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3種方式鼓勵孩子,也許勝過你的千言萬語!

用這3種方式鼓勵孩子,也許勝過你的千言萬語!

每個孩子都需要不斷的鼓勵和表揚,對家長來說,表揚孩子是一門技巧,家長掌握好了,才能讓孩子更加積極的成長。

新一期的《我家那閨女》中,傅園慧提到爸爸對自己的鼓勵。

她說,爸爸常常對她說“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天才”,雖然聽起來有點傻,但是每次遇到困難,或者別人不相信你、攻擊你的時候,這三句話成為她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用這3種方式鼓勵孩子,也許勝過你的千言萬語!

也就是在這樣的鼓勵下,傅園慧長成了一個充滿快樂、充滿能量的“洪荒少女”。

網友紛紛表示羨慕,希望自己也有個“鼓勵自己”的爸爸。

比起棍棒與催促,鼓勵與肯定才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養料”。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寫道:“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發展,孩子就沒有歸屬感。鼓勵孩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重點在於給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那麼,如何鼓勵孩子,才能讓孩子更自信,更有幸福感呢?

01、鼓勵,不是一味地表揚孩子

很多父母都意識到了鼓勵和認可孩子的重要性,常常通過表揚的方式來鼓勵孩子。

孩子會走路了,跟他說一句“寶貝,你真棒”。

孩子會自己拿勺子吃飯了,跟他說一句“寶貝,你太聰明瞭”。

孩子鋼琴考級通過了,跟他說一句“寶貝,你真了不起”。

孰不知,這樣的表揚不是真正的鼓勵。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經做過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通過一個“拼圖遊戲”的實驗來驗證“表揚對孩子的影響”。

參加實驗的孩子分兩組,在第一輪實驗結束後,他們會誇其中一組小朋友“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而告訴另外一組小朋友:“你剛才非常努力,表現得很出色”。

在接下來的實驗中,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往往更容易選擇較為簡單的題目,而一旦遇到困難更容易變得沮喪。而那些被誇“努力”的孩子,往往更願意接受新的挑戰,選擇難度稍大一點的題目,即使遇到困難,也會努力地去找解決方案。

更令人驚訝地是,在實驗最後,當兩組孩子面臨“難度等同於第一輪”的題目時,被誇“聰明”的孩子,分數低於第一輪20%,而那些被誇“努力”的孩子,成績竟然高於第一輪30%。

卡羅爾·德韋克指出,表揚孩子聰明或是努力,會讓孩子形成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表揚孩子聰明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性思維”,他們往往為了保護自己聰明的天賦,而不願意去改變和嘗試。

而被表揚努力的孩子則會形成“成長型思維”,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提升的,成就是可以通過努力取得的,於是更容易去接受挑戰和戰勝挫折。

用這3種方式鼓勵孩子,也許勝過你的千言萬語!

真正地鼓勵,是從細節入手,肯定孩子的努力,給予孩子足夠的自尊和成就感。

在孩子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飯的時候,對他說:“寶貝,你可以自己握緊勺子了,還可以自由地控制勺子,挖一勺米飯放進嘴巴里,贊一個”。

在孩子鋼琴考級通過的時候,對他說:“寶貝,在你無數次想要放棄的時候都堅持下來了,你值得這份榮譽,媽媽為你驕傲”。

02、承諾獎勵孩子時,要說到做到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被小男孩“六親不認”的步伐逗樂了,後來瞭解到原因,又被小男孩的父母暖到了。

男孩期中考試考了77分,父母為了鼓勵他期末考出好成績,就承諾他“考好給他買自行車”。男孩期末考得很好,父母要帶他去買自行車,驚喜之下,孩子才會如此搞笑。

用這3種方式鼓勵孩子,也許勝過你的千言萬語!

那份搞笑背後,是一種滿滿的自信和驕傲。而這一份驕傲的背後,又是父母的說話算話。

社會學家林·扎克曾說過: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父母許下的每一個承諾里,都承載著孩子滿滿的信任。

給孩子一份信任,才會給孩子更好地鼓勵,下一次,再以這種方式鼓勵孩子的時候,孩子才會擁有前行的動力和源泉。

常常聽到一些家長以這樣的方式鼓勵孩子“考好了給你買樂高”“考好了帶你去海底世界”,卻又常常因為資金緊張、單位加班等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不能兌現承諾,留給孩子一份失落和不信任。

不要輕易以獎勵孩子的方式去鼓勵孩子,而一旦許下承諾,就要去兌現諾言。倘若真的有特殊原因,也可以跟孩子解釋,跟孩子溝通換一種鼓勵的方式。

03、用心“看見”孩子,給予真正的鼓勵

鼓勵是沒有標準的,用心“看見”你的孩子,鼓勵的標準就在孩子的身上。

我女兒和兒子喜歡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女兒很喜歡玩樂高,她常常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裡拼搭各種不同的小車和城堡,看著她專注地沉浸其中,我會坐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她,看她天馬行空地搭建出不同的車子和各種造型的房子。

也會在她搭建好給我看的時候,誇讚她“這個車子搭建的很有創意”“這個房子色彩搭配的很漂亮”,女兒也常常會在我的誇讚和鼓勵下,嘗試更多的拼搭方式。

而兒子在爸爸的薰陶下特別喜歡打籃球,於是,我們給他裝了一個籃球架,老公會教他一些打籃球的技巧,也會帶他一起看籃球比賽。

老公經常會誇兒子“這個球傳得很到位”“剛才的進攻很乾脆”,而不懂籃球的我又會誇他“這個投籃的姿勢太帥了”。

在不同的鼓勵方式下,兩個孩子都在各自的小天地裡越走越遠。

用這3種方式鼓勵孩子,也許勝過你的千言萬語!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當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見的時候,它就會變成好的,比如熱情和愛;當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見,就變成黑色的,比如憤怒、攻擊,是破壞性的。

用心看見孩子,看見孩子的創意,看見孩子的專注,看見孩子的堅持,看見孩子的思考,看見孩子的一點點進步,用孩子喜歡或者期待的方式去認可和激勵他們,才是對他們最好的鼓勵。

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大張偉調侃自己每次難過痛苦、懷疑自己的時候,會問家人“我是不是最棒的”,得到父母那句“是”以後,彷彿又有了新的動力。

在人生賽道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但是“相信自己可以”會給孩子足夠的溫暖和動力,去支撐著他勇敢前行。

在孩子生命的最初,為孩子輸入這種“相信自己”的信念,並給予滿滿的信任和溫暖,是給孩子最好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