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評「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載荷試驗」

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號上搭載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發佈最新試驗照片,照片顯示試驗搭載的棉花種子已長出嫩芽,這也是在月面長出的第一道“綠色”。最新傳回的圖片顯示,棉花嫩芽長勢良好,這是在經歷月球低重力、強輻射、高溫差等嚴峻環境考驗後,月球上長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

淺評

得知此信息之後,我很激動。

針對“自己很多問題還沒解決,跑那麼遠搞那些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事情,幹什麼?”這一個問題,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這麼說:

有很多人都這麼說,當然我們自己的事情要搞好,比如現在我們國家幾千萬人口還沒脫貧,這是應該解決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瞄準更遠的深空。

有一個哲學家說過,一個民族如果不抬頭仰望星空,只埋頭腳下的事情,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也是沒有未來的。

我們有13億人,是一個大國。我希望在我們這一代或者下一代能夠把我們這個航天大國變成一個航天強國,現在我們說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下一步我們能夠領先世界水平,那是我們這幾代人的夢想。

這次的生物科普載荷試驗的意義便極其重大,更何況我們的整個探月工程,甚至我們的火星探測……

這次的試驗標誌著在遠離地球的低重力、強輻射、高溫差等嚴峻環境裡,生物,依然可以存活!

未來,只要火箭的推力不斷增加,增加到汽車發動機對於汽車、高鐵的電機對於高鐵、核動力航母的發動機對於航母、飛機的發動機對於飛機一般,人類便可以帶更多的泥土到月球,在其上建立一個人類的基地便不再是科幻!

這樣的火箭的推力的增加是可以實現的。因為我們從鑽木取火到掌握了核技術,我們好奇的雙眼對世界的探索從未停止。

這次的生物科普載荷試驗將會給未來進一步探索宇宙,移民外星球提供寶貴的經驗。

未來,我們將立足太陽系,劍指燦爛的銀河!

淺評「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載荷試驗」

那“月面長出的第一道綠”,竟是如此迷人。


素材來源/ 微博@中國探月工程、@我們的太空微博、@央視新聞等


淺評「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載荷試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