干經銷商,若干消費者,通過平臺上的交易,形成新的貿易流量或貿易方式。而這種貿易流量,貿易方式,貿易速度,貿易成本,都優於傳統的貿易方式。

所以,我們所說的貨物暢通,它不是一般化的傳統貿易,它應該是更加便利化、更加自由化、更加高效、更低成本的國際貿易。貿易便利化通過“一帶一路”的建設,可以使各個國家逐步形成共識,形成一些對新貿易方式給各國帶來的便利和自由,帶來更低的貿易成本,帶來更有利的制度性安排。如我剛才所說的全球大通關體制,快速通關效率。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現在中國跨境電商在河南鄭州通關速度有多快?一秒鐘可以通關500單,和現代的物流體系結合起來,五個國家相關部委的機構整合資源,實行電子化通關,已經沒有紙質的通關單了,一個流程下來,一秒鐘可以達到500單。如果這種通關效率能在我們周邊國家實現,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形成這種快速通關,那麼就會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一些國家為什麼不在這些方面下工夫,去推進相關工作,而是要人為地設置障礙,搞所謂保護主義和自閉症呢?這就不僅僅是貿易政策的對抗,而是兩條道路的選擇,一個是要往前走,一個是要往後退,拉歷史的倒車。但是我認為,世界肯定是要往前走的,後退只能是加速衰敗。

在資金融通方面。資金融通實際上就是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有很大的投資需求,需要構建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我前年曾經到印度、印度尼西亞調研,在座的記者朋友來自11個國家,我去過其中7個。我覺得日本基礎設施是優於中國的,尤其是日本城市的地下管廊建設,那是世界最先進的。但是我們周邊其他一些國家,比如說印度、印度尼西亞、蒙古、巴基斯坦等,有相當一部分基礎設施還是比較落後的。印度尼西亞除了首都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電還可以供上,其他1.7萬個島嶼中大部分是沒有電的。印度的道路,特別是鐵路,確實是比較落後的,我原來看了一些照片,不太相信印度鐵路會是這樣,鐵路火車非常慢,而且車廂頂上都是人,我真的不太相信,結果在印度我是看到了。印度現在道路上的很多汽車,還是我們改革開放初期引進的日本那款最落後的類似“大發”那樣的汽車。

我認為,真正的要實現資本融通,使周邊的國家引進最先進的產能,使這些的國家不是梯度地承接國外落後的產能,包括中國的產能。而是輸出中國的先進產能,日本的先進產能,各個國家的先進產能,促進這些國家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

實際上對投融資工作,中國做了很多的有效的努力。比如說中國2014年提出成立亞投行的倡議,當年響應並參加的是57個成員國,到目前為止現在已發展到87個成員。開始叫成員國,現在叫成員,因為中國的香港、澳門,也都參與了亞投行,還包括一些地區,現在亞投行成員僅次於世界銀行,亞開行現在是67個成員。在短短不到四年時間,亞投行發展得這麼快,一些國家有質疑,我們去年到英國去調研,英國頂級的智庫專家問我們,說中國在“一帶一路”的投資能力、中國的亞投行投資能力到底怎麼樣?我們接觸的一些國外媒體也問,亞投行到底怎麼樣?我可以負責任地跟大家說,亞投行是國際最高標準。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是去年6月14、15日,我在美國紐約參加中美智庫對話時,美國一位著名的金融家在會議上說的。他說,我認為亞投行是世界最高標準,我參加了全球30多個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籌建,其中我參加了加拿大基礎設施銀行的全部籌建工作,我認為中國的亞投行是世界最高標準。當然,中國亞投行是世界的亞投行,是所有成員國的亞投行。

美國去年三大信用評級公司中兩家,包括穆迪和標準普爾,對設在中國的亞投行做出了一個評級,給出了最高信用等級,是三個AAA+。亞投行現在投資的所有項目,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是失敗的,而且他們在投資之前,和所有成員的理事都有磋商機制,在投資之前都進行風險評估。投資中都有風險監控,投資後都有效益評估。中國還成立了絲路基金,今年又增資一千億元,開始的時候是400億美金。現在絲路基金的運行也很順暢,基本上是採取市場化的方式在運行。

