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闊步前進的中國青年發展事業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 賀軍科

今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人們的思想得到極大解放,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社會活力得到極大釋放,中國以世所罕見的速度大踏步地趕上時代、大踏步地實現趕超,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改革開放是過去40年中國社會最為鮮明的時代特徵,在青年一代身上打下了極為深刻的時代烙印。當代青年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親自參與了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偉大奮鬥,親眼見證了黨和國家面貌的歷史鉅變,親身獲得了成長髮展的時代紅利,青春氣質與時代氣息同頻共振、相互激盪,奏響了改革開放時代交響樂中的嘹亮青春樂章。

<strong>一、改革開放40年是深刻塑造青年、全面成就青年的40年,中國青年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改變了中國青年一代,從根本上為青年發展拓寬了空間、創造了條件,推動青年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著自身的成長髮展。

<strong>第一,青年的價值追求健康向上,展現出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赤誠熱愛。

改革開放以來,青年的思想觀念日益多樣多變,面對社會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鋒,青年人有困惑、有迷茫,但是有一條主線始終未變、有一個旋律始終高昂,那就是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40年來,中國青年始終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

正如有的青年所說的那樣,“‘愛國’是根植在心頭的一種情感維繫,儘管平時總是不在意的,但在關鍵時刻,這樣的情感便會爆發——四川發生5·12地震了,我們抱成一團;北京舉辦2008奧運了,我們一同吶喊;似乎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用心去觸碰。”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我與祖國共奮進”“奮鬥的青春最美麗”“青春建功新時代”這些響亮的口號,充分代表了青年一代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青春熱忱。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實踐是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動的教材。

40年來,廣大青年在展現中國發展成就的生動事例、客觀數字、生活體驗中,親身感受到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偉大事業的“中國變化”,感受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國速度”,感受到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不斷邁上新臺階的“中國奇蹟”,在中外對比、今昔對比中對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度認同,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由衷“點贊”,對習近平總書記這位黨的核心、人民領袖、軍隊統帥衷心擁護。

正如《中國青年報》社論《青春禮讚改革開放四十年》中講到的:“無論國際、國內形勢如何變化,無論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挑戰如何嚴峻,無論社會思潮如何紛紜,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跟著黨的初心矢志不渝,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如磐石,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而奮鬥的偉大理想巋然不動。”這正是40年來支撐青年成長髮展的精神之鈣、信仰之基。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第二,青年基本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改革開放4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00倍,恩格爾係數由60%左右降至30%左右,我國已經從低收入國家邁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商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極大提高,青年一代已經徹底告別了短缺經濟,自身發展具有了極為豐富和充足的物質基礎。

當代青年已經不再像父輩們那樣有著吃不飽飯的飢餓記憶,不久前在網上很火的視頻《年夜飯的變遷》就十分形象地反映了“吃飽吃好”已經成為包括青年在內的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標配,以至於現在還有不少青年為了減肥不吃細糧吃粗糧、主動去追求飢餓感。當代青年已經告別了一套衣服兄弟姐妹之間輪流穿的拮据,開始追求衣著的時尚舒適與豐富多彩,不少青年甚至陷入了每天出門時面對滿櫃子的衣服不知穿哪件好的“糾結”。

這些鮮活的事例都充分表明,當代青年發展在整體上已經不再受制於溫飽這些基本生活條件的制約,物質生活水平與父輩相比實現了質的躍升。

<strong>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極大提升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水平。

我國已經基本消除了青年重、中度營養不良的現象,青年的健康知識和理念、健康素養水平不斷提升。以1979年和2014年的14歲青年身高為例,城市男青年的平均身高提高了9.57釐米,農村男青年的平均身高提高了8.38釐米,城市女青年的平均身高提高了4.77釐米,農村女青年的平均身高提高了7.73釐米。身體健康水平的顯著提升,為青年發展奠定了體魄強健的重要基礎。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第三,青年整體受教育程度處於我國曆史上最好水平,綜合素質得到極大提升。

40年來,我國教育事業長足發展,青壯年人口文盲基本消除,基本實現基礎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轉變為“大眾化”,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過13.3年,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顯著縮小。

