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学渣”都当了老板发了财,我爸妈还要逼我努力读书?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这个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始风靡全国的讨论,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出一个确凿的结果。

为什么很多“学渣”都当了老板发了财,我爸妈还要逼我努力读书?

从古代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到80年代的“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

再到现在的“学历越低越容易出土豪暴发户”“学历越高越容易出成功企业家”

正反两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人们也只能从自己粗浅的生活经验、有限的社交范围,零零星星的几个同窗好友身上,间接判断“读书”这件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性价比。

我自己的昔日同窗,大概是这么一种情况:

<strong>学霸:有的已经位居高官高管级别,有的已经出国,肉身翻墙成为人生赢家;

<strong>学强(比学霸稍微差些):多数成了一线城市白领、二线城市公务员;

<strong>学渣:这类人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失业赋闲,有的勉强度日;有的成了老板大亨,身价显赫。

看起来,“读书有用论”和“读书没用论”,各自都能找到成立的理由。

<strong>01

恢复高考数十年来,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他们的命运或喜或悲——有的成为创业精英励志楷模,有的进入政坛加官晋爵;当然,也有不少落魄学子在给天之骄子这个群体拖后腿——比如“北大毕业去卖猪”、“清华毕业最后下岗”之类的。

不管这类传言真假与否,至少大多数人都默认了一个结论:

<strong>一个人所占有的财富数量,跟他的学历水平、知识水平并没有绝对的正相关性。

为什么很多“学渣”都当了老板发了财,我爸妈还要逼我努力读书?

“学渣”当中,其实也有为数不少的大款大亨,他们也算是符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标准,既然这样,为何现在的家长,却还是殚精竭虑地关注孩子的学业,对孩子的分数高低斤斤计较?

真实的原因可能耐人寻味。

因为父母们很清楚:那些发财的“学渣”,很多都是靠拼爹拼来的。

<strong>02

我一个初中同学A,当年学业成绩属于班上末流——全班50个人,他一般考46、47名的样子。

但这哥们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不靠学习成绩:“我爸在顺德、三水承包了很大的百货商场,我一毕业就过去帮他打理生意。”

为什么很多“学渣”都当了老板发了财,我爸妈还要逼我努力读书?

这真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电视剧里的霸道总裁少当家,不就是这个画风么?

仗着老爸打出来的江山,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二代们,根本不在乎试卷上的分数。他们清楚得很——<strong>数理化的“考卷”决定不了他们的命运,未来企业账面、个人账户上的数字波动,才是他们最看重的“考卷”。

果然,这哥们初中勉强毕业之后,直接就在老爸的提携下进入了商界。据说,现在生意已经风生水起,身价比当初的同窗们高出几百倍上千倍。

同学聚会上,A同学也不太收敛自己的优越感。借着些许酒意,他直接透露了他的发家之道:

“像你们这样勤奋读书、努力读书,小小年纪把头发都读秃了,能有多大用?”

“我们做生意的方法和资源,不是你们能够想象的——像商超这个行业,我爸人脉极广,打个电话,就能把各方各面的关系全部打点好,资金、手续、进货渠道全部贯通,此外,还跟当地官员关系很密切……有这些便利,生意才能做得起来。”

<strong>他说得没错,一个已经在商界打拼多年的爹,轻而易举就把他毕生积累的资源交接到自己后代手中,财富传承、人脉传承总归是比知识传承,要简单粗暴得多。

<strong>在中国的商业规则中,父辈光环的荫庇效应,足可弥补知识缺失和学历缺失的缺陷。因此,一个富二代学渣,也能轻而易举地凭借基因优势找到理想的出路。

<strong>03

有爹可拼的“学渣”,绝大多数“混”得都不差——有成绩水平中下,最后凭借父母关系进入事业单位,成为体制内人员的;有数学不及格,也通过爸妈关系进入银行系统的;还有舅舅做校长,最后把学业平平的外甥带进学校做在编教师的……<strong>庞大的亲戚关系网,将那些学业上的失败者们,不费吹灰之力地送上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

但那些没爹可拼的学渣们,情况就比较尴尬了——在我的那帮初中同学中,父母只是普通工薪阶层,没有权贵助力的家庭,还是占据更大的比例。他们现在的命运,真是一言难尽。

<strong>同学B,

父母是农民,自己的学业成绩也属于全班中下,他初中一毕业就辍学了,后来在家务农。后来,市政府征地大开发,他家的菜园子正好被划在“红线”之内,于是全家获得了几十万元的补偿。他从中拿出10万块在老家开了一家杂货小吃店,结果不到5年就亏了个血本无归。现在,他在市区边郊一家黑网吧做网管,每个月工资800块钱。

<strong>同学C,

父母是退休工人,他初中毕业后考进了市区排名第三的普通高中,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准。高考他分数上了大专线,最后被调剂到广东北部一所不知名的专科学校,考虑到性价比问题,他放弃升学了——后来他去了广州、佛山等地打工,在建筑工地里搬砖,有次事故中摔伤了脊椎,现在走路都一瘸一拐了,听说他还在跟当时的工头、开发商打维权官司。

<strong>同学D,

高中一毕业就去当兵——从部队里熬了两年回来,当年白白胖胖的他变得又黑又瘦。转业后的他一开始在消防队工作,后来消防队改制,他又成为了下岗人选。兜兜转转,最后他只能去一个小企业当保安。

<strong>同学E,

人生就比较传奇——他高中辍学之后就随亲戚去澳门了,后来辗转珠海和澳门之间做生意,短短几年就在珠海买了几套房子。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一直在同学圈里广泛传扬……直到有一天,他浑身缠着绷带,有气无力地躺在市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后来我们才得知,这哥们在珠澳之间做的生意是涉黑的,在一次帮派争斗中,他身受重伤,被打断了好几根肋骨。

<strong>总而言之,那些“学渣”们,几乎没有人能够顺利超越自己的原生家庭,没有机会实现阶级跃升。而有些自知先天劣势的“学渣”,为了急于“逆袭”,甚至徘徊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界铤而走险,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strong>04

而学业成绩相对出色的同学,则大多取得了相对满意的归宿。无论如何,这些“学强”们的人生也不会堕落到无法忍受的下限。

诚然,在21世纪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书中”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变出“黄金屋”。不过,一个相对优秀的学历还是可以收获相对体面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为什么很多“学渣”都当了老板发了财,我爸妈还要逼我努力读书?

我的昔日同窗中,成绩最顶尖的那一批学霸,他们后来的成就大多远远超越了自己的父辈。有的已经移居海外,在海外知名学府任教;有的在硅谷做程序员;而留在国内的,也都成为了公务员、律师、投行精英。

<strong>可能他们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他们无一例外地跻身于“高净值金领”行列——最关键的是,凭他们的知识、眼界和技能,他们可以在行业的金字塔中,占据塔尖附近的位置,过上了父辈们穷尽毕生努力,也无法企及的生活。

因此,即使按照最庸俗的成功学标准,一个优秀的学业成绩,就是在保留自己获得阶级跃升的机会,给自己的人生“保本”,让自己不至于沦为社会鄙视链的最底层——这正是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锱铢必较的缘故。

为什么很多“学渣”都当了老板发了财,我爸妈还要逼我努力读书?

依稀记得,当年一位初中老师意味深长的话:

<strong>“人生本来就是苦的,但是你学习成绩好的话,将来相对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如果你学习成绩不好,那么将来你大概率会过得非常非常辛苦。”

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