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strong>改革开放40年来,二街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的玉米、烤烟到蔬菜花卉种植,名气最大的要数“滇王”小西瓜、关索庙甜杏、鲁黑草莓、生态蓝莓等特色水果,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带动了乡村旅游。都说二街水果贵,贵但却供不应求,二街水果成了高品质水果的代名词,甜蜜的味道让吃过的人都成了二街水果的“铁粉”。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四月樱桃、五月甜杏、六月蓝莓……来到二街,几乎每个月都有新鲜的水果上市,既可亲自入园体验采摘乐趣,又能把好吃的水果带回家。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strong>早在10多年前,二街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把作为扶贫项目的“金太阳”、“大鹏王”两个甜杏品种引到了关索庙村,不仅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还提供种植技术,农户们只需管理好自家的杏树就好。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strong>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关索庙的甜杏儿名气越来越大,每年5月甜杏上市都不愁卖,农户们尝到了种杏儿的甜头。关索庙这个小村子有5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甜杏,优越的自然条件、生态的种植方法,土壤、阳光还有品种,让关索庙村的甜杏口感特别香甜,也因此名气大振,成为品牌,近200亩的种植面积每年可为村里群众增收60万元。甜杏成为农户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strong>说起名气大,不得不提二街的“滇王牌”小西瓜,这种皮薄肉厚汁多,口感鲜甜的微型西瓜早在2001年就在二街镇试种。二街镇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宜人,如何打破传统农业的桎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增收致富,当时的二街乡领导班子大胆引入新特品种,示范种植50亩小西瓜并获得成功,平均亩产2.5吨,按当年每公斤2块2计算,亩产值可达5000多元,比传统的小麦种植高出4000多元的产值。这在当时,已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strong>长相喜人,口感甜脆,这种黄心、红心的微型西瓜一上市就受到了欢迎。一年后,昆明各大超市里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农户看到了种植小西瓜带来的经济效益,在示范引领带动下,十多年间小西瓜的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多亩。从技术指导到商标品牌的注册,二街镇开辟出了精品水果种植发展的思路与方向,“滇王”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市场上争相购买的热门水果。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strong>高品质水果也成为了二街镇鲁黑村田间地头的“新秀”。鲁黑村山青水秀,日照充足,土地肥沃,为村民发展特色种植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这里的黑松露远近闻名,生态种植的草莓、蓝莓供不应求,农民的生活也随之一天比一天好。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strong>从2017年起,二街镇大力支持鲁黑村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积极申报并列为2018年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振兴试点试验示范项目村,争取到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该项目以现有农业为基础,打造融旅游、创意、休闲、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展现鲁黑风情、农业特色、村民生活。针对鲁黑村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构建“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功能,通过多元复合的旅游产品体系、全方位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休闲度假体验,水果采摘就是其中之一。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见证40年」二街高档水果托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strong>从小西瓜到红提、美国李子,樱桃,甜杏、草莓、冬桃、草莓,品种丰富、口感鲜甜的生态优质水果从二街镇这片肥沃的土地走向了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山货”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采摘,当地农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图文:冯蔓 吴艳涛 王双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