亞投行還和世界銀行、IMF、歐洲復興銀行,亞洲一些國家的銀行進行合作,特別是和亞開行進行合作,建立了金融機構之間的長效合作機制。我今年7月5日,在倫敦的劍橋大學參加了一個“一帶一路”國際理論研討會,在會議上劍橋大學非常著名的一位學者馬丁教授,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陳女士請您回答一下,“一帶一路”有這麼多的重大項目,這麼大的投資額,如何中國都去投資,中國的錢能花多長時間?我的回答:這個問題可能也是很多國家關注的問題,因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原則是共商、共建、共享,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化運作,項目風險評估,所在國家有強烈意願,這些缺一不可。如果是中國提出倡議,而且中國自己實施,中國獨家投資,中國採取包辦的做法,現在就是傾其所有,中國自己連一年也投不下來,也堅持不下去。

可喜的是世界銀行,IMF,還有各個國家的銀行,都開始關注、重視和參與其中,逐步建立了合作機制,中國民營企業家進入其中,大型央企也進入了這個廣闊的市場。各個國家有投融資機制,有投融資的合作方式,有合作機制,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可持續的“一帶一路”投融資保障機制。比如說,英國的渣打銀行,目前為止對“一帶一路”的重大項目,提供了100億美元的貸款,計劃到2020年再提供200億美元貸款。所以,這是一個全新的投融資的參與方式,全新的投融資機制,這就是資本融通。資本融通,不是中國施捨,不是中國包辦,也不是中國代替,所以有些國家的媒體抹黑“一帶一路”,就是想在這一方面做文章。他們製造輿論說,中國讓那麼多的窮國參與“一帶一路”,中國去這些國家投資,給這些國家帶來了鉅額債務負擔,形成了“債務陷阱”。他們用這個方法來抹黑“一帶一路”,抹黑中國的善意善行。這些輿論完全是顛倒黑白,是挑撥離間。

但是中國有沒有教訓?有教訓。比如說在一些國家請求中國投資,有些項目投了以後,到現在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最近我到緬甸、老撾去做過相關調研,在一些國家發展意願不強或一些投資項目風險評估不到位的情況下,中國有些企業進去投資了,但是並沒有受到應該受到的歡迎,也並沒有取得應該取得的成效。個別項目投資幾十億元,但是到現在還沒有籤合同,還沒有受到所到國家的認可,還沒有真正啟動起來。我個人認為,在“一帶一路”開始階段,既有經驗不足的問題,有在一開始這些項目推進過程中,沒形成有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的問題,也還有一些國家認為既然這個建議是中國提出來的,中國就應該投資,我就應該搭便車,我就應該分享的問題。

實際上,加快發展擺脫貧困首席應該所在國的強烈願望,中國提出了這個倡議,又用自己的巨大努力,力圖用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新發展銀行,這些全新的金融運作機制和機構來做槓桿,撬動“一帶一路”的投資,使各個國家能夠從這種投融資中分享到發展的機會,能夠解決自己國家最難解決、靠自身力量解決不了的問題。要我說首先著急的應該是這些急迫需要發展的國家。最近有一個事情就很有意思,馬來西亞一位非常長壽的92歲的老人當上了總理,他一上來以後就說我要重新審查中國的投資項目,我認為他也是受到了這種氛圍的影響。所以,有一度時間大家認為馬哈蒂爾可能會對中國的所有投資,對“一帶一路”持反對的態度。但是最近大家可以看到,馬哈蒂爾總理上週到中國來,形成了四大成果,五份文件。

四大成果,就是在他和中方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表示了四個方面:第一是要保持中馬之間長期友好的這種關係;第二是表示馬來西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動做好對接工作,第三是要推進中馬之間的務實合作;第四是堅持貿易的自由化,反對單邊主義,堅持多邊主義。這既是政策溝通,也是民心相通,也是未來我們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這種投融資的一種新的處理原則。這種投融資不是要給對方帶來負擔,而是要給對方帶來發展機會,而債務是所在國家的選擇,不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金融機構強迫這些國家接受投資或者負債。所以,這些關係必須得弄清楚,如果不弄清楚的話,任其隨便抹黑,本來這是中國和參與投資的國家和企業對人類的貢獻,對所在的發展中國家的貢獻,但被說成像美國自己一樣邪惡的企圖,這就不僅是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而且會使人類社會錯過一個攜手發展的歷史機遇。

