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印度電影這麼牛,你不服不行

今年還不到四個月,就引進了三部印度電影,《神秘巨星》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分別獲得了7.47億和2.85億元的票房,寶萊塢在中國的受寵成了無法忽視的文化現象。印度電影用國際化和民族化高度結合的電影語言打動了觀眾,同時它們電影的主題也相當具有普世性,女權主義、戰爭與和平、宗教制度等等,這次的《起跑線》則涉及到了教育問題,但涵蓋面卻遠遠不止擇校這麼簡單。


《起跑線》:印度電影這麼牛,你不服不行

2015年有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就是一部育兒題材的作品,而《起跑線》的男女主角也有點“虎媽貓爸”的意思,母親削尖了腦袋要把孩子安排進重點學校裡,而父親則只能乖乖地去做這做那,天還沒亮就去學校門口排隊,找人去造假證件以搶奪窮人孩子的名額,這對夫妻性格上的反差製造了這一連串擇校問題的戲劇衝突,推動劇情順利發展。

《起跑線》:印度電影這麼牛,你不服不行

然而隨著這對夫妻給孩子辦入學花招頻出,人們看到了印度社會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狀態。夫妻倆買了校區房,他們本是做服裝生意的中產階級,但為了能跟上流社會的人打上交道,他們舉辦社交派對,收起“舊世界習氣”,讓孩子說更高級的英語,還一身名牌高調炫富,只為了能讓別人高看自己一眼。富人的生活他們在拼命向上“貼”。

《起跑線》:印度電影這麼牛,你不服不行

而這招失敗之後,他們又假扮窮人去正確那25%的貧困生名額。為此,男人要跟窮人一起擠公交車,去工廠做工,女人要排隊去室外接水,還得自己去買米。可是過慣了富庶生活的他們哪裡受得了這樣的苦,睡覺時發現一隻老鼠都讓妻子嚇得大呼小叫,見到一隻蚊子也怕患病。就像那位窮婦人說的那樣:“貧窮這門課不是那麼容易教會的。”

《起跑線》:印度電影這麼牛,你不服不行

這部電影挖到了根上:之所以好學校這麼搶手,就是因為優勢資源只屬於社會金字塔尖上那一小撮人,而社會底層的窮人爭取這樣的權利少之又少,甚至還會被剝奪——片中這對夫妻就假扮窮人,佔去了本該屬於窮人的上學機會。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拉大,造成了階層固化的趨勢愈加明顯,而階層流動的機會卻因教育的缺失而顯得愈發難以實現。這對於實行種姓制度的印度來說是如此,而對於經濟快速騰飛的中國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起跑線》:印度電影這麼牛,你不服不行

電影給出的結局是理想化的:幡然醒悟的男主角本靠積極行善彌補心中內疚感,但在面對貪婪的校長之後,他決定放棄高級學校,轉而讓孩子進了公立學校。儘管有觀眾覺得這很荒謬,但就像我們中國曾經奉行的文藝方針說的那樣:藝術要回歸生活、反映現實,要提出和回答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這些它都已經做到了。電影不會給你造出一個可以吃的蘋果,但是它會更新你的觀念,就像片中那位父親那樣。

《起跑線》:印度電影這麼牛,你不服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