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課堂|家庭調查報告:三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更優秀!

點擊藍色字關注我們

近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京、黑龍江、山東和江西四省市的2萬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做了一次家庭教育狀態調查,結果覆蓋了以往家長們習以為常的那麼教育觀念,而那些孩子成績優異的家庭,往往具有下面這幾個特點——

爱课堂|家庭调查报告:三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更优秀!

<strong>一、家庭娛樂活動多的家庭

調查顯示:幾乎每天或者每週有2~3次機會和家人共進晚餐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都比較好。這是因為晚餐時,家人往往會進行交談,話題包括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與同學的相處情況等,通過這種方式,家長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校園生活,也會與孩子變得更親近。

此外,父親多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玩智力遊戲、運動、修理東西,或者聊天談心,對孩子的學習都有明顯影響。

爱课堂|家庭调查报告:三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更优秀!

<strong>二、孩子會分擔家務的家庭

調查結果表明: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而認為孩子“應該做些家務”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兩者相差懸殊。這是因為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使他們更加自覺,更有自我約束力,因此在學習中也可以取得更為優異的成績。

<strong>三、物質鼓勵更少的家庭

很多家長都會用物質鼓勵的方式督促孩子學習,但是這並不是最好的方式。與孩子的成績呈正相關的不是買禮物這些物質獎勵,而是父母教育理念的一致性、互相理解支持的親子溝通模式和家人之間良好的情緒反饋。

因此,當父母之間出現教育分歧時,選擇“私下再協商”的家庭,其子女成績優秀比例高達76.10%,成績較差的比例僅為11.98%。同樣,“能感受到家人支持和關心”的家庭,其子女成績優秀比例為74.12%,而冷漠疏離的家庭,子女成績優秀比例僅為12.48%。

而常用物質方式鼓勵和支持孩子,往往會造成誤導,讓他們把父母的關愛簡化成物質滿足,削弱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導致慢慢疏離,最終形成冷漠的惡性親子關係。

爱课堂|家庭调查报告:三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更优秀!

而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孩子,家庭往往具有以下特點:

<strong>1、爸爸是隱形人:父親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越少,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越差,不擅長數理化等科目,而且動手能力也更差。尤其對男孩而言,父親這一角色的缺失會使男孩的性別認同弱化,由於常常被母親過度保護,缺少獨立鍛鍊的機會,他們會變得脆弱嬌氣,不敢直面困難,愛逃避。

<strong>2、閒暇時光父母喜好打牌:父母的娛樂習慣對孩子也有著深刻的影響,當父母在閒暇時間讀書看報時,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為31.31%,父母看電腦玩手機,子女成績優秀比例為27.43%,父母打牌娛樂,子女成績優秀比例為24.90%

來源/母嬰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