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是可忍孰不可忍――“娘炮”文化侮辱了文化的娘

小時候,父母常常在我耳邊唸叨:“吃飯就要有吃飯的樣子!”“走路就要有走路的樣子!”“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樣子!”……

我心想,吃飯、走路、男孩子不就是這樣的嗎?還有什麼樣子!

長大了之後,才懂得物分陰陽、人分男女、天分晝夜、月分盈虧……萬事萬物都應該是符合一定的規律、現象而存在的。所謂的“樣子”就是事物本來應該存在的狀態。

但漸漸地,我的認知又面臨著顛覆。非主流、中性人、娘炮文化……此起彼伏、而且愈演愈烈。說句實話,我這古板而又脆弱的小心臟真的接受不了。每當這個時候,我的腦海中都會莫名其妙地響起小時候父母那句話:“男孩子就應該有點男孩子的樣子!”

〖原創〗是可忍孰不可忍――“娘炮”文化侮辱了文化的娘

原本,身為一個自然社會人,包容事物的多樣化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可我已身為人父,面對當今社會,“陰柔之風”愈演愈烈,“娘化現象”甚囂塵上,且在青少年中呈現出極快的蔓延趨勢,我沒法熟視無睹了。魯迅說:“救救孩子!”不管救不救得了,我得試著去救。

長期以來,硬漢形象萎縮不前,鮮肉現象長久不衰。一些所謂俊男美女,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小鮮肉”,這些人憑藉精緻的五官、細膩的皮膚和姣好的容顏,在各種公眾場合上竄下跳。而且,趨於“女性化”的“小鮮肉”,由於追求膚白貌美,五官精緻,因此渾身散發著濃重的脂粉氣息,凹凸有致的五官也是“人工製造”,缺乏責任和擔當的熱血氣息,甚至連性別特有的性情特徵也蕩然無存。

整個社會的審美、愛美觀念嚴重扭曲,甚至病態。

是可忍孰不可忍。娘炮文化,簡直就是侮辱了文化的娘!

你不會如何做一個自然男人無所謂,不一定每個男人都一定陽剛、威猛、強硬、粗獷。但作為一個男人,故意娘化,則讓人無法接受。忘記自己性別,和數典忘祖有什麼區別?這種迎合、譁眾取寵與小丑又有什麼區別?太監已經隨著封建制度灰飛煙滅了,難道娘炮又要為太監復辟?

〖原創〗是可忍孰不可忍――“娘炮”文化侮辱了文化的娘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樣的對比圖還有配文的時候心裡是怎麼樣想的!但我確實百般不是滋味。

儘管我不想從國富民強、民族振興的大是大非上來說教,但是這從側面不也反映出我們生活中的主流文化意識正在發生偏離嗎?

千千萬萬的網友和孩子的價值導向一直被娛樂明星與“影響力”綁定,社會的主流價值導向也勢必會向娛樂方向傾斜。

所以,當個別有著超高影響力的娛樂明星“陰柔之風”盛行時,勢必會影響很多人生觀、價值觀正處在塑形期的青少年!

事實上,你娘就娘,你娘炮你一個人,想必沒人會太把你當回事,除了你娘!但是,你娘了一大片、一大群,娘了一股風,娘成一種浪。那就變成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因為你正在禍害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未來。

〖原創〗是可忍孰不可忍――“娘炮”文化侮辱了文化的娘

孩子是一個國家、民族和社會的根基和希望。而自古以來陰盛陽衰、陽剛之氣缺失更是血的教訓猶歷歷在目。娘炮行為會使得整個社會逐漸失去文明保存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鬥志和力量,對社會更有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

一部《紅樓夢》就是一部娘炮文化,而恰好對賈府的衰落做了最為詳細的描述。

〖原創〗是可忍孰不可忍――“娘炮”文化侮辱了文化的娘

比起“陰柔之風”逐漸盛行本身,更可怕的是將“娘炮”合情合理化的相關託詞——既然有“女扮男裝”,為何不能有“男扮女裝”呢?既然女性的光輝和美無處不在而偉大閃亮,為什麼不能模仿呢?

在此,我需要強調的是,不管是男扮女裝還是女扮男裝,還是學習女性的柔性美。更多的只是表面的模仿和借鑑,而不是內心和本質的改變。

我很能想象當今的“小鮮肉”們以為“男子漢、大丈夫”究竟為何物?對“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究竟如何理解,對“慷慨激昂、奮勇堅決”究竟有何意義。沒有一種叫做“陽剛之氣”的東西,這個世界必然是流失很多、很多,太多、太多。

〖原創〗是可忍孰不可忍――“娘炮”文化侮辱了文化的娘

當然,“陽剛之氣”不是“匪氣”,也非大罵粗話、扮“糙老爺們兒”,如若真是如此的話,那麼陽剛也太容易了!也不是“大男子主義”的說辭。更不是唯我獨尊的自我yy.

真正的“陽剛之氣”是一種大胸懷、大氣度、大忍耐、大堅持。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態度,是一種面貌、一種精神、一種氣質。

真正的陽剛之氣是“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真正的陽剛之氣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是“我自我血薦軒轅”的慷慨,是“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英勇。

真正的陽剛之氣是“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悲憫,是“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壯懷,是“唯有犧牲多壯志”的雄奇。

〖原創〗是可忍孰不可忍――“娘炮”文化侮辱了文化的娘

說到了“娘炮文化”,必須要提到另一個詞“媽寶男”。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日漸變得優越,對子女的教育和物質供養也越來越重視。在相對以往條件更為富足的情況下,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會擁有過多的呵護。如果在教育過程中,不能更好地引導和培養其堅毅獨立的人格,就很容易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責任感。很多“媽寶男”最明顯的特徵也是如此。

“娘炮文化”的盛行,說明了我們處於一個物質優越的時代,大家習慣於處於溫室裡自得其樂。而不願“積硅步、至千里”。不相信“寶劍鋒從磨礪出”。“陽剛之氣”的獲得,從來不是水到渠成的“蓄養”,而是千錘百煉的“打磨”。剛強始終在於人的心靈和精神。

最近,有一種聲音“把教鞭歸還老師。”我是贊同的。玉不琢不成器。我不相信母式溫情教育可以實現所有的教育功能和目的。父親的角色和意義有時候必須通過“教鞭”來實現。

末了,我不想自以為是地大談特談“陽剛之氣”應如何從教育、家庭、價值觀等各方面去培養。我只是再回顧一下小時候父母的普通一句話“男孩子就應該有男孩子的樣子。”娘炮文化我真心接受不了。

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從來都是講究剛柔並濟的。而且即便是女性溫柔似水,也是為母則剛的。陽剛之氣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種骨氣,是支撐我們的骨架,沒有骨頭的人,軟綿綿的一團肉真的很可愛嗎?

把胭脂氣、奶水氣、變性氣稱之為“娘炮”。很多時候,我都認為侮辱了中華文化的娘,和娘本身這個字。人,是血肉之軀,就應該有血性。

所以,我希望我們能塑造健康的社會風氣,剛柔相濟、陰陽互補。別以獵奇、立異向太監靠攏了。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但是我們需要陽剛、需要血性、需要自然真實的精神面貌。

願你我都能擁有“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的壯志,具備“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情,葆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血性!

願“世間娘炮終成泡影”!娘炮――不值得鼓吹、追捧,更不值得仿效。培養陽剛之氣,就從抵制“娘炮”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