中國沒有讓哪個國家發展顏色革命,中國沒有讓哪個國家去互相發動戰爭,中國只不過提出的一個建議,然後用自己的努力形成“一帶一路”發展的空間,建設了一個大家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個平臺、載體或渠道,來推動相關國家加快發展。我覺得中國的善意、中國的這種境界,應該得到當代國際社會充分肯定,應該得到尊敬,不是一般表揚,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感謝。現在環顧全球,在這些大國之間的競爭與博弈中,還沒有一個國家能跳出本國的利益來考慮全球的利益。恰恰相反,有些國家是用挑起全球性的矛盾、鬥爭、戰爭,來保持自己國家第一,保持自己國家的利益至上,保證自己國家獲取更大的交易籌碼。這樣相比,誰高誰低,誰對誰錯,誰是前進的,誰是後退的,在比較中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這就是我所說的資本融通,因為在資本融通上誤解最多,非議最多,所以今天我也談得最多。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投資,主要還是通過企業去投資的,通過金融機構按照國際標準去投資的,除了政府之間有重大合作協議,其餘的都是在市場上來進行運作的。

在設施連通方面,設施連通開始時叫基礎設施連通,現在設施連通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既包括軟的基礎設施連通,也包括硬的基礎設施連通。在“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裡,提出來了六廊、六路、六個方向。六廊就是六個經濟走廊:一是新歐亞大陸橋,其中一條是從中國江蘇連雲港為起點,經過鄭州、西安、重慶、烏魯木齊過阿拉山口到中亞、西亞,然後到歐洲。歐亞大陸橋現在發展成三條了,第二條就是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鐵路連接的鐵,然後通過中亞、西亞,進入中東歐鐵路的連接。第三條是從中國廣東深圳為起點的鐵路,修到雲南的昆明,然後從雲南昆明出境,和西亞、中亞連接,經過中東歐到達歐洲全境,這就是歐亞大陸橋目前的三條通道。中國境內幾十條不同鐵路線,目前都是最後過烏魯木齊出阿拉山口到達歐洲的中歐班列,目前運行已經超過9000列。

第二條經濟走廊叫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主要是中國和東盟十國的經濟走廊,這一條經濟走廊的進展,我認為也是順利的。現在中老鐵路已經開始修建了,雅萬鐵路也開始修建了。中老鐵路修通之後,中老鐵路可以繼續連接泰國,形成中老泰鐵路,直接連接泰國灣。這就把中國和中南半島的陸上經濟走廊連接起來了,通向中南半島的海上連接也在進行。

第三條經濟走廊是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就是中國和中亞、西亞的這些斯坦國,包括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等斯坦國,包括白俄羅斯等國。

第五條是中蒙俄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就是中國、蒙古到俄羅斯的經濟走廊。一條從東三省、一條通過內蒙二連浩特到外蒙到俄羅斯的貝加爾遠東鐵路連接的鐵路幹線。現在中俄之間也計劃修高速鐵路,如兩國計劃合作修建北京到莫斯科的高速鐵路。從俄羅斯到中國的輸油管道也在加快。

還有一條是孟中印緬的經濟走廊。孟中印緬就是從中國到緬甸、到孟加拉、然後到印度的經濟走廊。前幾年印度態度不太積極,有一些疑慮,但是通過幾年的實踐發展,印度態度有很大的轉變,特別是6月份莫迪總理來華之後,印度在很多國際問題上,我認為處理得還是非常理智的,代表了一個大國的理性和智慧,以及一個大國的正確選擇。比如說針對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莫迪總理明確指出,這只不過地域概念,印度不會與美國形成一個戰略同盟。現在中國與日本的關係也在有很大的改變,今年十月份安倍首相準備訪問中國,現在媒體已經發出了這條消息。

所以,中國與各國推進的設施連通,這六條經濟走廊建設,現在都有所進展,進展比較快的是中巴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到目前為止實際上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建設,4+1這樣一個立體化推進的道路,包括瓜達爾港建設,包括城市建設、園區建設、港口建設,還有重大水利項目和高鐵工廠等,中巴經濟走廊推進的速度是比較快的,也是比較順利的。

