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真的做不了互联网?

万达真的做不了互联网?

4月2日消息,万达官网显示,网络科技集团不再作为单独的业务集团存在,其四大业务集团由商业集团、文化集团、金融集团和网络科技集团变为商管集团、文化集团、地产集团和金融集团。据内部知情人透露,万达网络科技集团自年初确实进行了重大人员调整,而且近期与腾讯系接触频繁,并有全部团队搬回北京办公的可能性。

我不知道“万达”这个词汇自从什么时候开始登上了所有媒体的风口浪尖,但我想现今媒体人关注的事情无非是两种:一是你风光的时候,二是你破败的时候。风光的时候,所有人都关注你的丰功伟绩,追捧你的成功路径(比如乐视);失败的时候,所有人都窥探你的黑暗内幕,嘲笑你的失败原因(又比如乐视)。这是观众所喜欢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媒体获得流量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互联网、自媒体发展起来以后,一篇文章的点击率成为了衡量作者成功与否的标准,也难怪很多自媒体人为了流量不惜牺牲新闻人该有的“调查取证”,信口开河与“标题党”丛生,也许他们本就不是什么新闻人,他们只是生意人而已!

我们今天来谈万达,不是来获取流量的,因为现在的万达已经过了热点的时期。同时,我们也不是来批判万达的不好又或表扬万达的好。我们只是把万达当做一个“事物”,大家一起来谈一谈、讨论一下这个“事物”过去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有好有不好,这个事物发展的本质又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讨论一种观点:优秀的人是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成?

我想回答:是!但这个结论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在没有任何内部或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历史上有很多鲜明的例子,比如著名的三国人士诸葛亮,无可否认,他非常优秀,但很多人评价他的历史结局却是失败的,间接导致了蜀国最先灭亡。归根结底,无非是他在蜀国最关键的生存发展阶段,做了一些用人上和战略上的错误。但一个这么优秀又有着卓越军事才能和用人眼光的历史人物怎么就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试想,如果他不是因为感性选择了自己的亲信当了主帅,不是因为盲目自信而选择兵力分散的战略方针,就一定可以实现保蜀甚至强蜀的长远功绩。再举个现今时代的例子,当当网李国庆,人民大学的高材生,学生会主席。在年轻时期就超前创造了当当这样一个垂直化电商的商业模式,而在发展过程中,却选择了夫妻搭档的管理模式,因为感性的忍让和迁就,间接错失了一系列明智的选择。也许他如果像马云一样早期能够理性的让其夫人相夫教子又或者自己退后让贤重新选择新的开始,互联网的格局也一定不会像今天这样,当当应该比想象中更优秀更强大。这样的优秀例子举不胜数,华为的天才李一男,百度的太子李明远等等。他们骨子里的优秀品质,原本就可以做成很多别人做不成的事情,但来自于人性本身的弱点,让结局变得不是那么的如人所愿。大家都喜欢拿最终的功绩大小来评判一个人的成功大小,就好像你考试第一,老师自然对你的评价就是最好的一样。其实人的优秀与否,并不能一概而论。是人,就会犯错,无论你是天才还是狗熊!

人归根结底是感性的动物,它不是AI机器人,什么都靠数据分析来判断,来决策,来保证结果。只要机器人有充分的后台数据,你让它开车它能开车,你让它做财务管理它也能做,你让它教人学英语它也干的很好。所有的行业对于它来说都是相通的,因为所有的事物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可以按照相应的逻辑本质去发展。并不是人们常说的,我做医生的,干不了律师的活,我做传统了,干不了互联网的活。只要你具有优秀的品质,只要你不被一些条件所干扰,你就能具备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看待一个行业,这些都能干,就像达芬奇一样,他可以精通很多专业,只是像他这样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很少罢了。

人是感性的,会被感性所误导,组织也一样,因为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它犯错的几率更大。万达就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组织,而且这个组织还很大。

五年前万达就开始做互联网了,这期间媒体就没有断过类似这样的标题,例如《“鸡肋”万达电商:3次换帅、5度转型后,王健林为何还不放弃?》、《万达电商的失败:三大致命伤导致败局早已注定》、《万达做电商失败是迟早的事,被裁的5000名员工怎么算?》等,语句中总是充斥着“为何、早已、迟早”这样的天命论的论断词,我不知道写这样文章的人是何居心,也许中国人骨子里就缺少哲学思想,缺少辩证,缺少独立思考的精神。但如果详细针对这些论调总结开来,大致有三种论调来评判万达做互联网的失败原因:基因论、文化论、人才论。

