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哥窯

哥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稀世珍品,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歷來受到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注,對哥窯的課題研究從未間斷且方興未艾。然而到現在未找到確切窯址。哥窯瓷器非常珍貴,全世界約有百餘件,然而;由於缺乏同代文獻,有的互相矛盾,至今無法揭開層層面紗,呈現它的真實面目。

千古之謎-哥窯

其一,哥窯釉屬無光釉,猶如"酥油"般的光澤色調豐富多彩,有米黃、粉青、奶白諸色。因窯變作用,釉色多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澤,非人為主觀意志所為。胎質有瓷胎和砂胎兩種,少花紋,無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黃、淺灰等。一線藏品徵集壹玖玖伍陸零零六零二三王先生

其二、"金絲鐵線"的紋樣,哥窯的與眾不同的裂紋,大紋為“鐵線”,有的顯藍,大紋中套的小紋為“金絲”,有的不一定顯金黃,大紋小紋合稱為“面圾破”,它應當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明代《格古要論》中有這樣的描述:"哥窯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

千古之謎-哥窯

其三、"攢珠聚球"般的釉中氣泡,哥窯器通常釉層很厚,最厚處甚至與胎的厚度相等,釉內含有氣泡,如珠隱現,猶如"聚沫攢珠"般的美韻,這類特徵不易模仿。

千古之謎-哥窯

其四、"紫口鐵足"的風致,哥窯器坯體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黃色,器皿口部口邊緣釉薄處由於隱紋露出胎色而呈黃褐色,同時在底足未掛釉處呈現鐵黑色,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鐵足"之說,這也是區別真假哥窯器的傳統方法之一。

其五、“哥窯的底足”也頗為特別,其圈足底邊狹窄平整,非寬厚凹凸,足之內牆深長,足之外牆淺短,難以用手指提拿起來。其燒造方法為裹足支釘燒或圈足墊餅燒,後者可明顯見到所墊圓餅燒造的痕跡。

千古之謎-哥窯

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一百餘件,遠少於元青花的存世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