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案”老照片:曾國藩處理此案身敗名裂


約翰·湯姆遜在天津拍攝的被淹的農田。1871年,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開啟他的華北之旅。他從上海坐船到煙臺,而後又從煙臺到天津、北京。他在天津短暫停留期間,拍攝了前一年在“天津教案”中被毀的望海樓教堂和育嬰堂等廢墟。

被焚燬的教堂。1870年6月21日,天津民眾擊斃法國領事豐大業及其秘書西蒙。隨後又焚燬法國領事館、教堂、育嬰堂及英、美教堂,打死外國傳教士、商人多人,其中法國人17名,俄國人3名,英、比、意各1名,史稱“天津教案”。事發後,英、美、法、德、意等7國軍艦集結天津、煙臺一帶海面示威,清廷面臨極大的壓力。

被焚燬的教堂。教案的發生,有兩個原因:一是當年天津天主教育嬰堂收養的嬰兒因瘟疫流行而死亡了三四十名,民間瘋傳外國修女“綁架殺死孩童作為藥材之用”的謠言,激起公憤。二是官府在調查“綁架孩童”案時,豐大業持槍威脅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要求其派兵彈壓圍在育嬰堂前的民眾,並向天津知縣劉傑開槍,打死劉傑隨從1名。


幾個男子坐在被焚燬的教堂附近。豐大業飛揚跋扈的舉動,以及“我不怕中國百姓”的叫囂,是“天津教案”的導火索。由於他的挑釁,民眾怒不可遏,才做出了殺人縱火的非理性行為。緊接著,清廷命直隸總督曾國藩與列強斡旋,查辦此案。考量當時局勢,其中的關鍵在於避免與法國開戰。

“教案”之後的教堂。在法國的要求下,曾國藩秉持“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當否”的方針,擬定了處理方案: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判20人死刑、25人流放,賠償各國白銀共計50萬兩,派崇厚為朝廷特使赴法國賠禮道歉。

被毀的房屋。這個方案傳出後,輿情認為對列強讓步太多,各級官員和民眾甚為不滿,全國士大夫對他口誅筆伐,“詬詈之聲大作,賣國賊之徽號竟加於國藩。京師湖南同鄉尤引為鄉人之大恥。”這位“中興名將”轉瞬之間變成了“謗譏紛紛,舉國欲殺”的漢奸,“積年清望幾於掃地以盡矣”。


1871年,直隸總督李鴻章。曾國藩焦頭爛額,自感“內咎神明,外慚清議”,稱病不出。他有他的難處,一味以強硬態度對待列強,未必有好結果。為了打開局面,清廷調任曾國藩為兩江總督,讓李鴻章接任直隸總督,繼續處理“天津教案”。

1871年,天津遭遇洪水襲擊。李鴻章其實並未挽回多少,只是將20人死刑改為16人死刑、4人緩刑,其餘不變。10月19日,李鴻章將16名主犯斬首;1871年1月,25名從犯被判杖刑、流放;殺害俄國人的4名犯人,經與俄領事反覆交涉,得以免死。歷時半年,“天津教案”終於了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