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安防:把人像汽車一樣管理

尋找停車場道閘、樓宇對講、智能鎖、視頻監控等安防產品請加關注私信安防工程師!!!


God’s eye,又叫“天眼”,是最近兩年《速度與激情》裡的重要角色。在第7部中,只要輸入一個人的名字,它就可以通過在全球的監控錄像、手機以及各種終端設備上進行大量採集數據,再通過信息檢索、人臉識別等技術找到這個人。而在《速8》中它更是可以通過實時調用路口的監控、ATM上的攝像頭來監視人的一舉一動。

這種基於位置的可視化分析技術在好萊塢電影中已經被“玩膩了”。《生化危機》系列電影中只要主人公進入“蜂巢”便會顯示“蜂巢”的三維模型,顯示監控系統檢測到了主人公的存在。《諜影重重3》中傑森·伯恩的行蹤就是通過各種攝像頭被發現的。試想,當一個系統可以隨時調用包括公共交通、城市電力、電子監控、銀行系統、警察系統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時將包括個人的醫療記錄、犯罪記錄、甚至上網閱覽內容和輸入習慣等所有聯網信息進行分析和整合後,那麼任何人在計算機面前都是“透明”的。

這項技術,已經被應用在了安防行業。

安防行業:藍海還是水坑?

安防,也就是“安全防範”的縮略詞。中國的安防產業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比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大約晚20年。改革開放以前,由於受經濟發展的限制,中國的安防主要以人防為主,安全技術防範還只是一個概念,技術防範產品幾乎還是空白。可僅僅過了三十多年,安防行業已經向規模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預計到2020年,安防企業總收入達到8000億元左右,年增長率達到10%以上。此外,隨著人工智能產業化的加快落地,民用安防產品將得到快速發展,至2023年,安防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

AI+安防:把人像汽車一樣管理

市場裡的玩家都有哪些?目前,在整個安防行業上下游環節的參與方分別包括:上游,包含了視頻算法提供商、芯片製造商、圖像傳感器、鏡頭模組等其他核心零部件;中游,包含了硬件供應商、軟件服務商、系統集成商、運營服務商;下游,為終端行業應用,涉及政府、行業、民用等領域,涵蓋公安、交通、金融、學校、出入等方向。

由於目前整個安防行業正向全面智能化高速轉型,在這其中將蘊含巨大發展契機。也難怪最近那麼多IT公司扎堆進入搶佔份額。

比如華為。

今年8月份,華為在廣州一口氣發佈了針對人臉、人體、車輛和車牌的30多款新型星系列攝像機,以及一個輕量雲解決方案。宣佈正式進軍安防行業,並將其上升到了公司的“戰略業務”層面。

傳統老牌公司也不甘人後。目前安防領域已經有海康和大華兩大巨頭,在2017年,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兩家便佔據了43%的市場份額,營收過百億,淨利在十億以上。在其他公司還在摸索AI安防的經營之道時,這兩大巨頭已先人一步,進行“AI +安防”的戰略部署。

AI+安防:把人像汽車一樣管理

2015年,海康推出基於AI深度學習技術的“獵鷹”、“刀鋒”結構化服務器。2016年又發佈“深眸”攝像機、“超腦”NVR、“臉譜”人臉分析服務器等多款AI系列產品。此外,海康還與最大的人工智能芯片GPU的生產商英偉達,以及計算機視覺芯片的行業黑馬Movidius形成了合作伙伴關係,繼續深挖AI安防行業。

至於大華,他們也是從2015年就開始進行AI安防的探索。在2016成立了芯片、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先進應用四大研究院,研發了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異常行為分析、高密度人群分析等前後端產品,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2017年,大華又發佈了多款“睿智”系列視頻結構化服務器。

留給創業公司的空間還有嗎?

