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媽媽這3件事上越懶,孩子越有出息!

在每個人的心中,最勤勞的形象應該都是自己的媽媽了,在我們身邊常常看到很多媽媽更像是“保姆”,在對待孩子的事情上事無鉅細,擔心孩子吃不好,就親自喂,整理內務,收拾玩具,陪寫作業等等,把整個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還有的媽媽可能還要兼顧自己的事業,以孩子為中心的轉,忙的像陀螺一樣,但其實媽媽們要知道,對待孩子教育上,有3件事情上偷“懶”,反而對孩子更好。

聰明媽媽這3件事上越懶,孩子越有出息!

1.“懶的動手”孩子更獨立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生活一點都不獨立”其實,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不會“偷懶”遲遲不願放手,其實很多事情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部分,但因為我們的“焦慮”而影響到了孩子,我們擔心孩子會做的慢,會把事情搞砸等等原因而選擇自己動手,這樣往往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能力,很多家長都對自己孩子的日常事事包辦,覺得孩子還小,但是這成了讓孩子培養獨立的最大阻礙。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 “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自己事情自己做,自己照顧自己,這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讓孩子開始學習自己做可以從整理自己的內務開始,再邀請孩子一起做家務,在勞動過程中培養親子之間的互動,親密度,也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聰明媽媽這3件事上越懶,孩子越有出息!

2.“懶得陪孩子寫作業”——讓孩子學習獨立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是許多家庭會出現的情況,陪孩子寫作業簡直是個“苦差事”,不陪又擔心孩子不自覺,磨磨蹭蹭,想想這樣的學習氛圍,你在一旁催這孩子糾正坐姿,催促作業,寫錯又急的脾氣起來,這樣的學習氛圍,孩子還能好好寫作業嗎?其實在學習這個事情上,媽媽應該多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可以提出解題思路,進行引導,鍛鍊思考能力,制定寫作業的時間安排表,等孩子做好後,再針對孩子的弱項進行專項指導,幫助孩子更好地進步。

聰明媽媽這3件事上越懶,孩子越有出息!

3.“懶得嘮叨孩子”——讓孩子找方法解決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忍不住去嘮叨孩子,作為“督促”,認為沒有督促孩子只會拖拖拉拉,但時間一長髮現孩子反而不催就不動了,孩子從一開始的言聽計從到後來的“叛逆”,明明是出自關心的“督促”變成了親子關係的隔閡,勤快的媽媽總是低估孩子的能力,認為孩子說不會就是真的不會,必須要自己出手幫助,甚至關鍵時刻指手畫腳,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動腦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可以給孩子一點時間去思考和解決,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更能幫助孩子獨立,自覺,也更能實現自我成長,勝過家長的“督促”。 一個成功偷懶的媽媽,並不是說完全地放任孩子不管,而是永遠在孩子背後保護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樣的幫助會讓孩子感受到有愛,也有獨立性,懂得思考,才能夠做的更好,得到更好的成長。

聰明媽媽這3件事上越懶,孩子越有出息!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社會意識,只有如此,他們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活得從容不迫,不至於碰到一點風雨就手足無措一敗塗地。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不是事無鉅細地為孩子包辦一切,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