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与心理学之“破窗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对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一辆,他摘掉了车牌,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而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形成一种暗示性的纵容,会使人们去模仿,甚至变本加厉。

<strong> “破窗理论”可以适用于许多社会现象,对电梯也不例外。

电梯在安装完毕投入运行的前两年,是故障率最高的时候,因为这个时间段电梯将面临一项巨大的挑战——房屋装修。编者在去年10月发表的《新房装修损坏电梯 物业有权罚款吗?》一文中,提到过一个案例:

昆明某小区的装修工人将小车拉入电梯,里面装了近600斤的重物。根据视频显示,此工人在进入电梯前,就已经察觉电梯门开关不正常,还俯身清扫了一下门坎。当他把小车推入电梯后,电梯无法关闭电梯门,于是他企图将小车拉出来。在拉的过程中,小车车轮卡在了门坎中,他又叫了几名工友一起才将小车拉出。谁知,电梯刚运行,就出现层门错位的情况。据维保人员解释,是因为小车的卡轮,破坏了门坎,层门无法沿着门坎正常运行。物业通过视频认定是装修工人损坏了电梯。

电梯与心理学之“破窗理论”

电梯与心理学之“破窗理论”

<strong>编者自己经历过房屋装修、也见证过部分小区的房屋装修,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与读者分享:

一、凡是事先做好防护并下力气整治野蛮装修的物业公司,其电梯在后期很少遭受损坏。以编者所在的小区为例,在业主进行装修之前,都会在物业公司领取《装修注意事项》,不仅包括房屋改造等方面,也包括电梯使用方面。小区的电梯均被厚厚的木板层层包裹,上面张贴了关于装修使用电梯的注意事项。编者曾目睹了物业及时阻止野蛮装修的装修工人,在此之后的房屋装修,装修工人仿佛很有“默契”一般,都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安全、有序地使用电梯。

二、凡是放任野蛮装修不管的物业公司,后期极有可能疲于应对因房屋装修导致的电梯损坏。因房屋装修损坏电梯,而导致业主、装修工人与物业公司的纠纷时有发生。有的是因为轿厢底板载重不均、有的是因为沙子等灌入导轨、有的是利器剐蹭轿厢,甚至还发生过因超载装修工人将层门踹坏的情况。过了一段时间,还发生过将装修垃圾、生活垃圾放在电梯内的情况。

这种现象,便可以用“破窗理论”解释——自己都不珍惜的电梯,自然也不会受到别人的珍惜。

除了房屋装修,电梯的使用也适用于“破窗理论”。如果电梯内的卫生一直很好,那么很少有人会在故意去弄脏它,反之,如果一进电梯就可以看到随处都是垃圾、烟头,可以肯定的是,垃圾只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电梯的部分都有可能会因此受到损坏。

<strong>随着高层住宅小区的普及,房屋装修已经成了电梯的一个“拦路虎”,如何保证电梯安全、有序、卫生使用,除了依靠业主、装修工人的自觉外,物业公司的应对办法与实际行动更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