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粉彩·鬥彩·琺琅彩你都分得清楚嗎?

<strong>何為五彩

中國古代瓷器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從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發展到北朝白瓷,而後再由白瓷發展到彩瓷將近二千年的歷程。其中,從青瓷到白瓷的轉變,是在唐宋時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轉變,則是明清時期實現的。明清時期彩瓷的發展和盛行,使中國古代陶瓷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何謂五彩瓷,據《陶雅》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又據《飲流齋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真正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

五彩·粉彩·鬥彩·琺琅彩你都分得清楚嗎?

何為五彩,它和唐三彩不同,五彩瓷器基本色調以紅 、黃、綠、藍、紫五色彩料為主,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錇燒而成,其特點是以釉上彩的裝飾方法。它的存世器物珍稀。

它的最大特徵是:

1、胎釉和青花、鬥彩相似;

2、色彩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但以紅彩為主;

3、其繪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畫人的顏面,不填顏色,用紅色筆加勾;

4、多用小開片,裂紋向下而緊合。

<strong>何為粉彩

粉彩始創於康熙,極盛於雍正。康熙晚期在琺琅彩瓷製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製粉彩瓷,但製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製作。主要發現有兩個品種: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綠、黃、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紅(金紅)彩。到了雍正朝,無論在造型、怡釉和彩繪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五彩·粉彩·鬥彩·琺琅彩你都分得清楚嗎?

區別鑑別

粉彩瓷和淺絳彩瓷都是釉上彩瓷,不同的是: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也有一種說法是加入鉛粉,讓色彩看上去很粉嫩的。淺絳彩不用,它是直接將淡礬紅、水綠等彩色直接畫上瓷胎,所以粉彩會有渲染而淺絳一般沒有。粉彩一般摸上去突出感強,尤其是雍正乾隆的粉彩,用料多,顯得又粉又厚。淺絳的突出感極弱。清末民初時期的淺絳彩多加入了文人畫的風格,而粉彩則是沿用青花的繪畫風格。從磨損程度而言,淺絳彩更易受磨損,往往脫彩嚴重。人物或者花鳥都到了看不清的地步。粉彩由於彩料較厚,相對較易保存完好。

<strong>何為鬥彩

講到鬥彩,大家都知道,一件成化款鬥彩雞缸杯成就了鬥彩的彩瓷地位,在拍賣行拍了兩點多個億,這不得不講鬥彩瓷好好的風光了一把。下面我們來聊一下何為鬥彩。

五彩·粉彩·鬥彩·琺琅彩你都分得清楚嗎?

鬥彩又稱逗彩,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創燒於明朝宣德年間,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

鬥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塗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後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鬥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五彩·粉彩·鬥彩·琺琅彩你都分得清楚嗎?

鬥彩始於明宣德,但實物罕見。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彩”或 "青花間裝五色"。傳世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種,最後入彩爐低溫燒成。按照專家陳萬里先生的意見,成化鬥彩又可以分為點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幾種。成化鬥彩除個別的大碗外,多數造型小巧別緻,有盅式杯、雞缸杯、小把杯等。還有一種繪有海馬或團花的蓋罐,底有一青花“天”字,俗稱天字罐。

<strong>何為琺琅彩

琺琅瓷又名瓷胎畫琺琅。琺琅瓷是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景泰藍是銅胎上琺琅釉而成,若改為瓷胎上琺琅釉則叫琺琅彩。

五彩·粉彩·鬥彩·琺琅彩你都分得清楚嗎?

琺琅彩起始於康熙後期,頂盛時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琺琅彩水平最高,工藝最美。乾隆時期慢慢轉向粉彩,故琺琅彩終止於乾隆後期,同時還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琺琅釉和粉彩共存。這是過渡時期的琺琅彩器,你說它是琺琅彩嗎,它有粉彩,你說它是粉彩嗎,它又有琺琅釉,但瓷藝水平都很高。

五彩·粉彩·鬥彩·琺琅彩你都分得清楚嗎?

<strong>主要特徵

一、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

二、造形,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

三、底軸,多為純色,白釉居多,不偏青也不偏黃,軸面光滑潔淨無疵。

四、琺琅彩色。色極鮮豔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五、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這一現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徵。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六、繪畫與紋飾,琺琅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琅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

在色地上畫纏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團花中心書壽,“萬壽無”,九秋菊花等。康熙琺琅彩的特點是有花無鳥,其色彩調配比雍正乾隆兩代都差一些。

雍正的琺琅彩比較成熟,工藝上有所突破,彩料更為豐富。雍正時期有色地彩繪,但更多的採用了白地彩繪。白地彩繪能更好地突出琺琅彩釉的豔麗鮮亮。雍正琺琅彩紋飾多為山水、竹石、花鳥等景物,同時在繪畫中配以相應的詩句,溶詩、書、畫於一體,別有風味,顯得更加高雅。雍正時期還盛行單色作畫,如用胭脂紅、深蘭、墨彩……任選一色成畫,頗有中國畫風格。這是獨創,特別靚麗。

如有文章抄襲本文,請聯繫作者:樂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