中國和緬甸,特別是昂山素季執政之後,在中國發表了一篇文章有很大的影響力,文章題目是“中國是緬甸真正的朋友”。中國王毅部長在今年1月份訪問緬甸,昂山素季也提出修建中緬經濟走廊。如果中緬經濟走廊能夠順利建設,連接孟加拉國,進而與印度聯通,不僅亞洲這兩個最大的人口大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就能實現互聯互通,而且將使緬甸、孟加拉國得到更多共享發展的機遇,中國經濟發展帶動周邊國家發展之勢就將逐步形成。

上述這些方面,會使2014年“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裡面提出的六條經濟走廊,都有不同程度的進展,這就是設施連通。當然,設施連通還有軟的設施連通,比如說網上絲綢之路,這種網絡的連接可能會給各個國家帶來更大的便利和發展機遇。

最後一個“通”叫民心相通。實際上就是各個國家不同文化之間進行的多元的、多維的交流、交往、交匯、交融,使大家能夠在不同的、多元的文化價值觀中,尋求共同點,尋求交匯點,尋求大家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兼容的交互部分這樣一種新的思考問題的方法路徑。

所以,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有具體內涵的,每一個方面都有具體行動,每一個方面都有具體的內容和實現路徑。

第四,我想和各位記者朋友談的是,“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發展的歷史過程,是一個面向全球的開放平臺,是不斷在實踐中發展並使之成為可以共享的公共產品的美好願景。因為不是事先的設計,不是中國去設計別的國家,不是中國去包辦代替,所以這個過程還是各個國家,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的過程。包括在座的各位媒體朋友,大家的關注、宣傳和推動,都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要特別指出的是,各國的文化交流,民眾的交流,對我們各國來說是最重要的。比如說各位媒體朋友們到這裡來了解和交流“一帶一路”建設,我們毫無保留向各位記者朋友介紹我們的目的,我們的出發點,我們的原則,我們的內容,這些都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內容。在民心相通中,媒體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帶一路”建設這個動態的過程中,開始的時候中國提出了倡議,是用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概念,64個國家加上中國65個國家。從實踐看,我認為是有偏頗的,因為古絲綢之路沿線65個國家,其實是不完全的,比如說韓國,我在遼寧的長海島曾經看過一個挖掘出來的5000多年前的陶器展覽,5千多年前,陶罐裡的米糠已經碳化固化,仍然裝在陶罐裡面。也就是說,中國大米是通過大連長海島這樣一個海上的通道,到達了韓國,到達了日本。古代大米的絲綢之道的發源地是在中國,但聯通了韓國和日本。

所以,古絲綢之路肯定要包括韓國,包括日本。但在2014年的“願景與行動”裡面,64個國家中並沒有包括韓國和日本。比如說亞歐互聯互通,它就不僅僅侷限於中東歐16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不僅都是第一批加入亞投行的歐洲國家,而且在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議期間,他們都派出代表參加了會議。去年我們中心課題組到英國、瑞士、意大利調研,意大利意通社相當於中國新華社的社長採訪我,他就提出來一個問題,“意大利算不算一帶一路國家呢?意大利港口實際上比希臘港口對歐洲的輻射力還要大,與中國的海洋距離還要近,你們為什麼選擇希臘,沒有選擇意大利呢?”我當時回答他,因為希臘是在希臘債務危機的時候,中國中遠集團剛好在那裡收購了一個港口,幫助希臘解決了2萬人的就業,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所以不存在是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上選誰做港口的問題。

在去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提出了,“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平臺,而一帶一路這個開放的平臺是歡迎世界各國參與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時候,80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參加了這一次會議,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包括世界銀行行長,包括IMF的主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會上明確指出,“一帶一路”和聯合國新千年計劃宏觀目標相同,都是向世界提供的公共產品。而且,“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相關表達,比如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比如說共商、共建、共享這些表達,已經被納入聯合國的四個相關決議。

