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不會繫鞋帶,小學生不識白蠟燭,無關教育成敗!

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在基本的生活上都能夠自理了,而近日杭州某所小學的老師卻對記者反映說班裡很多的孩子都不會繫鞋帶。老師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穿著帶鞋帶的鞋的孩子在課間遊戲的時候鞋帶開了,卻不會去繫上,也不知道怎麼系,只能尋求老師的幫忙。

很多人對此表示很吃驚,甚至很多人在聽聞這個事件之後便開始上綱上線,認為這是教育的失敗,認為孩子們的知識面雖然廣了,卻都成了生活上的“低能兒”,甚至有人怪罪到了商家的頭上。

而根據記者的調查顯示,現在市面上多數的兒童鞋的確都不帶鞋帶。在大多數的兒童鞋店內,帶鞋帶的鞋子的數量都很少,即便是情況稍微好點的店鋪,這個數字也不會超過總數的20%。對於童鞋銷售的商家來說,一些自帶魔法貼和鬆緊帶的鞋子更加暢銷。

五年級不會繫鞋帶,小學生不識白蠟燭,無關教育成敗!

而在五歲以下的童鞋裡,繫鞋帶的鞋子幾乎已經銷聲匿跡,即便是有,更多也只是作為鞋子上的一種裝飾品存在。

對於家長來說,繫鞋帶既麻煩又耗費時間,穿脫的時候也不是很方便,而帶鬆緊帶和魔術貼的鞋子顯然更適合孩子。很多家長再給孩子購買鞋子的時候,自然而然的都會避免那些帶有系攜帶的鞋子。這本身就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優勝劣汰的一個過程。

別說是小孩的鞋子沒有鞋帶,現在即便大人的鞋子裡也很少有帶鞋帶的了。即便是帶鞋帶的鞋子,也很少有人會每次都去解開再繫上,大家更習慣的是直接“一腳蹬”。

<strong>很明顯,鞋帶已經落伍了。

而孩子之所以不會繫鞋帶,並不是因為孩子的自理能力差,這也與家長們輕視孩子生活技能的學習沒有任何關係,更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讓孩子們變成了生活的“低能兒”。而是當代孩子們的生活裡很少會接觸到繫鞋帶的鞋子罷了。

前段時間一名老師在課堂上用白蠟燭做實驗,班裡絕大部分的同學竟然都不認識白蠟燭是什麼東西,甚至有的同學認為老師拿的是塑料條。

五年級不會繫鞋帶,小學生不識白蠟燭,無關教育成敗!

而這一“全班不識白蠟燭”的驚人發現,更是再度迎合了人們對於現代孩子“缺乏生活常識”的刻板印象,引起多事者一陣喧囂。

<strong>然而無論是不會繫鞋帶還是不認識白蠟燭,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每代人所生活的環境都是不同的,周邊的事物日新月異、迭代更新,因為生活中沒見過或者很少用到,自然就不知道或者不會用,這本就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五年級不會繫鞋帶,小學生不識白蠟燭,無關教育成敗!

等孩子有一天大了,需要穿到繫鞋帶的鞋子或者用到了白蠟燭,他自然而然的也就瞭解了,也知道怎麼去“系”了。而無論是不會繫鞋帶還是不認識白蠟燭,也都不會對孩子們現有的生活造成什麼負面的影響。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既然生活裡已經存在了更好的替代品,為什麼還要去追尋繁瑣老舊的生活方式,費力學習老舊過時的生活常識呢?

即便鞋帶和蠟燭在過去的生活裡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也僅是過去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所致。在過去實用性很強的物品或者技能並不能在現代的生活裡同樣發揮作用,無論是繫鞋帶這種行為還是對白蠟燭的認識與否,他們本身都沒有什麼文明象徵含義,更別談什麼歷史文化價值了。這些事物從孩子們的生活裡消失,本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合乎常理符合規律的更迭,作為成年人如果過於執著於這些,顯然有些“著相”了。

五年級不會繫鞋帶,小學生不識白蠟燭,無關教育成敗!

生活常識的教育本應有取捨,知識的傳承更是具有優先級的區分,無論是繫鞋帶還是白蠟燭都不是迫切需要交給孩子們的知識。僅僅是因為到了某個年齡“不會”“不認識”就拿出“教育失敗”的陳詞濫調,這顯然違背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五年級不會繫鞋帶,小學生不識白蠟燭,無關教育成敗!

<strong>作為成年人的我們,現在看到“秤砣”與“石磨”也會很驚奇,而寬容孩子們的“不懂”與“不會”,也等於是給他們未來的生活埋藏了一份“驚喜”。

本文由《俠女二春》原創,歡迎您關注俠女二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