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首词,开头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大多数人却对全词不了解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文人,其中苏轼无疑是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苏轼作为宋代著名的大文豪,一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但他在杭州任职期间,在临安寂照寺给僧人慧觉所题写的一首诗,开头即是千古名句,但很少人读过这首诗的全文。本诗为《於潜僧绿筠轩》,诗的内容如下:

苏轼有首词,开头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大多数人却对全词不了解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於潜僧绿筠轩”是标题,於潜是古地名,在今浙江临安境内,僧指代寂照寺的僧人慧觉,在寺内有一处遍种青竹的绿筠轩,苏轼才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苏轼有首词,开头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大多数人却对全词不了解

诗的第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疑是千古名句,广为流传,想必很多人也都听说过。宁愿没有美食佳肴享受,但是居住的地方绝对不可以没有竹子。这句话其实是化用了晋代著名书法家王徽之的典故,王徽之生性高雅,尤其喜爱竹子挺拔高洁的品行,因此在他居住的地方,种植了很多竹子。而苏轼这样化用典故,其实是在侧面赞美僧人慧觉,一个“可”字,一个“不可”,从而将一位超脱世外、洒脱高雅的高僧形象给淋漓尽致地衬托了出来。

苏轼有首词,开头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大多数人却对全词不了解

接下来的一句:“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其实是对诗第一句的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在比较中告诉了人们美德和美食、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启发人的思考。紧接着,苏轼又写出第三句:“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言下之意,一个人会因为不吃肉而瘦下来,但是通过自我的营养调理还能够重新胖起来;但是一个人一旦没有了高雅的追求,失去了高洁的品行,蝇营狗苟,污浊不堪,那么就很难医治了。这一句和诗的前两句高度衔接,天衣无缝,读来酣畅淋漓。

苏轼有首词,开头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大多数人却对全词不了解

而诗的下半部分,面对俗人的反驳,似高还似痴?诗人诙谐地给出回应: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也就是说,想要大吃大喝,又想要有好的名声,世间哪有这样的美事?换言之,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苏轼有首词,开头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大多数人却对全词不了解

全诗格调高雅,立意新奇,于议论中见哲理,读来韵味无穷,引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