基因论:一个做传统地产的人是不可能做的了互联网的

地产是一个靠资源、靠关系、靠强执行力打造的行业,而互联网是要靠创造力、靠价值追求、靠个性、靠用户体验打造的行业。做传统地产的人是没办法深入了解互联网的。

这种论调就呈现一种潜移默化的指向:做地产的都是靠背景起家的,做互联网的都是靠自己。如果大家真是这样想的话,那无论是万达、万科、融创等等一众地产商就真的要厉声反驳了。一个成功的企业或者一个成功的人,做到能够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在消费者中有类似他们这样的声望和地位,靠的肯定都不是一个像大家所认为的“黑暗”层面。你是传统地产商也好,你是互联网平台也好,都是因为他们的领袖和组织在发展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一路拼杀出来的。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优秀品质,纯碎靠一些旁门左道成功的,它必然成为不了大众心中的品牌,只能是隐藏于某角落的闷声发大财的主。

换种思路说,互联网是个新生事物,没有人天生就是互联网的,大部分或者说所有的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进化的。优秀的人和团队都具备天生善于学习的本质。刘强东原来也是在线下卖电脑的,后来不也打造了京东;侯毅原来也是做传统物流的,后来不也创造了一个新实体—盒马生鲜。其实无所谓传统和互联网之分,这些都是做事的方式或者叫划分的行业,重要的是你是如何看待传统和互联网后面的那个词,不是非要分传统零售和互联网零售,而是“零售”这个关键词怎么做才能够让用户更好的享受购物。我相信传统出身的和互联网出身的都有可能找到“零售”的出路。

文化论:一个强调PPT文化的公司是不可能做的了互联网的

万达网络科技确实继承了万达的整体文化,强调层级汇报,强调KPI指标,强调执行力。一个原先在阿里,后来跳槽到万达网络科技的中层管理谈到在飞凡的工作状态的时候,这样描述:“比在阿里的时候还忙,每天都加班到晚上十点,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写PPT,就是在和领导开会。而在阿里也是很忙,但大部分时间是在落实和执行。”说到绩效,你如果现在百度搜索,也许还能看到关于飞凡的用户有2亿的说法。这不是谣传,这确实是为了KPI指标相关运营人员用各种方式完成的“数据”。

万达真的做不了互联网?

那你说为什么同样的文化在地产、在电影上,万达就做的很好,执行力很强,落实很到位,为什么到了网络科技就不行了。肯定不是文化问题,只能说万达优秀的文化并没有被继承,后期所呈现出来的变异的文化却被网络科技发扬光大了,说白了就是文化变了味。一个从各种大小企业挖来的几乎六千人的团队,才一两年的时间,你说这样的组织是有文化的,没有人会信。像华为或万达商业成立超过二十年才勉强称得上有组织文化的企业。

人才论:请的人不行

万达网络科技频繁的更换CEO的消息,给了很多媒体人这样的口实依据,外请的那么些管理人才没有能力解决万达网络科技的发展问题。我们试着翻开万达网络科技离任的和现任的很多高管名单,可以发现,从表面上看,这些高管可都有着漂亮的职业背景,大都是国际国内互联网界的知名大公司出来的,而且职级都很高。如果你让有经验的资本界人士去评判这样一家创业公司,他应该也会觉得这样的团队创业成功的几率更高。

就连一个曾经接触过万达网络科技的咨询界专业人士也曾私下评论说:在职场,有这么一群职业人,他们都有光鲜亮丽的履历,高学历,高端外企工作背景。他们靠着这些外表很容易就给国内一些民营企业造成一种假象,而其实他们也就是一些高端的“职业混子”。靠着一张嘴皮子走遍天下,思想都是漂在云端的,从内心里从来都瞧不起阿里瞧不起腾讯的,总觉得还是外企最牛逼。但却从来没有脚踏实地的为企业做点落地的事情,他们只是想靠着仅存的那点“外表”赚点养老的钱。

无论别人怎么叙述万达网络科技那点人的故事,但我总相信六千人中,肯定有真的优秀的人才,也排除不了某任CEO就很优秀。但一个人或几个人优秀打不了胜仗,没有人否认王健林肯定是个绝对优秀的人,他也想做成这件事,就像马云也想做成“微信”一样,最终的结果肯定不是人的问题。

有人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文化,文化的造就慢慢就塑造了这些人的基因。无论是人,还是文化,还是基因,它们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圈子,就好比香港电影寒战里讲的,一个人的叛变无非是四种因素作用:钱、权、家庭、个人。钱、权、家庭都是围绕个人的一些外在表象,最重要的还是个人有没有认清自己是谁。没有认清,这些表象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

一个优秀的人,想要干成一件事情的本质决定因素是什么?我们还是拿AI机器人的例子来说,一个AI机器人,如果我们给它输入一个项目的所有数据,那么它就肯定可以帮你完成项目成果。但项目关键成功并不是所谓的数据,我们提供给它的数据也就相当于每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资源一样。资源都是可以借助外力来搜索收集的,无非就是靠钱、靠关系、靠能力,这些优秀的人和组织都不缺。这些“数据”输入机器人之后,要想成功,本质决定因素还是要看机器人的运算逻辑设置是否正确。机器人的运算逻辑就相当于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一个组织决定一件事情的判断逻辑。运作逻辑错了,无论你输入什么样丰富的数据,结果都是失败的。判断事物的方式方法偏了,无论你有多少钱、多少资源,你都做不成这件事情。

失败并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你从根本上就错了。

万达的错也许就在此!