其實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因為發源地在中國,因為中國現在提出了這個倡議,它秉承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堅持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提出了政策溝通,設施連通,貨物暢通,資本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具體內容,才可能從無到有,迅速產生大家的共鳴。而且,歡迎世界各個國家參與,他講話中還提出未來要把“一帶一路”要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所以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關注“一帶一路”,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一帶一路”,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一帶一路”,這是有道理的,這些國家都是基於事實發自內心的衡量和判斷。所以,我認為總的來說,還是中國古代所說的一句話,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中國古代老子在《道德經》裡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一帶一路”的起源就是“道”,這個道就是和平之道,就是繁榮之道,就是開放之道,就是創新之道,就是文明之道。沒有這個“道”,誰提出的倡議都不靈,沒有這個“道”,這個跨國界、跨領域、跨多元文化的共同行動就走不下去。

所以,在世界格局深刻演化、劇烈變動和深刻變革中,中國用自己的這種文化財富積澱,用自己的發展實踐,用自己在新時代中提出的新發展觀,以21世紀人類文明觀,對世界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提出的倡議和方案,成為一個更能造福我們周邊國家,造福發展中國家,造福於貧窮國家,造福於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一個公共產品。當然,這個公共產品還需要繼續發展和完善,因為才剛剛五年,而這是一個持續的、長期的奮鬥過程。在今後的建設和完善過程中,還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好。

主持人:

陳文玲總經濟師對“一帶一路”建設五年的進展情況,尤其是近期的一些情況,做了比較全面的介紹。下面時間,記者朋友有沒有什麼問題,有的話可以提出來,時間的安排,後邊的時間會更緊張,歡迎各位提問。

巴特寮通訊社顯通?帕沙萬提問:

如您剛才所說,中國的一些企業抱怨他們的項目得不到當地政府的認可,但我認為在老撾是不符合實際的。因為長期以來,老撾政府都歡迎並積極支持中國企業的項目和投資,以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陳文玲:

非常感謝您的提問!今年6月份我剛剛到過老撾調研,我剛才說的這個問題,並不是指老撾,因為老撾對“一帶一路”建設是非常積極的,包括中老鐵路的建設,包括老撾建設了12個產業園區,包括中國企業在老撾的水電投資,都受到了老撾政府極大的支持,也受到了老撾社會和民眾的歡迎和期待。所以,這裡我可以認真地回答您,我剛才談的問題,並不是指老撾。

印度《覺醒日報》馬尼什·提瓦力提問:

您剛才提到印度最初沒有參加“一帶一路”,但最近印度表現出了加入“一帶一路”的興趣。能否請您談談關於印度參加“一帶一路”的看法呢?

陳文玲:

您是印度的記者,歡迎您!我2016年曾經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亞調研,印度幾家媒體當時採訪了我,我可以談談對印度的看法。在去年5月14日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時候,印度是唯一一個沒有參加會議的大國,當時是因為有洞朗事件。另外在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和推進中,印度不是特別積極,是因為對中巴經濟走廊有一些看法,特別是中巴經濟走廊經過克什米亞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有爭議的,在中巴經濟走廊上,印度也有一些看法。但是在其他方面,實際上中印兩國的合作,現在正在深入發展。中國很多企業在印度投資,比如說手機,印度目前的手機60%是中國企業在那裡生產的,還有其他方面很多的合作。印度作為12.1億人的大市場,又和中國同屬於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同屬於具有古老文明的國家,同屬於亞洲地區的國家,同屬於上合組織成員,是金磚國家成員,是APEC成員,也是G20成員,實際上印度和中國有很多共同利益交匯點。

我們非常希望也歡迎印度參與“一帶一路”,換一個思路,對中印來說就會帶來巨大的好處。比如說中印如果能夠通過共同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能夠打通兩國互聯互通的道路,那麼印度的生產者以及商品進入中國,就會暢通無阻;而印度從中國獲得資源,或者獲得商品,成本也會大大降低。我們如果更多地從經濟上來考慮,從兩個國家合作可以獲得的共同利益來考慮,可能要比這種比較短視的爭論、爭議,或者是牴觸,能帶來更大的動力和收益。