從基礎教育看,我國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從1978年的66.4%和33.6%,增長到2017年的103.5%和88.3%,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大家十分熟悉的“希望工程”,是上世紀80年代末,共青團中央倡導的、著眼於配合義務教育法實施而開展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大眼睛”、“大鼻涕”、“小光頭”這些具有標誌性的照片在人們的腦海中還經常浮現,這是當年基礎教育薄弱狀況的直觀反映。但到今天,我們的“希望工程”已經十分現實地面臨著轉型發展的任務,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從高等教育看,

1978年,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為228萬人,毛入學率為2.7%;


2017年,我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為3779萬人,毛入學率達到45.7%,佔世界高等教育總規模的1/5,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青年受教育水平的顯著提升為青年發展提供了最強大的動力、夯實了最牢固的根基。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第四,青年就業機會更加充分、選擇更為多樣,創新創業活力和頑強奮鬥精神充分彰顯。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門類更加多樣,新興產業與業態不斷湧現,為青年就業創業提供了廣闊舞臺和無限機遇。

據統計,

1978年,全國就業人員4.02億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9514萬人;


到2017年,全國就業人員7.76億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25億人。

大批農村青年改變了半就業、不充分就業的狀態,轉向城市,進入第二、三產業就業,用辛勤勞動為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自身也開闊了視野、豐富了閱歷、提高了能力。

40年來,青年的職業分佈更加廣泛,除工、農、商、學、兵等傳統領域外,進城務工青年、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青年網絡作家、IT行業青年、自由職業者、電商從業者、“雙創”青年、獨立演員歌手等青年群體不斷湧現。據統計,在信息技術服務業、文體娛樂業、科技服務業等以創新創意為核心競爭力的行業中,青年均佔從業者的一半以上。

可以說,在經濟建設主戰場、文化發展大舞臺、社會建設新領域、科技創新最前沿、重點項目第一線,到處都活躍著青春建功的身影,都留下了青春奮鬥的足跡。就業選擇的自由與多樣,確保青年人能夠根據自身特長盡情施展才華,實現差異化、個性化發展。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第五,青年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文化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40年來,伴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日益改善,青年精神文化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惠及青年的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符合青年需求的公共文化產品日益豐富。

與改革開放前相對匱乏的文化產品相比,圖書、電視、電影以及各類文藝演出在今天已經高度普及,青年從“有什麼看什麼”、“看什麼都稀罕”發展為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

青年消費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文化消費增長強勁。2017年,全國圖書出版種數51.2萬種,比1978年增長33倍以上;全國電影票房收入559億元,近十年年均增幅約23%。

電視機、平板電腦、電紙書、音響等家庭文化設施實現從無到有、從標準化到個性化,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青年日常文化生活明顯改善。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基於網絡的文化產品為青年提供了更加廣泛、更加便捷、更加均等化的文化服務。

當前,我國網民總數已經超過8億,網絡對青年人口滲透率接近100%。青年是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網絡直播、網絡遊戲和在線教育等網絡文化應用的主要用戶群體。在享受文化發展成果的同時,青年也是新興文化產業的就業主體,在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第六,青年社會參與熱情高漲、參與渠道豐富,展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社會領域發生著深刻變革,特別是在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的轉變中,倡導社會文明新風顯得愈加迫切。

40年來,青年一代繼承和發揚了引社會風氣之先的傳統,積極投身社會建設,始終做正能量的倡導者和踐行者。特別是志願服務已經成為青年人積極參與社會、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面旗幟。

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5000萬名註冊青年志願者,活躍在敬老愛幼、扶貧濟困、助學助殘等社會公益領域,活躍在各種大型賽會的活動現場,活躍在重大突發自然災害的救災一線,以他們的友愛之心、專業技能奉獻社會、幫助他人,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

社會組織日益成為青年社會參與的重要渠道。在自願成立、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各類社會組織中,主要負責人和從業人員有相當比例是青年。

