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欲杀大臣,大臣说我有免死铁券,朱元璋你漏看了5个字

在古代,大臣们最想得到的御赐之物有两样,一是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二是丹书铁券,可免死。如果要二选其一,估计多数大臣都会选丹书铁券,毕竟能比别人多一条命。丹书铁券又被称作免死牌,是皇帝颁发给有功之臣的一种特权凭证,有了它就相当于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水浒里面的小旋风柴进,因为祖上有陈桥让位之功,宋太祖赵匡胤特赐免死铁券,柴氏子孙永久免死,所以柴进才能在宋朝横行无忌,大肆包庇朝廷要犯,武松和宋江就是托了柴进的福。这说明柴进手里的那块免死牌还是很有权威性的,即使干着对抗朝廷的事,宋朝官军也对其无可奈何。

朱元璋欲杀大臣,大臣说我有免死铁券,朱元璋你漏看了5个字

到了明朝,朱元璋也效仿前代帝王,设立了丹书铁券制度,并在法律上做了严格的规定。明朝只有两种人有资格获得丹书铁券,一是有军功卓著的武将,二是被封为公、侯、伯爵的重臣。首批获得朱元璋御赐免死特权的,共计34人,其中6个公爵、28个王侯。根据爵位不同,铁券的尺寸也不同。由于丹书铁券可世袭,为了防止后代伪造,朱元璋下令,把获赐者的功绩刻于铁券之上,因此每一枚丹书铁券都是私人定制,独一份。然后从中切断,一式两份,一份赐给大臣,一份保存在皇宫内府之中。使用时须将两块铁券拼在一起,断面和文字相互吻合,辨明真伪之后,方可生效。

朱元璋欲杀大臣,大臣说我有免死铁券,朱元璋你漏看了5个字

洪武二年,朱元璋的重要谋臣朱升,察觉到朱元璋的性情变得刻薄猜忌,担心发生诛杀功臣的惨剧,于是向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朱元璋以封爵挽留,朱升却不为所动坚持辞官,提出的唯一请求,就是希望朱元璋能够赐给其儿子朱同一枚丹书铁券,将来好保全性命。朱元璋恩准之后,朱升才安心离去。朱升千算万算,却没有料到,朱元璋御赐的免死铁券,最后却成了催命符。洪武十八年时,朱同升任礼部侍郎,此时,户部侍郎郭桓勾结他人,私吞镇江府税银,数额巨大。朱元璋对于贪官极度痛恨,下令将六部侍郎以下官员尽皆处死,各省官员一万余人被斩。朱同遭遇诬告也卷入其中,尽管他拥有免死铁券,但最终解释权却归朱元璋所有,最终难逃一死。

朱元璋欲杀大臣,大臣说我有免死铁券,朱元璋你漏看了5个字

朱同并不是个例,手握免死铁券的34位王公大臣,命运同样悲惨。其中韩国公李善长一人获赐两张免死铁券,按照规定,李善长可以免死两次,其子免死一次,但他的最终结局却是全家老小七十多口同时被处死。被誉为开国第一功臣的徐达病逝后,他的免死铁券也未能保佑两个儿子,一个被建文帝所杀,另一个被朱棣所杀。胡惟庸和蓝玉案发之后,朱元璋借机将众多大臣划归胡蓝两党,满朝开国重臣尽遭屠戮,胡惟庸案被杀者三万余,蓝玉案被杀者一万五千余。有大臣手拿免死铁券喊冤,但朱元璋却说一点都不冤,因为每个人的免死铁券上都刻着这样一句话“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意思是说,其他罪都可免死,唯独谋逆不宥。

朱元璋欲杀大臣,大臣说我有免死铁券,朱元璋你漏看了5个字

虽然其中不乏被冤屈者,但历来皇帝都忌讳功高震主,为了给继承者扫清潜在威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又岂是一个铁券能够保全的了。三十四人中唯有汤和与华高二人得以善终,却是因为此二人有个特别之处,为人谦恭谨慎不恋财物,最重要的一点是二人都没有后代,加之年事已高,已无争权夺利的念头,对于朱元璋来说基本无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