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华为的第一个1亿,是怎么来的?

任正非创立华为时,已经年过40。创业之前,任正非在体制内当正团职军官,下海是因为中央宣布大裁军,不得不转业。

1987年,任正非到深圳南油集团做贸易,在一次交易中,被人骗了200万,又不得不从南油辞职。之后,在一间民居屋里起步,创办华为。任正非也成为深圳最早的一批小老板。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华为的第一个1亿,是怎么来的?

1987年的深圳,有一个巨大优势——这里是特区,不但毗领香港,而且在关税上有优惠。这个时期的华为,也有一个特点,就是什么贸易都做,只要赚钱。

很快,任正非接触到了一个产品,叫小交换机,他发现内地对这个产品的需求很旺盛,至此华为进入了通讯领域。于是,做贸易的华为,拿到了香港鸿年公司的代理权,专注做这类产品的代理。

任正非决定以采购散件为主的方式,自行组装小型交换机,再向市场出售,这样利润更高。同时开始建立华为品牌。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华为的第一个1亿,是怎么来的?

1989年,任正非推出24口小型交换机的全新定价策略。在当时,那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价格。一方面,华为成功了,华为获得大量订单,收到大笔定金。另一方面,这也差点把华为逼入绝境。

由于市场上这种类型的小交换机需求太大,导致采购不到散件。因此,大量已经交付订金的订单,无货可发。为了不让华为在客户面前信誉破产,同时也彻底打开小交换机的市场,任正非在1990年再下赌注,决心对这款名叫BH01的产品,全部自行开发软件和电路。

当时,华为有个6人小组来研发这个项目。不过,当时的华为缺乏基础的研发环境,连基本的测试设备也没有。工程师们不得不使用人工通话和肉眼观察的方式,检测外加工电路板的质量。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华为的第一个1亿,是怎么来的?

在这件事上,任正非回忆起的关键点是:华为当时不仅使用了所有利润来投资这项研发,还把客户预订小交换机的钱也都投了进去。如果1991年,这款产品无法供应市场,华为会破产。结果,任正非和华为赢下了这场赌局。

这款叫做BH03的交换机,不仅成功推向市场,而且受到认可。这件事,大大剌激了任正非和华为投入研发的积极性。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华为的第一个1亿,是怎么来的?

但是,BH03只是一台能带24门分机的小总机。利润更好的设备,是带更多分机的大型交换机。当时,华为只以代理的形式来做。很快,任正非引进了郭平和郑宝用两位电信方面的专业人才,连续开发了带48门分机的HJD48,带256门和500门分机的两款产品。

终于,华为成为小交换机市场上,具有全系列产品的一个完整供应方。这也让华为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用户交换机生产企业,1992年销售额一举突破1亿元,这成为了华为的第一桶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