這些社會組織在依法承接政府職能轉移、開展行業自律、滿足社會公眾多樣化服務需求、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進政府與社會溝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青年社會參與的廣泛性及其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力,充分證明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是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一代。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第七,青年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更加理性自信地認識世界、走向世界。

40年來,我國從封閉半封閉走向全方位開放,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廣大青年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以極大的熱情去了解世界,學習借鑑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和文明成果,加強與世界各國青年的友好交往,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

出國留學是青年全方位、深層次瞭解世界的重要渠道。1978年,恢復派遣留學生的重大決策開啟了青年出國留學的大幕。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已經從當年的860人增加到2017年的60.84萬人,其中學成回國的由248人增加至48.09萬人。

出境旅遊觀光、考察學習、商務談判、勞務合作,是青年感知世界、拓寬視野的更具經常性、普遍性的方式。2017年,國內居民出境規模達到1.4億人次,其中青年佔了很大比例。40年來,中國青年在國際場合亮相的機會增多,聯合國青年論壇、教科文組織青年會議以及各類多邊雙邊青年論壇上中國青年發聲的機會越來越多。

青年交流已經納入中美、中俄、中英、中歐、中法、中韓、中國南非、中國印尼等國家或部門級人文交流合作機制框架下,開展了青年領導人對話、青年企業家經貿合作、青年發展專題研討等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在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中,中國青年既看到了我們國家的發展差距,也在比較中切實增強了“四個自信”,許多有過海外經歷的青年們都講,“出國就是最好的愛國教育”。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青年發展的歷程與成就,我們可以十分自豪地說:中國青年發展水平實現了質的躍升,在教育、就業等青年發展的核心領域,已經超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可以說是實現了優先發展的一代。這為我們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儲備了最重要的潛力、積攢了最強大的“後勁”。

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歷史性成就,從根本上講,

<strong>得益於中國共產黨領導,


<strong>得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strong>得益於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指導,


<strong>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政策紅利。

這是中國青年發展實踐的經驗總結,也是未來青年發展必須始終堅持的發展方向。

<strong>二、以貫徹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為主線,推動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事業邁上新臺階

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描繪了未來30多年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

當代青年的人生奮鬥期與這一歷史進程完全契合,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

這一代青年成長得快不快、發展得好不好,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極為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傾注極大精力關心青年和青年工作,五四期間總是和青年在一起,外出考察調研時經常到青年中去,給不少青年和青年團體回信,使廣大青年充分感受到了黨的關愛。

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我們黨對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推進到了歷史新高度,為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關心和指導下,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出臺了《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青年發展規劃,是指導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事業的綱領性文件,在我國青年發展事業進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嶄新徵程上,在青年發展規劃的有力支撐下,中國青年發展必將迎來新的春天。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青年發展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我國青年發展的新機遇新課題十分明顯。隨著信息化、全球化、市場化、城鎮化深入推進,青年思想意識多樣多變的特徵更加明顯,用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領青年、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的任務尤為緊迫;人口結構的新特點新變化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在健康、婚戀、就業創業、社會融入和社會參與、社會保障等方面需要獲得更多關心和幫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青年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貫徹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為主線,聚焦青年發展中的突出矛盾與緊迫需求,不斷優化完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社會環境,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青年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努力把青年一代培養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1.堅持黨管青年原則。

黨的領導,是中國青年發展的根本保證。青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堅持黨管青年原則”,既包含著對青年的歷史作用特別是青年在黨的事業發展中極端重要性的充分肯定,又包含著黨對青年一代的關心愛護、殷切期望、嚴格要求,是在總結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基本觀點和中國青年運動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提出的具有統攬性的重大原則,是青年發展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管青年原則,就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覺接受黨的領導,主動爭取各級黨委支持,把青年發展工作擺在黨治國理政的戰略全局中去謀劃和推進,引領好青年思想,帶好青年組織,抓實青年政策,引導青年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2.堅持青年優先發展的基本理念<strong>。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青年人身強力壯,是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強勢”群體,似乎不用給予特殊的關照與幫助。事實上,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變革,特別是隨著工業化、信息化深入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要求越來越高,人的經驗積澱與技能積累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顯著上升,體能的優勢在下降,青年發展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助力與支持。

