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明心理:上小學的孩子為什麼會厭學

都說青春期的孩子才有逆反心理,可上小學的孩子就開始厭學,肯定會成為父母頭疼的問題,小學是孩子打基礎的時候。如果孩子在上小學的孩子時候就開始厭學,上課不能安心聽講,課後無法完成作業,而且總是不想去上學,孩子未來如何發展,就成了父母最操心的問題,那麼引起小學孩子厭學的心理有哪些呢?

會明心理:上小學的孩子為什麼會厭學


第一、上小學的孩子正處在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剛從幼兒園到小學,還處在追求快樂時期,對於課堂紀律並不是很瞭解。在幼兒園的時候,上課時間較短,玩耍時間較長,到了小學學習時間逐漸增加,有些孩子很難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讓孩子產生快樂被剝奪的認識,從而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情緒。

第二、時代發展,社會進步,以至於現在很多父母都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求孩子科科優秀,樣樣拔萃,經常給孩子灌輸‘你要努力學習,你要考個好成績,不能輸給身邊的孩子’的思想。完全忘記了上小學的孩子,還處在認識世界的初級階段,父母這種填壓式的教育方式,只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而引起他這種心理壓力的原因就是嘴裡的學習,當孩子把痛苦體驗與學習這個詞結合起來的時候,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第三、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做引導,小學階段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還比較薄弱,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裡經常會被身邊的事物分散注意力。可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需要學習的東西會不斷增多,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正確的學習方法做引導,孩子就不能掌握到課堂上的新知識,更不能把以前學習的知識與新知識串聯起來。面對複雜的課業內容,孩子就會產生雜亂無章,找不到頭緒的感覺,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學會正確地引導孩子,不能只是口頭上的叮囑與督促,要讓孩子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孩子就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益處,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小學的孩子才能更積極地去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