2017年,万达网络科技启动了一个项目,找一家咨询公司帮助他们梳理品牌的核心价值和使命(是的,2017年,他们自己还未找到出口)。在项目调研的过程中,相关项目的人发现万达网络科技的模式找不到参照物,找不到哪怕类似他们模式的企业,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有人说,它既像美团、又像口碑、也有支付宝,还有饿了么,但他们内部高层一致否认,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参照物,我们要做的事情比他们大的多的多。有人曾经问他们其中产品部门的一位高层,你们的产品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他的回答验证了我们的判断:很多互联网的平台,比如新美大、饿了么、口碑、携程、58等,他们都没脱离互联网的基因,需要烧钱把用户群做大,随时随地可能就崩盘了。这样的企业很多时候追求的是先做成一个大家都能用的产品,通过这个产品或APP实现企业的价值。我们的想法不是简单做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市场体量太小了,最多也就是几十上百亿。这些企业都不是我们想要做的东西,只要能够改变实体商业的东西,我们都要做,做成一个体量比现在万达还要大很多的商业体,它就像从万达原有基础上长出来的一颗苍天大树,万达原有的东西只是一个地基罢了。

万达真的做不了互联网?

听了这样的说法,也许马云在十年前也没有这样想过:我不想做淘宝、不想做支付宝、不想做口碑、不想做钉钉,他们的量都太小了,充其量也就几十上百亿,我想直接做个商业体,可以打通世界的购物体系,做个几千上万亿美元生意的企业。

人一旦什么都想要或者梦想超出现实的时候,就会迷茫,但心理上却不会觉得自己迷茫,而是觉得自己清醒的很。

万达网络科技的错也许在于,他太有钱了,他觉得有钱可以办成很多别人办不了的事情,招很多很牛很贵的人,在很好的地段办公,买很多好用的资源;他太有权了,他可以靠着以前的威望去拉拢很多兄弟来帮忙,找到很多国际大佬来站台,让合作伙伴给点面子,帮着做点事。他们自始至终没有去想清楚一件非常简单事情就是,网络科技到底给他所面对的用户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它帮助大家去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从来没有从产品经理的思维角度去思考,而更多是站在自己优越性的角度去思考。就像他们内部很多人有一句口头禅一样:“如果这件事,我们万达做不成,就没有人能做得成。”自信,充斥在所有人的头脑里,这是好还是坏?

人一优秀,往往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就像孙悟空一样,觉得可以打败所有人,当上玉皇大帝。它永远也想不到会有个如来佛祖,轻而易举的就让他翻不了身。但现实社会中成功的往往是这些人居多,并没有什么先天优势,没钱没资源没权利。这些人反而会更理性,而且会带有自己的梦想追求。对优秀的人来说,他们不存在梦想,他们只存在功绩,因为所有的梦想都可以达成,没有敬畏心。这也就是为什么雷军说,他以前出门都是头等舱、五星级酒店,做了小米之后,就经济舱住连锁酒店。这不是节俭,这是对做小米有敬畏心,他是奔着追求去的。

万达是一个人,带有强烈感性色彩的人,带有强烈成功色彩的人,且非常的自信。这些人所具有的非理性因素蒙蔽了它的双眼,看不清路,但它觉得自己可以冲,因为它觉得自己有钱有经验,有别人没有的很多东西。只要冲,就一定可以冲过去,杀出一条血路。但没想到的是,冲的过程中到处碰壁,这些钱和经验都没有以前那么好使了。但如果有人告诉你,你把这些钱和经验都丢掉,就可以冲出去,那也是骗人的。钱和经验肯定是可以帮助你冲的更快,只不过需要你把蒙住双眼的东西扯下来,看清路,踏踏实实走下去,做个优秀的“人”应当有的选择就可以了。

也许不是万达做不成互联网,也不是贾跃亭做不成乐视,只是他们现在败了,所有人就想当然的认为他们成不了。人性本身的弱点就像恶魔一样,突然在他们关键的时刻跳了出来,蒙住了他们的双眼,所以他们败了,被万夫所指,如果他们没败,也许要被万夫追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