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大數據等新技術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應用

2018年11月28-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

2018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以“數據賦能 智慧中國”為主題,共有來自全國部委、省、市、區縣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主流媒體千餘人參會。

本文系華為數字政府行業解決方案總監趙東先生於11月28日下午在“2018智慧中國年會”分論壇——“政府數字化轉型策略與實踐研討會”上的演講,內容通過現場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趙東:大數據等新技術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應用

【華為數字政府行業解決方案總監 趙東】

各位領導、專家,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大數據等新技術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應用》。現在是政府數字化轉型時代,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最近幾年也深入參與了很多政府“互聯網+政務”和數字政府的建設。今天我會用簡短的20分鐘時間,把我們在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針對大數據和AI領域的一些思考與各位做一下介紹分享。

一、“互聯網+政務服務”概況

政府正面臨深刻變革,其重要內涵是呈現整體化、服務化、雙向主動互動化、開放和透明化轉變,最終實現大系統、大平臺、跨部門實現便民化的服務。

一、“互聯網+政務服務”向縱深發展,突出群眾實際體驗

“互聯網+政務服務”在近年來也發生了巨大改變,由原來簡單地要求“讓群眾少跑腿”,到現在對“一網、一次、一門”都有具體的要求。明確看到,數字政府的轉型已經向縱深層次去演進,群眾體驗度、辦事方便度等要素已成為考察重點,實現一網通辦、是否只進一扇門、是否最多跑一次等成為政府部門“互聯網+政務”的考核指標。

二、政務大數據——疏解民生堵點請輸入標題

疏解民生堵點主要是通過數據共享、系統改造、流程優化等方面來進行,其中對數據側的要求大概有70%-80%,其他的系統改造和流程化改造的比例並不高,對於數據側的要求,就是要有力地支撐“互聯網+政務服務”。在江西某市項目中,對堵點式的問題做了解決,其中最明確迫切的就是減少表格填寫,這是百姓最樸實的訴求。同時也實現了剛才兩位專家提出的高頻事項梳理、快速辦結、梳理後再辦理、可不填或只填一份表。

三、政務大數據支撐“互聯網+政務”,實現一網通辦

政務大數據有力地支撐“互聯網+政務服務”,我們這裡列出了6個通過大數據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體驗:免跑路、免填表、免證件、政務服務APP、政務管家、快速檢索。

其中“免跑路”體現在實現了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基於大數據的共享交換實現並聯審批;“免填表”體現在基於人口庫和法人庫使138類事項免填389字段;“免證件”體現在基於電子證照庫使138類事項免20類證件;1個“政務服務APP”暢享城市服務,這裡面利用了人臉識別技術,還實現了統一支付、統一物流;“政務管家”中結合了標籤平臺、AI算法,對電子公民、數字企業進行100+維畫像;對數據庫、文檔等統一檢索,大數據檢索引擎實現“快速檢索”。

四、案例:政務大數據——綜合人口庫,實現政務服務免填表

基於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高頻事項梳理後,百姓可在網上快速申請辦理。同時我們在此項目中形成了綜合的人口庫,此庫有別於其他人口庫,它基於公安的數據,依次疊加了社保、醫療、民政等其餘相關數據。這些數據皆是基於“互聯網+政務服務”構建的大數據基礎型數據平臺。

華為在眾多項目中看到,“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一網通辦”在許多地方與本地的大數據中心建設的職能都分開了。許多地方建立了大數據中心,匯聚數據後,卻不被上層應用所驅使。由此可見,由業務來推動大數據中心的快速建設,呈現鮮活的數據被上層應用所進一步使用,才是良性的。在此項目中,大數據建設的綜合人口庫快速為上層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提供群眾免填表的服務,使得這樣的庫成為鮮活的、可被使用的庫。

二、“互聯網+政務服務”與大數據

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是以“互聯網+政務服務”業務為開端,通過對上層業務所使用的數據為驅動的。

一、基於“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大數據建設,整體工作思路可以概括為五個字:

理:摸家底—信息資源目錄梳理,包括文件、資料、圖表和數據等各類信息資源梳理,導入共享目錄;

聚:匯聚共享—交換共享落地方案(省市目錄對接、庫表等方式共享方案)資源目錄進行數據資源掛接;

用:持續進行“一網一門一次”共享支撐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電子證照庫;

治:持續進行大數據治理、數據質量管理和數據安全控制;