對於這點,成立於2018年的AI安防領域新手——澎思科技的CEO馬原認為安防行業已經由單純講算法、講技術的學術化階段進入到商業化落地為主導的產業化階段。澎思科技於2018年9月獲得千萬級別天使輪融資,由洪泰基金領投、洪泰智造跟投,其核心技術包括計算機視覺和物聯網技術。作為一個 AI 創業公司,公司以基於深度學習的計算機視覺技術為突破口,深耕安防等垂直行業,針對用戶需求深挖場景,重視應用落地,致力於為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小區和安檢分析等領域提供優秀的 AI+IoT全產業鏈技術和軟硬件產品解決方案,推動AI產業化落地進程。

護城河:商業落地能力

AI安防並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隨著各種與AI相關的安防產品、技術和方案逐漸增多,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由於把AI應用在安防上的成效一目瞭然,因此安防成敗的關鍵就是落地效果以及能否持續創新發展。很多消費者對AI產品的功能還存在質疑的態度,原因在於市面上大多數AI產品被當成炫技工具,要麼過度宣傳,要麼技術不穩定,並不能為消費者帶來便利。因此,在技術與產品沒有成功結合之前,做出來的AI產品並沒有解決行業本身的問題,也就不被消費者所接受。

比如,有的公安覺得AI無所不能,對它的期望值很高;有的老民警卻對這個嗤之以鼻,根本就不願意嘗試。

應用效果差強人意是一方面,模式擴張是落地難的另一個方面。安防既不是一個to B的行業,也不是一個to C的行業,而是一個to G(government)的行業。這就意味著,客戶是關係驅動型,而且很難搞定。

特別是在安防這個領域又全是大客戶,可能預算不少,但是每家需求都不一樣。即使搞定了客戶,項目的實施週期也很長,政府回款的週期也很長。再加上安防是個區域化的工程,各個區各個縣用的系統都不一樣,市場非常碎片化,產品也就很難形成網絡效應。

不過,也正是因為“非標”,小公司才能存活下來。在澎思科技看來,安防行業信息化以及基於IT架構的開放解耦是業界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於初創公司來說,只要能為最終用戶提供優秀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切切實實的為用戶解決問題,客戶最終會選擇澎思,而廣大的安防渠道認可澎思,願意跟澎思合作也只是時間問題。

未來的趨勢:開放生態

安防產品在許多行業中都有應用,主要分為兩類:平安城市、智能交通、司法監獄等主要由政府使用的行業;智能樓宇、金融行業、文教衛等關注民生項目的行業。而後者,對於安防行業來說更加市場化,標準化程度也更高。

比如汽車駕駛。智能駕駛是汽車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智能汽車所有的技術當中,基於視像的技術是比較突出的,通過視頻監控,可以實時分析路況、車輛及行人信息,基於分析的結果汽車可以做出有效的、及時的反饋,而圖像傳感器的性能也決定了傳輸圖像質量的高低,沒有高質量的圖像獲取與傳輸,就很難保證視頻分析的的準確性,這兩點對於智能汽車來說非常重要。而安防行業在視頻監控、傳輸和分析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所以安防企業往汽車行業靠攏是大有必要的。

再比如新零售。從百貨商店、連鎖商店和超級市場,再到無人零售,安防技術必不可少。從防盜防損,到零售精細化管理,再到基礎設施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新目標,都是以物聯網技術、圖像智能分析技術、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在原有防盜防損基礎上的應用與延伸,這也是目前安防產品技術發展新動向。安防正在拓展細分領域新應用中不斷嘗試。

如果說安防是江湖,那麼可以說草莽時代已過。那個低門檻,魚龍混雜的模擬監控時代,已經漸行漸遠。在優勝劣汰中殺出的勝利者,利用深度學習密鑰,劃開了人工智能時代帷幕。如今的安防市場,是技術和資本玩家的天下,有著較高的准入門檻,更多的是比拼綜合實力,優質的產品是發展的基石,落地的渠道是成長的關鍵。“做安防,就意味著不能有短板。”澎思科技馬原認為,隨著5G技術的成熟,安防技術將全方位地進到我們生活之中。(文/ 獅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