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媛:被錢鍾書和楊絳“耽誤”了的女兒

我一直不知道錢瑗,即使知道,也只不過知道她是錢鍾書和楊絳的女兒,她也一直以他們的女兒的身份被人介紹和熟知。

因為錢鍾書和楊絳的名氣要遠遠蓋過她,甚至錢鍾書也蓋過了楊絳,所以我一直沒有了解過她。

直到看楊絳寫《我們仨》的時候,我才慢慢知道了這個姑娘,當然她活了近六十歲,也許被稱為“姑娘”多多少少聽起來有些不敬,也許她更應該被稱為女士、教授、或者尊稱為“先生”,但我仍想放肆地稱她一聲“姑娘”。

她確實像是個“姑娘”,單純、善良、美好,在楊絳筆下的她如此,真實的她亦是如此。
錢媛:被錢鍾書和楊絳“耽誤”了的女兒

​01/

錢瑗出生於1937年,她很幸運,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父母相愛,通達,聰慧且有學識。因此錢瑗出生時,也繼承了父母身上的這些優點。從小就聰慧過人,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這種本領早早的就得到了家人的賞識。

錢鍾書和楊絳都酷愛讀書,因此也從小就給錢瑗買書,錢瑗總是能快速識記書上的字和內容。圓圓小的時候,時常坐在小表姐對面聽表姐唸書,久而久之就全記得了,只不過記得的都是顛倒的字,只要把書倒過來,她就能夠從頭唸到底。

沒有人刻意教她,她那種擅學和愛學的精神卻打小就表現了出來。

楊絳在《我們仨》中寫道:“我大姐最嚴,不許當著孩子的面稱讚孩子,但是她自己教圓圓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戒律忘了。”她只看一眼就認識了,不用溫習,全記得。

那時,錢瑗只有兩歲半。

如此聰慧的圓圓自然會受到老家長的喜愛,楊絳的父親尤愛她,不許別人睡他的床,卻讀讀把最珍愛的枕頭拿出來給錢瑗,讓她睡在腳頭。就連錢鍾書的古板父親也一樣,把她捧在手心,視若珍寶,稱讚其是“吾家讀書種子也”。

錢瑗不僅記憶力絕佳,觀察力也是十分的棒,她很像錢鍾書,深諳“格物致知”之道,又時常能發現很多錢鍾書和楊絳都沒能發現的細節。

錢瑗從小體弱多病,唸書念得斷斷續續。有一年因病休假,她在閒餘時間給父親錢鍾書當助手,幫父親登記學生成績。在登記的過程中,有一次她很確定地說,這兩個人是朋友。她所指的朋友就是男女朋友。

在楊絳後來的回憶中解釋道,當時錢瑗只是觀察到那兩個人用了同樣稍特別顏色的墨水做出的推斷。他們將信將疑,但果然被錢瑗說中了,而且二人還結了婚。

不僅如此,錢瑗還十分擅長觀察人。一次楊家到訪一個客人,那客人穿著甚為暴露,惹得全家人都在偷偷的議論和嘲笑。而小小的錢瑗卻支著下巴仔細地觀察。

後來街裡鄉親傳出一個有傷風化的緋聞,聊天時錢瑗表面當做什麼也不知道,回到家卻偷偷地告訴媽媽,那個緋聞中的女人,就是那位來訪的客人。
錢媛:被錢鍾書和楊絳“耽誤”了的女兒

​02/

錢瑗不僅聰慧,更是十分的孝順。根據楊絳的回憶,圓圓總是十分懂事,知冷知熱,讓她安心。就連錢鍾書與楊絳短暫分別時,也是囑託圓圓照顧好媽媽,而不是讓她照顧好圓圓。

她知道媽媽怕摸貓屎,所以在撮煤之前,自己會偷偷去提前把貓屎摳除乾淨。她知道媽媽怕黑又想聽音樂會,所以即使身體不舒服,發著燒,也想陪媽媽一起去,而又在媽媽倔強地像大人一樣出去,又像孩子一樣害怕地回來時,懂事地知道,不要再多說什麼,要給媽媽面子。

就是這樣一個錢瑗,她試圖一輩子不嫁,守在父母身邊。在父母接受政治批鬥的時候,毅然過來陪著他們,努力地解救他們,幫他們尋找住所,提供生活費,幫他們走出困局。

也就是這樣一個錢瑗,在她先一步離開人世的時候,才會覺得抱歉,也才更讓楊絳和錢鍾書心痛。

錢鍾書說“我知道她是不放心,她記掛著爸爸,放不下媽媽。我看她就是不放心,她直在抱歉。”

楊絳說“我覺得我的心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我心上連連綻出一隻又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我心上蓋滿了一隻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這時一齊流下淚來。” ​


錢媛:被錢鍾書和楊絳“耽誤”了的女兒

03/

除了是個懂事的女兒,錢瑗還是個負責任的教師。錢瑗畢業後,被學校分配留校做助教。從此開始了她的教職生涯,並也此傾盡全力。

她是個不懂休息的人,同時也是個“固執己見的人。”

在學校當助教期間,她因參與編制《英漢小詞典》當了代表,到外地去開全國性的語言大會。會上有人提出“女”字旁的字不能用,她當時只是個小鬼,卻以毛主席的詩詞為例,大膽直言反駁,贏得了與會學者的尊敬。

當時在校內,外國權威專家的話一般鮮少有人敢去質疑。而在她負責建立的中英英語教學項目上,卻對外國權威專家不合理的教學方法提出了否定,並以海量的資料作為論據,最終贏得了認可與讚賞。

她在工作上一絲不苟,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身體狀況,學校對她的評價是,她的工作量是百分之二百,她對學生十分負責,對於論文的審查也很嚴格,常常先是幫他們改了,然後再讓他們重做。

而楊絳也總是心疼她的身體,試探性的問她,“可以偷點懶嗎”,她卻總是搖頭。

在錢鍾書生病期間,也是錢瑗病危前夕,楊絳實在不忍她來回奔波,四處操勞,試圖讓她提前退休,好好休息,但此時錢瑗仍舊惦記她那本已出版的,需要校正的教材。
錢媛:被錢鍾書和楊絳“耽誤”了的女兒

錢瑗的去世,時常讓我覺得遺憾,像楊絳一樣,覺得她是一顆好苗,卻才只剛剛發了芽。她還那樣年輕,六十歲,如果像她的母親一樣長壽,也許她還有一半的光陰可活。在這一半的光陰裡,她所能做到的,也許遠不止現在的二倍這樣多。

她不見得會因此而成名,但她卻能造福更多的學生。也許,她會完成她的教材,完成《我們仨》這本著作,被更多的人知道。

​我時常想,是否是錢鍾書與楊絳“耽誤”了她,雖然也是他們的家庭成就了她。但如果她不是他們的女兒,是否她的功績與偉業就能夠被更多人熟知,而不必隱藏在父母的光環之下;而如果她不是他們的女兒,換做另外一個家庭環境,教予她更多名利上的學問,那麼以她的才智,又是否更會光彩照人。

然而可惜,沒有這樣的假設,此生,她命定地,將她的一切奉獻給了父母與千千萬萬的孩子,在教育事業裡,開花結果。

但想必她是從未後悔過的,對她來說,能進入到這個家庭,能成為“我們仨”中的一員,已然是幸事,已然是最完滿的人生。

而我也將始終記得她,記得她為人師表的樣子,記得她為人子女的樣子。記得她單純、善良、美好的全部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