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試用期”:銀行也搶跑

區塊鏈的“試用期”:銀行也搶跑

對於區塊鏈技術及其行業來說,2018年是從概念炒作走向商業應用的轉折期,連銀行都在搶跑。這一年,五大國有商業銀行都落地了區塊鏈應用項目。

“伴隨更多資本、專業人士、產業資源方的入場,區塊鏈技術正在形成正向的價值循環機制和跨越時間的共識機制。”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專員張哲宇說。

瑞士信貸將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分為理念形成、概念驗證、原型、試驗、生產並行、開始主流應用、被廣泛應用七個階段。而當前,區塊鏈在全球範圍基本處於原型到試驗的過渡期,預計2025年才會被廣泛應用。

<strong>供應鏈金融或是突破口

“大量機構已驗證了區塊鏈技術能平穩嵌入現有系統,且切實解決了信息不透明、重複貸款等問題,因此各家都在迅速加大了投入。”王城說。他就職於一家民營銀行的科技創新部門。2017年,他所在的區塊鏈實驗室只有3-5人,現在已增至10人。

2016年,該部門就開始研究區塊鏈,但“只是小打小鬧”。首個項目是與以太坊合作,將數字貨幣與銀行的營銷活動相結合,鼓勵消費者用貨幣換取禮品。2017年,區塊鏈概念大熱之後,他們又聯合幾家同業做了一個信用證項目,信用憑證數字化不僅提高了效率,同時也便於銀行間債權流轉。今年,王城的團隊建設已相對成熟,開始沿著貿易金融領域深挖。

這也是大多數銀行的經歷:先“小打小鬧”並挖掘機遇,然後積累和鍛鍊人才,嘗試由區塊鏈技術替換現有業務的底層架構,進行小範圍試錯,最後擴大應用範圍。

“區塊鏈目前大多應用於大額、低頻、小範圍的交易,以降低風險。”民生銀行信息科技部創新技術研究院區塊鏈實驗室主管王連誠說,“供應鏈金融或許會是突破口。”

長期以來,金融機構多為核心企業的一級供應商提供融資服務,而產業鏈末端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利用區塊鏈技術,將核心企業與各層級供應商間的應收付款、交易憑據等數字化,產業鏈上的供應商便可持區塊鏈憑據向銀行申請融資,有效緩解了處於產業鏈末端、實力較弱企業的資金壓力。

“有核心企業的信譽背書,中小銀行通過參與產業聯盟鏈,也有可能為末端供應商提供資金,實現與大銀行的差異化發展。”王連誠說。

除供應鏈金融外,多位受訪人士稱,在貿易融資、票據交易、資產託管、保險理賠、跨境支付、聯合貸款等領域,區塊鏈可解決交易環節不透明、缺乏統一的信息交互渠道、貿易背景真偽難辨且易篡改等問題,降低信任成本,提升交易安全可信度從而減少交易糾紛。

<strong>統一標準難題

“技術的廣泛應用還尚待時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院長歐陽日輝認為。

張哲宇介紹,互聯網有通用的TCP/IP協議作為基礎來實現互聯互通,而區塊鏈還沒有通用的協議,目前都只是社區自組織模式,跨鏈互操作也缺乏統一規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應用創新。

金融市場情報和諮詢公司Greenwich Associates的最新報告表明,57%的區塊鏈從業者認為,區塊鏈技術的普及過程遠比想象中難。部署企業級技術來取代已經存在數十年的傳統市場架構,並不簡單。

首先,區塊鏈技術自身的迭代需要時間。未來要採用什麼公鍊形式、合約機制和安全保障,以及共識機制和與之相匹配的制度應如何設計、如何改革,都需要探索。

其次,傳統企業接受新技術需要時間。區塊鏈技術是在構建生態的基礎上為多個主體協同服務,因此需要根據行業痛點進行行業資源整合和對接,所有的生態合作伙伴共同上鍊。僅是一兩家企業的拉動效應將收效甚微。

第三,建立優秀的團隊需要時間。區塊鏈的革命性突破需要創新型團隊,至少需要具備三種能力:對行業的理解能力、對技術的把握能力以及系統的集成能力,而這絕非朝夕之功。

王連誠用一個案例說明了標準統一的艱難。今年9月,中國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信銀行三家設計開發的基於“分佈式架構、業務環節全上鍊、工作流全自動”的“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已上線,並完成首筆跨行資產交易。在項目的啟動初期,三方領導、項目成員就在一起討論。開發過程中,3家銀行的區塊鏈團隊在經常一起辦公。“這其中經過了相當長時間的磨合,才能有統一的標準。”王連誠說道。

統一標準勢在必行。區塊鏈技術具有分佈式、算法信任、開放性等特點,成立聯盟是利於技術發展的可行方法之一。

迄今,我國已有數個區塊鏈聯盟組織成立。比如中國銀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在上海成立銀行間市場技術標準工作組區塊鏈技術研究組。微眾銀行聯合20多家機構發起成立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金鍊盟),其成員機構已近80家。此外,還有中國分佈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China Ledger)、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中國區塊鏈研究聯盟(CBRA)等多個聯盟。

<strong>監管需逐步跟上

在歐陽日輝看來,2019年將可能出現兩方面現象:一是已有的超過1萬多家區塊鏈公司將更快促進技術的成熟;二是區塊鏈將較快地應用於支持實體經濟並出現更多案例。“金融領域的創新意識強、人力財力有保障,因此走得最快。”

趣鏈科技CEO李偉認為,數字化趨勢是區塊鏈發展的最重要背景。“中央和地方都在大力提倡數字經濟。而區塊鏈就是其中重要的底層支撐技術。”

政策利好將持續顯現。北京、貴州、廣州、福建、浙江、內蒙古、天津、重慶、香港等地區均出臺相關政策對區塊鏈技術給予大力扶持。

李偉說,“單純就技術而言,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且中國的應用場景更多、創新動力更足。”

監管也需要跟上。“地方政府鼓勵發展但又缺乏辨別力,可能會招致泡沫。”歐陽日輝說,要注意以下風險。

其一,區塊鏈可能帶來隱私侵犯問題。11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瞭望智庫聯合發佈的《中國金融科技應用與發展研究報告(2018)》指出:區塊鏈對網絡中的有權參與者公開透明的特點,使得金融消費者交易數據、地址、身份等敏感信息缺乏隱私保護,增加隱私洩露風險。

其二,區塊鏈技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存有隱患。“系統自動產生智能合約,一旦出現bug則很難立刻終止業務,這將是銀行無法承受的風險。”一位銀行人士說。

因此,多位受訪者表示“不能急”,監管將逐步跟上並進行合理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