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媽媽帶出的孩子更優秀?在這4個方面“偷懶”,勝過“瞎勤快”

現在很多父母都覺得教育孩子應該積極一些、勤快一些,什麼事都以身作則,親力親為,就像孟子的母親一樣,可以為了孩子的讀書環境不辭辛勞地搬遷三次,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受到更好的影響,讓孩子更容易成才。


懶媽媽帶出的孩子更優秀?在這4個方面“偷懶”,勝過“瞎勤快”


有些媽媽會覺得自己一定要懂得付出、懂得勤勞、懂得奉獻,甚至要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好,什麼事都是以孩子的感受為主,可是這樣“瞎勤快”的結果真的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麼?這樣“奉獻”式的做法真的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能力麼?

其實不然,學會在這四個方面“偷懶”,一個所謂的“懶媽媽”會遠遠勝過一個“瞎勤快”的媽媽,甚至帶出的孩子更聰明、更容易成功。那麼是哪四方面呢?


懶媽媽帶出的孩子更優秀?在這4個方面“偷懶”,勝過“瞎勤快”


這4件事上媽媽要會“偷懶”

1、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不再勤於喂孩子

很多媽媽在孩子小時候一直追在孩子後面喂孩子吃飯,無論孩子是在玩玩具,還是在到處跑著玩,家長都會不辭辛苦地一遍又一遍把飯喂到孩子嘴邊,很可能喂一次飯,一兩個小時還喂不完,然而這樣“勤快”的媽媽卻沒有讓孩子更早地學會如何吃飯。


懶媽媽帶出的孩子更優秀?在這4個方面“偷懶”,勝過“瞎勤快”


與此相反的是,一個“懶媽媽”會不再勤於喂孩子,讓孩子擁有自己吃飯的樂趣,既不妥協孩子無理的餵飯要求,也不打擾孩子探索吃飯的興趣,這樣的做法才能讓孩子更早地學會如何吃飯。


懶媽媽帶出的孩子更優秀?在這4個方面“偷懶”,勝過“瞎勤快”


2、讓孩子學會獨自寫作業,不再勤於監督孩子的功課

很多父母都會極其操心孩子的功課,都會極其在意孩子的學習或者孩子的考試排名,甚至有的家長會一直坐在孩子身邊陪著孩子寫作業,可是這樣的做法卻沒有讓孩子取得父母理想中的學習成績。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如此“勤快”的監督方法不僅給孩子施加了很多來自父母的壓力,更讓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學業上,自然成績進步就是一件很難的事了。而一個“懶媽媽”會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學習的方法,讓孩子找到主動學習的樂趣。


懶媽媽帶出的孩子更優秀?在這4個方面“偷懶”,勝過“瞎勤快”


3、讓孩子學會主動做事,不再勤於獎勵

有一部分父母喜歡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在孩子完成之後給予他一些獎勵,希望用獎勵的方式帶起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希望孩子能夠更加積極自覺地把事情做好,可是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這樣的做法往往只能激發孩子的功利心,讓孩子因為事情的結果患得患失,既害怕拿不到獎勵,也害怕讓父母失望。一個“懶媽媽”不會用獎勵的方式去催促孩子做事,而是讓孩子自己知道這件事情靠自己就能完成,讓孩子逐漸養成主動做事的習慣。


懶媽媽帶出的孩子更優秀?在這4個方面“偷懶”,勝過“瞎勤快”


4、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和他人的衝突,不再勤於幫孩子出面

很多父母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都會幫著自家小孩出面解決這些爭端,不是教育別的小朋友就是教育自家小孩,很多父母以為自己起的是緩解的作用,但真實的效果卻不是這樣。

這樣“勤快”的做法看似暫時緩解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其實在兩個小朋友之間埋下了更深的隱患,如果家長在孩子每一次衝突時都幫孩子解決,孩子怎麼可能從中汲取和他人交流的經驗教訓。一個“懶媽媽”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和其他小夥伴的衝突,促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懶媽媽帶出的孩子更優秀?在這4個方面“偷懶”,勝過“瞎勤快”

佳佳給大家推薦一套《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用貼近孩子生活的浣熊韋博一家的故事,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養成好習慣,塑造健全人格。通過榜樣的力量幫助寶寶從懵懂到學會自理

另一套《小豬佩奇我有好習慣系列》通過孩子們都喜歡的小豬佩奇,引導孩子養成不挑食、按時睡覺、收拾玩具、守規則等10個好習慣。同時,這套繪本的材質是防水的,採用了圓角的設計,對小寶寶來說也十分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