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你帶走了多少榮耀和傳奇

他是《書劍恩仇錄》中手無縛雞之力的浪蕩公子

他是《飛狐外傳》中陰毒薄情喜歡拈花惹草的大帥

他是《鐵齒銅牙紀曉嵐》中鮮衣怒馬的皇親貴胄

他雖已過世幾百年,卻從未被人們遺忘。


福康安,你帶走了多少榮耀和傳奇

因為他是個有故事的人,福康安,我們從頭開始吧!

乾隆十九年(1754年),福康安生於北京。父親是保和殿大學士、一等忠勇公傅恆,母親是神秘的“瓜爾佳氏”。他是家中的第三子,生他的時候正是老爹傅恆事業的上升期,他被家族喻為吉祥的預兆,傳奇的一生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錦衣玉食,僕從簇擁的貴族生活對福康安來講可能太過普通,老天眷顧的孩子還能更特別些。六歲的時候,他被乾隆皇帝接進了皇宮,親自教養。


福康安,你帶走了多少榮耀和傳奇

乖乖,這是為什麼呀?乾隆不缺兒子啊!

因為他過世十幾年的姑媽富察皇后?因為他像極了兩個早殤的嫡親表兄?還是他的神秘孃親“瓜爾佳氏”呢?

我也不知道準確的答案。我只知道終大清一朝,被皇帝接到宮中親自教養的非王室血脈,唯有福康安一人。

福康安,快點長大吧,前方有無數耀眼的光環在等著你!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四歲的福康安承襲了雲騎尉,命在乾清門行走,開始步入仕途。接下來就是他平步青雲扶搖直上的人生旅程。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擢二等侍衛,命在御前行走。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擢一等侍衛。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授戶部右侍郎、鑲籃旗蒙古副都統。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任戶部侍郎,不久後改任滿洲鑲黃旗副都統。

乾隆四十年(1775年),授內大臣,賞嘉勇巴圖魯號。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封三等嘉勇男,同年四月,擢為鑲白旗蒙古都統,七月,賞戴雙眼花翎;九月,調正白旗滿洲都統;十月,賜紫禁城騎馬。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授吉林將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調任盛京將軍。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授為雲貴總督。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調任四川總督兼署成都將軍。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擢為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署工部尚書,總管鑾儀衛大臣、閱兵大臣。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擢為兵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

乾隆五十年(1785年),轉戶部尚書。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轉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調任閩浙總督。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調任兩廣總督。

乾隆六十年(1795年),封為貝子。

乾隆四六十一年(1796年)五月,病逝軍中。追封嘉勇郡王,配享太廟。

在這份令人瞠目結舌的履歷中我們看到,福康安每年的職位都有變化,從省級將軍到封疆大吏的總督,從工部尚書到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凡是有權勢的位子他都做過。我們不禁要問福康安究竟何德何能讓乾隆如此青睞,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能給的榮耀在福康安活著的時候都給了,不能給的在他死後也追封了,即使親父子也不過如此吧!


福康安,你帶走了多少榮耀和傳奇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乾隆對福康安特別的愛我認為出於以下幾種原因:

一乾隆從小親自教養福康安,日久生情,兩個人的感情如父子,似師徒。

二福康安少年英雄,膽氣過人。平定金川的時候,二十歲的福康安身先士卒,率八百騎兵夜襲土司碉堡,大破敵軍。這種夜襲戰最考驗指揮官的膽量,沒有不怕死的勇氣是做不到的。難怪乾隆嘉許他“壯軍威、破賊膽”,此時的乾隆心中一定是驕傲和欣喜的。

三福康安戰功卓著,是乾隆最鋒利的長矛。福康安從二十歲進入戰場到四十三歲在軍中病逝,大半生都在為乾隆征戰南北,掃敵蕩寇。平定金川、靖臺灣、平廓爾喀等戰役更是成全了乾隆的“十全武功”。

活著,福康安榮至貝子,超過了宗室外臣子可以晉封的最高品級。死了,追封為郡王,享受了有清一代臣子的最高禮遇。

他,就是一個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