上次也是在中心的這個會議室,參加亞洲國家記者採訪團的印度記者也問了我同樣的問題。我當時給他回答是,事在人為,關鍵取決於印度參與“一帶一路”的積極性和態度,如果積極參與的話,比如說將洞朗之爭變為合作,共同延展青藏鐵路,不是阻隔而是道路連通,那就不僅是那些朝拜人的道路是暢通的,而且將來經濟上的往來,人員的往來,還有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會大不一樣。中國是印度旅遊人群最多的國家,這種流動的人群購買力對印度的發展會有很大的促進。還有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現在對基礎設施的投資能力,以及建設能力,我認為是全球最強的。印度現在基礎設施的欠帳很多,基礎設施比較落後,與其去引進一些落後的東西,與其受一些國家挑唆紛爭,不如印度和中國這兩個發展中的國家進行深度合作,特別是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儘早實現互聯互通,這對印度是一個重大的機遇。

當然,印度的積極態度,印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行動,對中國也將是重大的機遇。

菲律賓《世界商業報》的

卡米爾·阿基納爾多提問:

我們知道很多中國企業投資的項目在菲律賓政府的支持下正在順利進行,請您談談對中菲關係的看法,您認為中菲兩國下一步會面臨著何種經濟上的挑戰?

陳文玲:

菲律賓和中國曆來是友好的國家,菲律賓也是華人最多的國家之一,中菲之間文化淵源是很深的。最近幾年杜特爾特總統對華政策有很大的調整,我認為這種調整是非常正確的,也會對菲律賓發展建設起到重大的作用。現在中國和菲律賓政府之間有很多合作的項目,也有合作的協議,包括對南海的共同開發和利用,這些都會給菲律賓帶來經濟發展的機遇和好處,也使整個南海發展進入了一種良性互動,對於南海局勢的穩定,也有重大作用。

所以,未來中菲關係發展和企業投資機會,除了政府之間合作,我認為更多的在於企業選擇。菲律賓能否成為企業投資的熱土?這是中國企業關心的問題。有一次我給一個企業家班講課,有一個企業家提了一個問題,他說他的企業現在在菲律賓投資水電項目,按照項目評估,這個項目收益比在中國國內多一倍,但是他還是感到不太放心,菲律賓未來三年五年,政局會發生什麼變化?在菲的投資有沒有安全保障?所以,我認為將來對中菲經濟方面的挑戰主要是,如何使中菲關係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建立兩國安全合作與保障機制,使投資者對未來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判斷和理性預期,認為企業在菲律賓投資是安全的,是可預期的,在菲律賓投資不僅能給菲律賓帶來發展紅利,而且企業也不至於有大的風險和挫折,我覺得這個問題才是至關重要的。

韓國聯合有線新聞臺王善澤提問:

事實上據我所知,“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西方,確切來說是歐洲一些國家上。但是對於沿中國東部國家的合作項目,像朝鮮半島或韓國,或者是中國東北方向的國家不夠重視。請問是否對於朝鮮半島、朝鮮、韓國這些東北亞國家,有具體計劃或是準備加強聯繫。

陳文玲:

“一帶一路”建設現在已經進行了五年,這五年確實需要回頭看,確實需要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未來順利發展,確實需要根據實踐的發展提出更為清晰的思路。我個人認為,朝鮮半島,包括整個東北亞地區,也應該是“一帶一路”建設優先發展的方向。朝鮮半島局勢緩和,北朝鮮和南朝鮮在考慮未來怎麼加強聯繫和溝通,朝鮮明確地在黨的代表大會上提出,未來工作所有的重點都要發展經濟。所以,對於朝鮮、韓國和整個朝鮮半島參加“一帶一路”建設,通過互聯互通,打通和中國內地的經濟聯繫,這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中國和韓國的聯繫現在就是暢通的,但主要還是通過海洋遠洋運輸,未來隨著朝韓問題的解決,韓國與中國的陸路之路也是可以連通的,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東北亞正在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區進程。今年在日本召開了中日韓三國總理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中日韓的關係,我個人認為這是亞洲地區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整個世界的經濟重心在向亞太地區轉移,亞太地區的重心是在亞洲,亞洲目前經濟體量最大的經濟體主要在東北亞地區。加上未來發展潛力最大的南亞、中南半島、中亞和西亞。所以,目前亞洲經濟體量最大的部分,可以起作用最大的部分,未來發展潛力最大的部分,如果能夠有機結合起來,相信未來亞洲會持續多年的繁榮,亞洲地區將會穩定保持世界的經濟重心地位,這對整個亞洲都是最大的機遇。

