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中的“哥窯”和“弟窯”究竟是什麼窯口?你知道嗎?


龍泉窯燒製時間上可追溯至三國兩晉,下至清代,宋代時期更是達到登峰造極之地,是中國製瓷史上時間較長的一個窯口。其與神秘的“哥窯”“弟窯”有著難以分割的關係,本文從龍泉窯器型變化談起,著重介紹龍泉窯青瓷的外銷情況以及現今在中國高古瓷器拍賣中的成績,帶大家瞭解一個不一樣的“龍泉窯”。

問題一:龍泉窯器型變化?

龍泉窯青瓷起初以燒製日常生活用品、隨葬品為主,後復燒許多仿古器物,又增加了祭祀陳設的用途。

傳聞中的“哥窯”和“弟窯”究竟是什麼窯口?你知道嗎?

常見龍泉窯青瓷器型

北宋初期,器物有碗、盤、執壺、多管瓶和塔瓶為主,其中五管瓶是隨葬品中龍泉窯特有的器物。

▼北宋龍泉窯刻花五管帶蓋瓶

傳聞中的“哥窯”和“弟窯”究竟是什麼窯口?你知道嗎?

北宋中期,器物仍以碗、盤、罐、五管瓶、梅瓶、執壺為主,但典型產品在前期的造型上多有改制,又有新品種,有龍虎堆塑瓶等。

▼南宋青釉堆塑龍瓶 溫州博物館藏

傳聞中的“哥窯”和“弟窯”究竟是什麼窯口?你知道嗎?

兩宋交際,出現了一種典型產品的碗,形制為直口,垂腹、轉角處明顯,底部厚實、圈足寬矮,出現成對龍虎堆塑瓶。

南宋中後期,延續原有器型,學習官窯技術,迎合復古潮流,以古代禮器中的玉器和青銅器為仿製標本,還有新時期時代的玉琮和雙魚洗等,其中琮式瓶是南宋龍泉窯特有的造型。

傳聞中的“哥窯”和“弟窯”究竟是什麼窯口?你知道嗎?

元代器物造型以大碗、大盤、高足杯等組成,造型具有其實龐大,敦厚凝重的特點。

傳聞中的“哥窯”和“弟窯”究竟是什麼窯口?你知道嗎?

明中期以後,迎合市民階層的生活和審美情趣,創燒許多新產品,趨於雜碎繁瑣。

傳聞中的“哥窯”和“弟窯”究竟是什麼窯口?你知道嗎?

清代開始,燒造規模變小,產品分兩類,一是爐、瓶等大件器型,刻有紀年年號,如“光緒十九年”,二是日常生活器具,碗、盤、杯、罐等。

問題二:龍泉窯的外銷狀況如何?

龍泉窯何時銷往海外?

浙江瓷業早在唐代就開闢了“海上陶瓷之路”,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繁榮,龍泉窯燒製技術也得到了改進和完善,青瓷大量外銷,以薄胎厚釉為主要外銷種類。

元代起,龍泉窯規模龐大,被稱為“民窯之巨擘”,其與燒製青花瓷的景德鎮被稱為兩大瓷業中心

也是元代時期,龍泉窯青瓷滲入各國當地人民的生活、文化、宗教等各個領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外銷瓷,明代雖然窯口產品質量下降,但是在海外的銷售量仍然可觀。

傳聞中的“哥窯”和“弟窯”究竟是什麼窯口?你知道嗎?

▲圖源:2017年10期《收藏》雜誌

龍泉窯海外出土?

日本就曾發現許多南宋龍泉窯的產品,有早期的薄釉厚胎和中後期的薄胎厚釉兩類。其中,厚胎薄釉的產品被稱為“砧青磁”,備受日本人珍愛且視之為瑰寶,不少青瓷被作為獎品賞賜給功臣和名將。

傳聞中的“哥窯”和“弟窯”究竟是什麼窯口?你知道嗎?

▲鳳耳青瓷瓶 銘「萬聲」國寶,日本西天皇曾用“搗月千聲又萬聲”賜名鳳耳青瓷瓶。

在高麗古墓中,出土刻有“河濱遺範”的龍泉青瓷碗,還有大量高麗瓷仿燒龍泉窯的器型。

著名的“新安沉船”中,龍泉窯青瓷達九千餘件,是出水元代瓷器的一半,涵蓋元代龍泉窯的全部產品類型。

不僅如此,在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巴基斯坦、泰國、非洲等地區,都曾發現大量的宋元明時期龍泉窯青瓷,其海外影響力毋庸置疑。

問題三:龍泉窯的燒製技藝傳承情況如何?

1988年大窯龍泉窯古瓷遺址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3月龍泉窯遺址被評選為

20世紀中國百大考古重大發現

同年九月,龍泉青瓷燒製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問題四:龍泉窯究竟如何分類?(以胎區分)

長久以來,"哥窯、弟窯、龍泉窯“的區分讓人傻傻分不清楚,早在1956年,浙江省文物部門就曾在龍泉窯處發現黑胎青瓷,然而經鑑定,其薄胎厚釉與兩院及上海博物館的“傳世哥窯”厚胎薄釉並不相符。

屆時,業界學者更是否認了“龍泉哥窯與弟窯”這一說。除此之外,更有“傳世哥窯與官窯不分家”之說。

最早出現龍泉哥窯弟窯的文獻要追溯到明代陸深的《春風堂隨筆》,

“哥窯,淺白斷紋,號百圾碎。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處州人,主龍泉之琉田窯。生二所陶青器,純粹如美玉,為世所貴,即官窯之類。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窯。”

故事本質說的是兩個青瓷窯口相互競爭,競爭過程中意外燒出了帶有開片的黑胎青瓷,與官窯類似,廣受市場歡迎。

近年大量考古發掘材料證明,哥窯源自於大窯“12、13、36、50”號窯址和溪口的瓦窯垟窯址,對其出土的黑胎青瓷和白胎青瓷進行研究,鑑定結果表明兩者成份並無明顯差別,而這些標本正符合歷史記載的哥窯。

因此,關於龍泉窯青瓷胎分類,筆者贊同李知宴先生(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在《從龍泉窯的調查和發掘談哥窯問題》中提出的觀點,“'哥窯”和‘弟窯’是龍泉窯系中的兩個品種。”而大眾所熟知的“五大名窯”中的官窯則為傳世官窯,此話題不延展。

總結:

兩宮博物院的傳世哥窯成分和龍泉窯出土的“龍泉窯哥窯”不符,但其“龍泉窯哥窯”卻與古代文獻記載的“傳世哥窯”相符,由此可知,哥窯和弟窯為龍泉窯體系,而傳世哥窯另有傳奇。

如圖標所示,龍泉窯根據"開片與否”分哥窯和弟窯,而哥窯下又分哥窯胎和黑胎,弟窯分白胎和硃砂胎。

▼龍泉窯胎色分類

傳聞中的“哥窯”和“弟窯”究竟是什麼窯口?你知道嗎?

問題五:龍泉窯拍賣情況如何?

傳聞中的“哥窯”和“弟窯”究竟是什麼窯口?你知道嗎?

根據佳士得、蘇富比、保利拍賣數據來看,龍泉窯最高拍價為38,007,950元,前十拍品中上千萬的拍品有4件,其餘6件在5百萬左右徘徊。

前十皆為青瓷,器型以瓶為主,有少量盤、壺、罐等。

數據統計如下表

傳聞中的“哥窯”和“弟窯”究竟是什麼窯口?你知道嗎?

想要獲取更多知識,或交流購盞請+v3038131498,暗號“非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