青年發展規劃提出:“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這是第一次比較明確地提出了青年優先發展的理念。我們貫徹這一理念,就是要真正從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這一戰略高度去看待青年發展工作,在制定政策時要充分照顧青年人的利益關切和長遠發展需求,在開展工作時要注重優先解決制約青年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使青年發展總體上保持適度領先的水平,為我們國家在長期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和優勢。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3.堅持青年全面發展的時代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同樣也對青年發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這在青年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過去,青年的需求主要就集中在“有飯吃、有衣穿、有學上、有工作幹”等基本需求上,解決起來方向比較明確、聚焦點也十分集中。現在,隨著這些基本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後,青年群體開始出現明顯的分化趨勢,青年的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小眾化的特點。

這就決定了青年發展工作的內涵必須與時俱進,注重突出全面性的要求,

既要有物質層面的發展,更要有精神層面的發展;


既要有生存需求的滿足,更要有發展需求的拓展;


既要著眼青年自身的個體發展,更要關注青年整體的貢獻作為。

一方面,發展領域要全面。雖然青年發展需求的最大公約數越來越難找了,但是我們仍然要聚焦青年相對集中的需求領域做好工作。

青年發展規劃從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戀、就業創業、文化、社會融入與社會參與、維護合法權益、預防違法犯罪、社會保障等10個領域提出了具體發展目標和有針對性的發展措施,充分回應了當代青年的普遍關切,構建形成了覆蓋青年需求主要領域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我們強調全面,就是要務實推進這10個領域的發展政策落地,實現青年的全面發展。

另一方面,覆蓋對象要全面。青年職業選擇、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在實踐中催生了大量新興青年群體。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關注高校畢業生、城鄉貧困家庭青年、殘疾青年、城鄉間流動的農村青年等重點群體,要關注自由職業者、網絡意見領袖、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演員歌手、流浪藝人等新興群體,要關注“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小微企業青年。我們強調全面,就是要切實照顧不同青年群體的發展階段、需求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努力在促進青年發展的進程中不讓一個青年人掉隊。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4.堅持青年協調發展的基本方向。

當前,青年發展已經躍升到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發現青年發展各領域面臨的新的矛盾和問題。

比如,在青年教育領域,經過40年的不懈努力,“有學上”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上好學”的需求更為強烈;與此同時,教育公平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和青年關注的焦點,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同一城市不同學校之間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時常成為社會輿論的熱點。這就要求我們認真落實青年發展規劃在提高學校育人質量、科學配置教育資源等方面制定的各項政策,真正在教育質量和教育公平兩個方面更好促進青年發展。

比如,在青年健康領域,我們已經基本解決了營養不足問題,與此同時,青年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問題開始凸顯。據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與2010年相比,20—39歲人群綜合體質仍在下降。青少年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繼續呈現低齡化傾向,各年齡段學生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身邊的“小眼鏡”、“小胖墩”越來越多。隨著人們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加大,青年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需要給予有針對性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青少年視力健康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這就要求我們認真落實青年發展規劃在提高青年體質健康水平、加強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等方面制定的各項政策,確保青年一代擁有更加強健的體魄。

可以說,青年發展規劃中10個領域的發展目標和政策,都是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每個領域青年發展面臨的階段性突出問題並進行輕重緩急排序後作出的選擇,我們要以很強的問題意識、很好的平衡感去貫徹落實,確保青年一代在新的發展階段實現更高層次的協調發展。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5.堅持青年自主發展的主體地位<strong>。

青年是一個極具成長性、自主性的群體,青年發展歸根結底要靠青年自身的努力奮鬥。

回顧40年來的發展歷程,廣大青年不負時代機遇、競展青春風采,爭當市場經濟大潮的弄潮兒、社會文明新風的踐行者、急難險重任務的突擊隊、國際交流合作的先行者,把個人奮鬥全面融入到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青春足跡,實現了自身的成長髮展。進入新時代,青年一代肩負衝刺民族復興最後一棒的歷史重任,更要在全社會的關心重視下,激發內在動力,拿出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想幹事、能吃苦、肯奮鬥,始終保持一股頑強拼搏、勇於開拓的精氣神,掃除一切驕氣、嬌氣、暮氣、惰氣,做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用青春建功新時代的踏實業績來證明自己、成就自己。

