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裡觀花——哥窯《三》

分享是一種美德

大家都知道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倆的故事,在歷史做瓷上也是名人,哥窯的成名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傑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些名人的往事。

在考古界和瓷器的專家目前多數認為南宋時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建窯,兄建的窯為哥窯,弟建的窯為龍泉窯。

哥窯紫口鐵足、器形多仿青銅器,造型古樸典雅,有尊、瓶、簋、爐、洗等。以供器為多,哥窯是宋五大名窯之一,專家學者對北宋哥窯認為這種類型的瓷最早源於河南省,而南宋官窯在浙江、烏龜山。《宋元瓷器真偽鑑別與價值評估》一書中說:迄今未找到確切的窯址。哥窯瓷器和官窯有些相似。如:都開片,都是金絲鐵線,都是支釘和墊砂兩種燒法,以支釘為主,都是紫口鐵足,都是古樸典雅。南宋產品都是浙江烏龜山一帶燒造。

鏡裡觀花——哥窯《三》

哥窯玄紋貫耳方瓶

但是還是有區別的。如:哥窯看起來有出汗感覺、哥窯器口比官窯厚。

官、哥兩窯在鑑別上是可以區別的。這要認真、細心是可以鑑別的。如:官窯看起來上揚,而哥窯不是這樣,哥窯厚重,官窯口薄等。這些都是區別的依據。這要反覆的認識實踐才可以練出眼力,感性經驗是需要長期實踐的。 藏品送拍《北京翰海 保利 睿嘉四季 金沙國際等等》一捌一柒零陸零一一三四,樂先生。

<strong>官哥瓷區分

對官窯哥窯要抓住幾個主要的區別點。官窯的器形多數是由青銅器發展來的,哥窯不是單從釉上也可看出,但哥官窯兩窯的瓷器都出現紫口、鐵足,也都開片,都是灰胎,這是共性,但有幾個重要的不同點:口,釉,開片,胎 等。

<strong>口:官薄、口釉淌、豎向水漬,口上揚;哥口厚、釉厚有橫向水漬。

<strong>釉:官釉亮;哥釉有出汗相,官沒有汗相。

<strong>開片:官豎線長、橫線短、線方向不定,橫線根粗稍細;哥豎線長、橫線短、豎線多左旋。

<strong>胎:官薄,但堅重;哥厚,沒有官堅密重。

<strong>哥窯

哥窯金絲鐵線明顯,泡似小小魚籽、有蟹爪紋、俗稱百圾碎、胎厚薄都有,色粉青、月白、米黃都有。釉面有膚出汗的感觀。這是哥窯的最大特點,近些年有報道說窯址在浙江省烏龜山。

鏡裡觀花——哥窯《三》

宋代 哥窯葵花洗

<strong>哥窯看泡線型口

哥窯的器件口上大多數有水漬,水漬順著口沿走,存在著顯白色的水漬。(水漬:即口沿在高溫下釉熔化的流淌痕跡。)有細碎紋片、紫口鐵足,有皮膚出汗一樣表層的釉光,這是最明顯的,口沿外釉有凸感,支釘燒造,器件厚和重都超過汝窯,胎顯香灰色,多數鐵線由上而下顯現出向左旋的裂痕,痕跡小的線多橫行的是,短的小線,斷線不長。有支釘是隱現的印跡,有支釘的件不一定是鐵足。而墊圈的出鐵足的多、哥窯是裹足,但是裹圈足立圈(即:足壁)不裹圈底的也有。而汝窯大多數一直裹到足底,大線左旋和窯車旋轉方向及火走方向、胎、釉裂等因素有關,通過大小線、器件的器口也可區別官哥窯的器件。

鏡裡觀花——哥窯《三》

宋 哥窯梅花洗

<strong> 哥窯觀泡

哥窯的釉泡像官窯,不同點是大泡層淺變化小,均勻。

<strong>官哥互比

官窯的口上水漬豎著淌,哥窯水漬橫向走,胎釉厚是官窯,特別是口上揚而薄,而哥窯胎厚釉厚,口厚不上揚,玉質滑潤是官窯的特別之處,釉相比哥窯比官薄,但哥釉顯出汗,官窯金線幾乎不穿豎線,金線短,根粗稍細像牛毛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