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谈《周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则利贞

乾道,天道,即天象之自然规律(《易传》所言之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皆甚简单而粗浅)。变化指四时、昼夜、风云、雷雨、霜雪、阴晴、寒暖之种种变化。“各正性命”之主语是万物。性,属性。命,寿命。万物如人与鸟兽虫鱼草木等皆受天道变化之支配,适应天道变化而运动。各得其属性之正,如鸟能飞、鱼能游。亦各得其寿命之正,如蜉蝣寿短、龟鹤寿长。故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汤一介谈《周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则利贞

保,保持。合犹成也。大读为太。太和非谓四时皆春,乃谓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时之气皆极调谐,不越自然规律,无酷热,无严寒,无烈风,无淫雨,无久旱,无早霜,总之,无特殊之自然灾害。天能保合太和之景象,乃能普利万物,乃为天之正道,故日:“保合大和,乃利贞。”

<strong>【大师解读】

<strong>汤一介先生在《“太和”观念对当今人类社会可有之贡献》一文中,有如下论述:

汤一介谈《周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则利贞

如果人们能更加重视儒家的“太和”观念,对它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诠释,并使其落实于操作层面,应该说对今日和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太和”见于《周易.乾卦.彖辞》:“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说,天道的大化流行,万物各得其正,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中说:“太和,和之至也。……未有形器之先,本无不和,既有形器之后,其和不失,故曰太和。”在宇宙未分化出具体事物之前,宇宙本来就是和谐的,没有什么不和谐;在宇宙分化出天地万物(包括人)之后,如果不使和谐丧失,这才叫作“太和”。可见“太和”包涵着“普遍和谐”的意义。我认为,“普遍和谐”观念至少应包含几个层面才可以被称为“普遍和谐”观念,而在儒家思想中“太和”观念恰恰包含着: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即社会生活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四个方面,这样大体上构成了“普遍和谐”的观念。

汤一介谈《周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则利贞

<strong>冯友兰先生也极为重视《周易》。<strong>《周易》里面有一句话:“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则利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乾道变化”,就是整个宇宙的变化,“各正性命”,就是每个事物都有他适当的位置,比方我当老师,就应该在老师的位置上好好教学,学生就要在学生的位置上好好学习;“<strong>保合太和”,即大家都有了适当的位置,就可以保持最完满的和谐,“太和”是最完满的和谐。王夫之说了,什么是“太和”,就是“和之至”,“和”的最高点就是“太和”。“则利贞”,那么,什么事情都顺通了。而冯友兰晚年之所以注重《周易》,跟这个太和思想有关,冯老就是希望人类有一个最和谐的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