<strong>三、共青團要切實維護青少年發展權益,在促進青少年發展中更好發揮積極作用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是青年人自己的組織。貫徹落實青年發展規劃、更好促進青年發展,共青團責無旁貸。

<strong>1.突出實踐育人,切實發揮好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作用。

共青團作為一所大學校,不同於一般學校的鮮明特色就是實踐育人,注重對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觀塑造。

現在,青年人接受課堂教育、書本教育、知識教育的機會比以前要大大提升了,但是青年特別是青年學生接觸實踐、接觸生活的機會卻少了。

共青團將重視和發揮好實踐育人的優勢,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組織帶領青年更多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用自己的眼睛看,用心去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真理性,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新時代突出實踐育人,需要充分關注和挖掘改革開放40年來青年親身經歷的發展變化,充分關注和挖掘黨的十八大以來發生在青年身邊的成就與變革,以此為素材開展好國情形勢教育,引導青年從可知可感、切身受益的真實變化中去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成果,從“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的鮮明對比中去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2.做好統籌協調,切實發揮好青年發展規劃協調者的作用。

貫徹好實施好青年發展規劃、推動青年一代按照黨的要求成長髮展,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群團組織、社會等各方面協同施策的工作合力。

青年發展規劃明確賦予共青團推動規劃落實的協調、督促職責,這是黨中央對共青團的充分信任,也是共青團必須履行好的光榮責任。

共青團將積極作為,努力爭取黨委和政府的支持,推動各地根據實際編制本地區青年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各級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的作用,加強對青年發展規劃實施情況的監測評估,協調黨政有關部門充分關注青年發展問題與需求,推動政策出臺、抓好政策落實。

同時,青年發展規劃提出的不少發展措施和重點項目,牽頭部門就是共青團,對於這些任務,我們將堅持高標準不折不扣抓好落實,切實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青年中去。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3.代表反映訴求,切實發揮好青年權益代言人的作用。

青年發展規劃既是一系列具體的政策舉措,同時也是一整套重大的政策方向,規劃中的很多規定都是原則性的,需要我們在實施過程中,根據青年發展的實際需要和緊迫需求,不斷完善和豐富青年發展政策體系。

共青團是黨和政府聯繫青年的橋樑紐帶,把青年的“溫度”告訴黨和政府,是共青團的職責所在。

我們將深入推進共青團改革,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推動廣大團幹部走到各領域普通青年中去,把團的基層組織深深紮根於青年群眾之中,傾聽青年心聲、瞭解青年需求,及時把青年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與需求反映給有關部門,推動新的青年發展政策出臺和完善,真正成為青年成長髮展道路上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貼心人。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strong>4.有效聯繫、服務和引導青年社會組織,切實發揮好團在青年組織體系中的主導作用。

組織是青年發展的倍增器,青年人只有組織起來,才能把潛在的力量轉變為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的強大現實力量。我們黨從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視這個問題。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不少青年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展現出很強的活力,在一定範圍和領域的青年中很有影響。青年發展規劃提出:“要健全黨領導下的以共青團為主導的青年組織體系。”這是適應青年組織發展新形勢、促進青年發展新要求提出的重大舉措。

共青團將積極適應新時代青年組織化需求滿足渠道更加多樣的趨勢,既要充分發揮自身開展青年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和獨特優勢,又要充分學習借鑑青年社會組織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積極主動把各類青年社會組織聯繫好、服務好、引導好,把蘊藏在青年中的活力和潛力充分激發出來,共同聚焦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上來。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阔步前进的中国青年发展事业

青年是一支現實的力量,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已經以其信念堅定、視野開闊、務實奮鬥、自信包容的嶄新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青年更是一支未來的力量,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靠青年一代接續奮鬥。

我們相信這一代青年、也祝福這一代青年,更要以實際行動促進這一代青年更快成長、更好發展,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向著無數中華兒女心念已久的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奮力衝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