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最后的焦三爷

他既是固执的,同样也参杂着一丝可爱。

《百鸟朝凤》——最后的焦三爷

焦三爷

替天鸣挡下父亲打下的水瓢,天鸣,顺利成为了焦三爷的徒弟。影片开始,焦三爷虽是一直静静坐在躺椅上,在村子里,他享有极高的声誉。唢呐,在此时,不单单是一种乐器,唢呐匠也是人们所向往的一种职业。

焦三爷自己有一帮焦家班,那家有红事白事都会叫上他们。农村里有个规定,办白事请焦家班来吹打,一共有三种规格,普通的丧事只要吹个四台,德行好点的可以吹八台,价格也高点。还有最高规格的百鸟朝凤,这种只能是身前德高望重的,做过巨大贡献的人才配享用的。而在那一片的乡里,只有焦三爷有这个本事吹出来。“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千感万谢。”不单单死者享受到了生者极大的尊敬,唢呐匠的价值也由此得以实现。

三爷收了两个徒弟,天鸣,蓝玉。两人天资聪慧,可要说到高低,蓝玉更胜一筹。可到了接班那天,天鸣被焦三爷确定为接班人,从此,焦家班消失,只有游家班。焦三爷最后问道天鸣为什么自己会留下来他,天鸣回答,当时三爷可能怕父亲将自己打死,于心不忍,留下了自己。三爷回他,当时留下他的理由是,当他父亲摔倒时,他跑上前去扶父亲,眼里含着泪。冲着一点,三爷留下了他。在那之后,三爷又收下了蓝玉,两个师兄弟一同学习唢呐。

《百鸟朝凤》——最后的焦三爷

三爷的传授方式有些不近情理,甚至说师徒间的交流甚少,有的只是依靠自己的技艺的精湛,对徒弟进行命令式的教育。当然,这或许就是中国传统的严父教育,相反,记住的更多的是三爷吹唢呐时那种忘情的画面。在他的眼里,唢呐是他的全部,唢呐匠不止是他从事的一份工作,谋生的手艺,而是一种老祖宗的传承。更甚者,吹唢呐是比他生命更重要的一件事。他可以身患重病,可以咳嗽不止,但唢呐是一定要吹下去的。

《百鸟朝凤》——最后的焦三爷

天鸣出活了回来,给师傅焦三爷捎来了礼品,三爷一面嫌弃烟叶买错了,一面反复翻看,当场撕下一片,慢慢卷制。当晚取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和天鸣一醉方休。喝到正酣,取出他师祖辈的家伙,忘形的吹奏唢呐,然后疲倦的倒地就睡。率真洒脱。

当然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洋乐队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唢呐班的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三爷的病也越来越重,终于在陪天鸣出了最后一次活之后,终是倒下了。

直到生命的尽头,三爷想到的也不是治病。他把家里的牛卖了,告诉天鸣,自己已经是旱死的麦苗,再大的雨水也救不过来了。他要用这钱给天鸣置办一套家伙。

或许民间的艺人到生命的尽头想着的都是如何将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别无他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