亞洲地區整體的發展和繁榮,持續的時間越長,亞洲各個國家就受益越多。而不是像某些地區的某些國家,用剝奪其他的國家來獲得自身的發展,獲得自身的偉大,攫取自身的利益,我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問題。

第三個方面,中韓自貿區是在東北亞最早籤的自貿區協議,也是中國目前16個已經簽署的自貿區協議22個國家中最重要的協議之一。在中韓自貿區協議裡面分幾步實施,未來大部分商品會實現零關稅。因此,中韓之間的這種貿易關係和經濟聯繫本來就比較緊密,如果韓國加入“一帶一路”建設,在這種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兩國大通關的制度設計,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的設計,共同推動下一個貿易方式——E國際貿易形成與發展,會使中韓之間的貿易成本大大降低,貿易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

印尼《時代》週刊

伊斯蒂科馬杜爾·哈雅蒂提問:

您知道印尼很窮,我們國家沒有錢,印尼參加“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投資的項目非常多,這就需要貸款或借很多錢,必然會導致印尼的債務負擔甚至債務危機,請您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陳文玲:

您這個問題您應該問印尼政府,或者問印尼的總統,因為吸引投資一定是印尼的意願,而且印尼需要投資的地方和項目太多了。我2016年到印尼調研,發現印尼的電力非常短缺,道路非常堵塞,雅加達道路的堵塞,大大高於北京的堵塞,而且印尼摩托車人流和車輛非常壯觀,穿行在各種車輛之間。印尼有很多島嶼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後,印尼有一個非常宏偉的計劃,將來要建100個港口,100個機場等,我想這麼宏偉的計劃,可能需要的投資是大量的。但是不要忘記您所在國家需要的所有投資,都是要通過風險投資評估的,並不是說不管哪個國家,不管什麼項目,只要提出來投資需求,各個國家金融機構和企業就能響應。而設在中國的亞投行,目前有87個成員參加,它是要和世界銀行、要和亞開行進行合作的,來自民營企業在印度尼西亞的投資,它也會對企業未來的收益進行風險評估的。所以,我認為需要擔心不是印尼,而應該是對印尼的投資者,我投了資,能不能收回來?所以,我覺得這種擔心應該是倒過來的,你所考慮的債務問題,實際上真的是應該由您們的總統來回答,到底國家有沒有償還能力?而不是請中國回答。中國應該考慮的是未來的被投資方有沒有償還債務的能力,會不會給我們帶來債務負擔?我認為這些事情確實應該是倒過來考慮的。

越南越通社記者阮氏秋提問:

請您談談美國對“一帶一路”的態度,美國最近提出“美日印澳”計劃和“印太”戰略,您對此如何看呢?

陳文玲:

您提的問題非常好,我認為“一帶一路”建設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首先很大的挑戰來自美國。從美國來說,他們有點不高興,特別想另起爐灶,他們提出了美日印澳,想對沖“一帶一路”。但是,美國2011年提出“新絲綢之路計劃”流產了,並沒有成功,他現在提出的美日印澳計劃,我認為也不會成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沒有形成一整套正確的理念、原則、內容、思路、推進方式,而這次美國國務卿在一次會議上講,他說我要拿出1.13億美元,來支持美日印澳的計劃。大家知道,1.13億美元是杯水車薪,什麼都幹不了,怎麼可能使美日印澳形成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抗衡呢?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中國目前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增長的幅度在30%以上,2017年北京會議簽署的合作項目清單,達到270多項,現在進入常態化的就已經是240多項,其他的項目也在推進,目前投融資起碼幾百億美元,美國提出1.13億美元怎麼可能啟動一個抗衡“一帶一路”建設的計劃呢?怎麼能破壞有這麼多國家參與的受各國歡迎的“一帶一路”呢?美國的做法註定是要失敗的,而印度總理也沒有答應,也沒有說我參與或者承認它的計劃,總理莫迪特別指出,印太是一個地域的概念,不是戰略的概念。

