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之痛—杜甫篇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

房子,一直是國人的頭等大事,來看一看文人名人們的“房事”之痛吧……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陽,後遷河南鞏縣,其詩被稱為“詩史”,其人被稱為“詩聖”。杜甫出身於官宦之家,爺爺杜審言曾任國子監主簿,父親杜閒做過兗州司馬。

“房事”之痛—杜甫篇

這樣的人物,應該不會為“房事”所痛吧,可惜,良好的教育和家庭背景,使得杜甫對前途充滿了自信,所以並未像多數讀書人那樣去科考,而是像李太白那樣揹著一把大劍,遊蕩世間,廣交天下朋友。年輕時的不拘一格與放浪形骸,我們的杜詩聖吃光用光,身體健康,幾無分文……

及至35歲時,也許是感覺瀟灑夠了,杜甫才準備到京都求取功名。可惜,事與願違,也許是個性使然,也許是環境使然,此後的仕舉生活讓他一次又一次地見識到了官場的複雜與黑暗!即便是幾次為官,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芝麻小官,而且多次的天災(旱災洪澇)人禍(安史之亂),不僅領不了工薪,甚至連人身都得不到保障。

一生的顛沛流離,直到公元761年的晚年,杜甫遍訪親朋好友,求爺爺告奶奶,終於在成都浣花溪旁蓋了一座茅屋,總算是有了一個棲身的地方。

“房事”之痛—杜甫篇

風起兮雲飛揚,雨如盆兮茅房遭殃,詩聖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最終作下了留傳千古的篇章: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房事”之痛—杜甫篇

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詩聖的憂國憂民,又何嘗不是自身的“房事”之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