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就不能上戰場?且看北宋書生種世衡!文韜武略威震朝野八十年

北宋王朝通過改革,採取了以文立國的國策,實行文人統治。宋太祖把科舉制度作為人才選拔的基本制度,無論寒門士子,還是農桑人家,學而優者,均可以出入廟堂。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長官,地位居於武官之上,而軍隊是軍無常帥,帥無常軍。

由於宋代皇帝都能較好地執行太祖的祖訓,大臣和文官也敢於發表意見,使皇權得到一定的束縛,大臣參與決策與執行政策的權力比前朝都大。廟堂之上,君臣爭論不已;江湖之中,書生指點江山。

書生就不能上戰場?且看北宋書生種世衡!文韜武略威震朝野八十年

這種開明的政治氣氛,造成知識分子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創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這種比較開明的政治為他朝罕有,也為宋朝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以文馭武”的政策導致武將的地位一落千丈,但是湧現出來的將門,依然不少,今天要講到的不是世人皆知的楊家將,而是北宋王朝威震天下八十年的“種家將”!這個名將世家的開創者既不是開國功臣,也不是征戰沙場的猛將,而僅僅只是一介書生!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家族呢?

書生就不能上戰場?且看北宋書生種世衡!文韜武略威震朝野八十年

“種家將”的開創者名叫種世衡,其叔父是北宋著名隱士种放,兒子種諤,孫子种師道所率領的 軍隊,人稱“種家軍”。

種世衡年少不羈,有氣節,兄弟分家時,任憑別人取走財物,其只留下書籍,後又因叔父的關係,“走後門”而踏入仕途,先後擔任多個低級職務,憤懣不得志,可謂仕途多變遷。

官場人情世事冗雜,種世衡卻不附炎趨勢,年少輕狂,多次得罪於人,這才屢屢不受提拔。直至宋夏戰爭的爆發,種世衡這才有了表現自己的機會。

書生就不能上戰場?且看北宋書生種世衡!文韜武略威震朝野八十年

北宋初年,西北邊疆頻繁受到西夏軍隊的搶掠,西夏多次攻入北宋境內,百姓萬分恐慌,不少人競想遷居南山( 秦嶺)躲避。由於北宋多次被西夏打敗,為抵禦西夏,北宋王朝應種世衡要求,在故寬州舊地延州(今陝西延安)東北200裡處建起新城。種世衡就挑選精壯青年數千人,訓練射騎本領,於是武功人人善騎射了得。

夏人聞風不敢進犯,全縣人民安居樂業。在種世衡的率領下,在較短的時間內西北邊疆建起了一座抗擊西夏的新屏障,為了表彰種世衡的功績,朝廷命名這座新城叫青澗城。種世衡認真分析敵情後,提議在青澗築城屯田,步步為營的方式,抵擋西夏的攻勢。當時主持西北戰事的范仲淹採納了種世衡的建議,並讓種世衡負責這件事。

書生就不能上戰場?且看北宋書生種世衡!文韜武略威震朝野八十年

種世衡在任時一改過去弊端,凡政令施行之前,必先慎重考慮,初步商討確定後,再佈告徵求意見,等其完全可行後,才貫徹執行。由於他體察民情,關心百姓,威望甚高,後被調任環慶、麟延一帶負責邊防,屢建奇功,後提升為東染院使兼環慶路兵馬鈐轄。種世衡善撫士卒,賞罰嚴明,軍隊所到之處, 秋毫無犯,極得人心。

公元1045年,征戰沙場多年的種世衡病死了,當種世衡逝世時,邊疆羌族的酋長們數日內不分早晚皆來臨悼,青澗城及環州的人民也畫了他的畫像並在祠堂供奉。

種世衡雖死,精神猶在,他所開創的“種家將”,並沒有給他丟臉,種世衡有八個兒子,全是跟隨父親征戰多年的武將,種諤是種世衡的第五子,他與大哥種詁、二哥種診各統一支勁旅,號稱“三種”。用計使西夏將領嵬名山投降,得其軍萬人,歸途擊潰敵軍圍襲,進築綏州城,後克米脂城,敗西夏援軍八萬於無定川。

書生就不能上戰場?且看北宋書生種世衡!文韜武略威震朝野八十年

种師道是種記的兒子,他原本也是文官出身,年輕的時候拜著名的儒學大師張載為師,熙州推官、原州通判等職,後來才投身軍旅的。作為西北的武將世家,種家和姚家在西北戰場上一直明爭暗鬥,互爭名望高低,以前朝廷安排出徵,總是儘量避免將這兩個家族的人安排在一起,避免因為矛盾產生內耗。

這次种師道來得急,沒等到种師中的軍隊,手下並沒有多少軍馬,一路上的聲勢都是姚平仲的七千姚家軍撐起來的。可進京後,种師道的官職一升再升,姚平仲心裡不平衡了,他憋了一口氣,想在這場勤王戰爭中將种師道的風頭壓下去。

書生就不能上戰場?且看北宋書生種世衡!文韜武略威震朝野八十年

隨後姚平仲在劫營行動中失敗,彼時宋欽宗聽信鄭望之等人的讒言,把這次失敗的責任推給主戰的李綱和种師道。李綱和种師道由此失勢,北宋滅亡的日子就開始走進了倒計時……

种師道於公元1126年,病死在東京汴梁,終年七十六歲,年已過古稀,一代名將就此隕落。种師道過世次年,開封被賊人攻破,隨後京師失守,北宋王朝宣告滅亡。

種家祖孫三代名將輩出,捍衛北宋西北地區,立下汗馬功勞,威震天下八十年,只可惜這一切輝煌都隨著北宋王朝覆滅而煙消雲散。

書生就不能上戰場?且看北宋書生種世衡!文韜武略威震朝野八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