慧:持續進行智慧應用、智慧旅遊、智慧黨建、智慧扶貧。

這些流程,就像最開始幾位專家所言,數據要有被使用度、要從高頻事項去實施。通過數據去摸家底,數據跟事項匹配,這樣數據才能持續地被自動化匯聚到大數據中心,而不是數據與應用“兩張皮”。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看到過匯聚過來的數據沒有用、也不能使用,不過,以“互聯網+政務服務”提供的數據平臺,擴展到數字政府,去服務更多上層數字政府跨部門跨層級的應用。

二、“互聯網+政務服務”——數據資源支撐平臺

華為提供了數據平臺,該平臺從數字政府的基礎架構很重要的支撐平臺。在此數據資源平臺中,包含了以應用業務側驅動的數據匯聚,以共享交換和資源目錄體系聯動、快捷便捷的數據服務,同時匹配數據質量形成全生命週期的數據管理。數據要有效地去服務於公共服務,服務於智能化API服務平臺,可以依據辦事ID或身份證號碼去響應用戶數據所需要的事項數據。

講到政務數據,現在多數是“政務小數據”,大家可以在這裡思考一下,它所匯聚、服務的數據基本上以政府結構化的小數據為主。未來在數字政府之外的小數據還要匯聚到行業化的數據中,包括水、電、氣、公交等。

此平臺也要能承載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實時、準實時地數據分析、處理、存儲、編目等。所以我們看到,依託於“互聯網+政務服務”是一個典型的跨部門應用,可催生大數據平臺的快速發展,但我們在構建此大數據平臺中,一定要考慮未來數字政府所需要的更加複雜的大數據平臺。剛才所談的是“互聯網+政務服務”與大數據平臺的思考。

三、“互聯網+政務服務”與AI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地方都在提AI,依我個人來看,AI是解決問題的場景與AI本身的技術特點有一定的關係。

一、 AI提升“一網通辦”,個性化、主動化、精準化服務

對AI來講,重點能解決以下兩大類問題:一是簡單重複的可以通過AI解決;二是有專家判斷識別等場景,可以通過AI解決。

二、AI提升政務辦事平臺交互內容的精準化

目前華為正與某市一起針對 “互聯網+政務服務”領域中應用AI做一些全新的創新。如現在很多市民辦事時,首先看到的是一網通辦的主頁,主頁中辦理流程是怎樣,用戶需要依次點開,這樣一套系統對市民來講,辦事還是看不懂的;我們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可以結合政策、辦事法規,形成一整套知識圖譜庫,將辦事流程進行人性化梳理。又如開辦一家超市,會給一張表單供其勾選,如這家超市是否24小時、是否含有自制食品、是否可以售賣菸酒等;用戶的辦事流程是量身訂造的,基於人工智能的方式對上述類似多個辦事流程進行梳理,可為百姓提供在線的、機器的相互制問答,可針對辦事流程快速地告知如何辦理;辦事前和辦事後,通過機器語音回訪呼叫的方式提醒用戶此次材料準備完成、請去辦理,從而提升辦事的體驗度和便捷度。

三、AI自然語言處理和對話機器人服務

藉助政府的相關知識庫、政策文件,再結合華為資源芯片服務器提供的一整套人工算法及算力,對客戶來講,提供訓練的數據,基於“互聯網+政務服務”場景將算法、算力、數據結合起來。

四、AI提升“一網通辦”,在線審核,群眾少跑腿

百姓在線提交辦事材料時,不需要後臺政府人員頻繁審核操作。其實用戶在提交時,系統就能圖像識別,包括提交的材料是否符合標準、公章有否缺失等。華為內部每年有幾十萬張海關報單,就是基於人工智能的圖形圖像識別方式快速地去做報關單。對於“互聯網+政務服務”來講,也可以通過訓練好後的相關人工智能方式去解決。華為現在的平臺可以識別身份證、一些證照等,以後還可以識別其他樣本,在座諸位可以與我們一起來合作,您提供訓練數據素材,華為提供後臺訓練算法與算力。

五、“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支撐平臺

在“互聯網+政務服務”與數字化政府建設的第二個平臺,就是我們剛才談到的對上層的應用支撐平臺。數字政府的平臺是越做越強、越做越厚,可以支撐上層的個性化服務。“互聯網+政務服務”只是其中一個。這個平臺體使得政府在開發業務時,可以快速地去迭代、去開發,而不至於開發完成時,使得這個業務不能再增加。

四、總結

最後對於華為來說,我們底層的平臺側已經不同於傳統的基於硬件的平臺,現在提供包括芯片、終端、網絡、雲、大數據、政務應用等在內的一站式新ICT架構,同時華為以平臺+生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為政府數字化轉型提供幫助,進一步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辦事流程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