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豬”事不順的雛鷹農牧董事長髮聲:資金鍊有所好轉

独家丨“猪”事不顺的雏鹰农牧董事长发声:资金链有所好转

雛鷹農牧(002477,SZ)董事長侯建芳微信朋友圈的最新動態,仍停留在2017年4月4日。這一天,他轉發了一則名為《八個故事,八種智慧(句句入心)》的雞湯文,並感嘆道:“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仔細想來,人活著,越簡單越輕鬆。”

如今侯建芳的處境,似乎恰如其轉發的內容所言:“生活不容易”。2018年,侯建芳掌舵下的“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可謂諸事不順:公司相繼出現債務違約、難以償還銀行貸款、對外高息借貸、資產遭查封等情況。侯建芳本人所持公司股權也悉數遭到凍結。

近日,雛鷹農牧的一紙公告又將讓其陷入輿論漩渦。1月30日晚,雛鷹農牧宣佈業績鉅虧29億元~33億元。而鉅虧的一則原因讓人大跌眼鏡:由於資金緊張,雛鷹農牧因缺錢,飼料喂得不及時,大批生豬被活活餓死。

外界對此一片譁然。“雛鷹農牧究竟餓死了多少頭豬?”網友們一系列的疑問接踵而至。

2月1日,侯建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稱,因信披等原因不便做過多回應,但網上有人故意斷章取義,很多都是“瞎猜”的,但其並未給出明確的數字。對於公司的資金狀況,侯建芳表示:“目前已經有所好轉。”

事件去年已爆發

“(餓死生豬)這個事,去年媒體都已做了報道,我們披露的公告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侯建芳對記者表示。

此前因面臨債務危機不得已以肉償債,再到如今自曝大量生豬被餓死,這讓雛鷹農牧再度陷入輿論漩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實際上,去年底,上市公司在河南的一些養殖場就被曝出有生豬被大量餓死的情況。

去年12月中旬,河南電視臺曾報道,河南省新鄭市當地10多個與雛鷹農牧有合作的養殖廠因缺少飼料,出現大量豬仔被餓死的事件,而飼料應由雛鷹農牧提供。

1月31日,《新京報》報道稱,包括三門峽市在內的河南多地均有發生雛鷹農牧餓死生豬事件。

不過,到底雛鷹農牧有多少生豬被餓死?到目前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

從媒體報道來看,被餓死的生豬多為與雛鷹農牧有合作的養殖戶飼養的生豬。

近年來,雛鷹農牧正在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雛鷹3.0模式,並發展了大量養殖戶。

所謂雛鷹3.0模式,簡而言之,是指雛鷹農牧各地的分公司先行墊付農戶養殖生豬的仔豬、飼料,並提供培訓和技術指導;合作社負責對豬舍等生產設備進行管理;農戶負責養殖。豬養大了,農戶直接賣給雛鷹農牧,扣除前期墊付的費用,剩餘部分歸農戶所有,這部分被稱為代養費。

不過,農戶只能喂來自雛鷹農牧的飼料。由於雛鷹農牧擁有飼料生產業務,一般情況下,其提供給農戶飼料並不成問題。但隨著雛鷹農牧去年以來資金鍊惡化,沒錢買糧生產豬飼料,飼料難以及時向養殖戶供應,導致生豬被餓死。

《新京報》報道還稱,早在2018年4月,就有養殖戶隱約感覺到雛鷹農牧出現問題,“一是當時的飼料,從以前的足量供應變為計劃供應,供應量減少。二是代養費的支付不斷拖延。”

豬價下滑致雪上加霜

2018年以來,國內豬價的波動,也讓雛鷹農牧的問題加劇。2018年雛鷹農牧預虧29億元~33億元。這背後,除提計了超8億元的資產和商譽減值外,大部分要歸咎於豬價下滑。

有養殖戶對媒體回憶稱:“印象中,雛鷹農牧的豬飼料供應不足,是從2018年10月開始加劇的。”

2018年8月,國內多地出現非洲豬瘟疫情。受疫區封鎖、禁運等因素影響,2018年國內生豬養殖行業業績普遍出現大幅下滑。

行業龍頭溫氏股份,預計2018年公司淨利潤為39.5億元~42億元,同比下滑37.79%~41.49%;牧原股份預計2018年公司淨利潤為5億元~5.5億元,同比下滑78.86%~76.75%;2018年前三季度,正邦科技淨利潤下滑91.38%。

業績預計鉅虧,雛鷹農牧公司稱,“受非洲豬瘟等影響,2018年末公司生豬養殖成本高於生豬銷售價格”。

“2018年生豬行業出現養殖成本高於銷售價格的情況確實大量存在。”卓創資訊生豬行業分析師王亞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嚴禁生豬跨區調運等措施,東北、河南等生豬主產地的生豬隻能在當地消化,局部出現供過於求,當地豬價嚴重低於全國均價的現象。

雛鷹農牧的生豬養殖業務主要集中在河南、吉林、內蒙古自治區等地。截至2018年10月31日,公司在上述三地有200多家合作社。

2018年上半年,雛鷹農牧生豬銷售單價為933.48元/頭,銷售成本為1184.93元/頭,處於賣一頭虧一頭、入不敷出的狀態。

陷資金鍊危局不惜高息借貸

雖然受到去年豬價跌幅明顯的影響,但2017年雛鷹農牧就存在淨利潤大減、扣非淨利潤為負、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大降的情況。財報顯示,2017年,雛鷹農牧淨利潤為4518.88萬元,同比下滑94.58%,扣非後淨利潤為-3.05億元;同期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0.76億元,相比2016年末的18.01億元,大幅下降。

2018年下半年,雛鷹農牧資金鍊開始加速惡化。雛鷹農牧2018年半年報顯示,彼時公司賬上的貨幣資金高達23.71億元,但僅僅3個月後,截至2018年9月,公司賬上的貨幣資金就只有12.9億元,較2018年初的26.88億元,大幅下降52%。

去年6月~9月,雛鷹農牧賬上的貨幣資金快速流失,同時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償債壓力。以2018年9月為起點,公司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38.53億元,其他流動負債26億元,負債合計超過60億元。

到2018年10月,雛鷹農牧就已經開始還不起錢了。據上市公司披露,彼時在公司未結清信貸信息中,不良類貸款2筆,餘額1.27億元;欠息11筆,餘額1477.36萬元。

在此之前,為籌集資金,雛鷹農牧甚至不惜高息民間借貸。

2018年6月,雛鷹農牧向自然人任常軍借款2500萬元,借款期限為1個月,月利率為3.5%(年化利率達到42%),侯建芳等人對該借款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後雛鷹農牧因未完全償還本金被任常軍告上法庭。

“目前,公司的資金鍊狀況已經有所好轉。”侯建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據悉,目前雛鷹農牧正在尋求與正規的金融機構進行溝通,希望銀行等機構不壓貸、不抽貸,及時續貸;另一方面,公司加快存貨的售出、處置資產,補充現金流;此外,雛鷹農牧還希望政府介入引導協助,通過引入戰略投資人等解決目前的困局。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