日本也沒有積極表示要參與其中,澳大利亞可能會呼應一下,但是澳大利亞現在態度也在轉變。前一段時間我與澳大利亞公使女士交流過,澳大利亞公使說,其實澳大利亞在很多方面還是跟中國的觀點是一致的,比如說自由貿易,比如說維護多邊體系。我說,這一點值得肯定,但是澳大利亞有很多方面追隨美國,而且追隨的目標並不對。所以,我認為在這樣一個概念下,1.13億美金,就想給“一帶一路”抹黑,就想給一帶一路設障,這是非常愚蠢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印尼第六報道網的譚蒂提問:

中國現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多少產業園區?目前與多少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

陳文玲:

75個產業園區,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

印尼第六報道網的譚蒂提問:

好的。另外,因為我是來自印度尼西亞,我還想請問到目前為止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展開了哪些合作?

陳文玲:

我知道中國企業在印尼的合作,最大的一個合作是電力方面,比如說我們的魯能、華能、中國電力在印度尼西亞都有投資,還有一些鋼鐵企業,也有一些在印尼的合資合作。在印尼還有商務方面的合作,比如說跨境電商等。但是其他更詳細的合作項目,我還不太清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與印尼的合作是中國對外合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域。

《緬甸事務》記者耶敏覺提問:

陳女士我個人非常尊敬您,因為您是一位女經濟學家,這與我們國家不同。我來自緬甸,緬甸正在與中國就多個項目進行磋商,我們國家與中國已經展開了多項合作。但是緬甸人民,當然還有政府還有一些不同看法,對中國企業一些投資項目有顧慮,認為這不符合我國的利益,而是符合中國的利益。所以我們怎樣才能做好解釋工作,回應我國政府一些人受一些西方國家影響所形成的假設。緬甸人民組成了國家和政府,所以政府在處理這些問題上有些難處,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陳文玲:

我今年6月份剛剛從緬甸調研回來,特別理解您剛才提的這個問題。其實中國在緬甸已經有很多的投資,您知道,密松水庫到現在為止累計投資90多億了,中國企業在皎漂港也有投資,但是現在的問題是,這些投資進展並不是太順利。到目前為止,密松水庫項目已經七年了,還沒有正式動工,中國企業前期已經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這不是中國在緬甸投不投資的問題,而是緬甸以什麼樣的態度,政府以什麼樣的效率來辦好這些事,使這種存量的投資活起來的問題,能夠讓大家看到這些可以給緬甸帶來好處的項目進展順利。緬甸目前是一個嚴重缺電的國家,很大一部分電是靠從老撾去購買,而且購買的電價還是比較高的,緬甸是8美分一度買的,但泰國從老撾買的電是6美分一度,比緬甸低2美分。蜜松水庫一個水庫的發電量,相當於中國三峽水庫的發電量,如果能儘快把這些項目做起來,中國原來的投資能發揮效益,也能解決緬甸的電力短缺的問題,何樂而不為呢?也包括皎漂港的建設,瓜達爾港的建設速度快,就能儘快地受益。

但是皎漂港建設提出也七年了,目前還在謀劃階段。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不是中國企業進去投資了,緬甸就發展了,而是當地政府要把這種歡迎的態度轉化為行政效率,轉變為政府做好民眾的工作的實際效果。把這些對緬甸有巨大作用的,而且緬甸又迫切需要的項目啟動並運營起來,儘快的變成能夠使投資產生效益的可視性成果,這不僅僅是對中國投資的負責任,而且對緬甸未來長遠發展能夠奠定一個好的基礎。中國現在轉移到緬甸的製造業,我知道已經有500家服裝廠了,如果緬甸投資環境好的話,政府之間能把這些關係理順,情況會大不一樣。我瞭解到中國駐緬甸的大使館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推進工作力度很大,媒體應該進一步地呼籲,推動緬甸政府和中國駐緬甸大使館進一步密切地合作,為中國企業在緬投資創造更好的環境,形成中國和緬甸兩國之間更加緊密的關係,形成良性互動,我覺得這個問題至關重要。

主持人:

現在已經12點了,今天的交流就到這裡。後面大家可以留下聯繫方式,有問題可以進行交流。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