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禪意,是中國古典美學裡的意境。

而在現代,人們對禪意的追尋源於對內心那份寧靜的追尋。極簡美學是一種禪意。還有一種禪意,在現代極簡美學裡不斷髮展壯大,它就是盆景。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喜歡研究盆景、茶道的人們往往喜歡借鑑日本的美學,卻忘了這些美學的源頭就在我們中國。而日本更沒有盆景這個名詞,他們稱之為盆栽。

盆景藝術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園林藝術的珍品。用盆景塑造形象,具體反映自然景觀、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中國盆景的流派就傳統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為南、北兩大派,南派以廣州為代表的嶺南派,北派包括長江流域的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後三派過去統稱江南派)等。

而有一位中國的青年,

他對日本的盆栽不服氣,

他正在用他理解的禪意塑造

屬於新時代的中國盆景美學。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他叫鄧邦權,福建人。

他來自農村,在國企工作過十幾年,

後來自己開過飯店。

而現在,他在一方小小的茶室裡,

塑造著別具美學意境的事物——小型盆景。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鄧邦權來自農村,

沒有高學歷,更不是科班出身,

但他懂得不斷自學,突破自我。

從門外漢對盆景藝術創造者,

他憑藉著對植物的熱愛和自學一步步走了過來。

書籍,就是他最好的老師。

他著手做小型盆景,

緣起於他弟弟當時在做的建盞生意。

建盞是中國瓷器界的經典,

它那特別的美一直都在影響古今中外的人們。

當人們在茶室使用建盞的時候,

很可能需要一些小型盆景點綴。

這讓鄧邦權發現了商機。

他以建盞為器,以盆景為媒,

將二者結合在一起,

於是有了這些可以在室內綻放美的盆景藝術。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鄧邦權做小型盆景,

就是為喜歡品茶、喜歡建盞、喜歡植物的人們準備的。

他做的盆栽最小的不到10釐米高,

最大的也不超過50釐米,

這與傳統的大型盆景有很大的區別。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他用作盆景的植物,主要是雜木類和松樹等。

這些原植株,主要來自苗圃場。

而從苗圃場買回來的植物,鄧邦權說,

需要進行大修,有的需要修剪到根部的位置,

讓它重新長才能重新打造它的造型。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經過修剪的盆景,有了新的生長方向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剛買回來的盆栽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一步步修剪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幾個月後修好的盆景

創業三年,

鄧邦權的小型盆景已在福建有了不小的名氣。

2018年,他還帶著他的盆景參加了

“2018年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

(秋季)展覽會”。

廈門是全國寺廟最密集的城市,

大大小小的寺廟有2200多座,

因此,這次參展對他的盆景市場頗有裨益。

“日本的盆栽不適合佛事,

它們有點盛氣凌人。"

鄧邦權這樣解釋。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這次參展,展廳場景的搭建他也全部親手製作,

當然,效果他並不是很滿意。

但也讓他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效果,

他在後期與人合作的時候也會更容易知道怎麼表達自己想要的效果。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農村出身的他自制小盆盆景,融合古老建盞,呈現禪意之美

鄧邦權的一個開創之舉革新了盆景種植的弊端。

很多人買盆景回去後,不知道打理,

可能過一陣就長廢了,

這也是很多人不敢買盆景的原因。

鄧邦權說,只要是我這裡賣出去的盆景,

我都是終生保修的。

只要沒有死透,顧客都可以拿回來。

他要用自己的行動打消消費者對盆栽種植的顧慮。

鄧邦權的這一舉措也贏得了顧客的認可,

目前,他的客戶不僅有福建的,

兩廣的也很多。

我問他接下來還會繼續參展嗎?

他說,暫時不打算參很多展。

因為盆景藝術是需要沉澱的,

自己現在才做了幾年,感覺底氣還不夠。

在他的朋友圈,

我看到他的女兒也正學著她的樣子,

給樹苗修剪枝條。

未來,誰又能想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