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寧故事會:第203篇一封特殊的感謝信

近日,一位在縣醫院內三科住院的80歲老太太,把一封親手寫的感謝信交到了醫護人員手中。她在信中寫道:“我是肺癌患者,得癌是個不幸的事。但有幸的是我遇到了本科的三位好大夫,主治大夫劉驥飛和放療室的宋宏偉、袁夢。他們笑臉服務,耐心交流,如一縷春風,似一杯暖茶,沁人心脾,使我戰勝疾病的信心倍增。

丰宁故事会:第203篇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在四十天的放療中,劉大夫每週和我交流病情,及時發現放療的副反應,對症下藥進行調理,盡力減輕我的痛苦,使我順利完成了放療。還有袁夢,宋宏偉二人對患者貼心服務,對年老體衰動作遲緩的病人耐心等待,並安慰說:‘別急,慢慢上床,人都有老。’這溫暖的話語讓人深受感動。他們的素質和修養,讓我肅然起敬。我在此由衷的感謝三位醫生,感恩他們的辛勞。”

丰宁故事会:第203篇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作為從醫二十多年的我來說,也是深有感觸的。隨著醫學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生的人文關懷有時比醫療更重要,畢竟醫學的發展遠未達到解決一切疾病的時候。“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總是去安慰比治療更能體現仁愛。

行醫,修身,仁愛本質上是通的。醫乃仁術,古今一理。從醫,活人之事。因而註定了行醫者永遠是“點自己的火煮別人的飯”,在發光發熱中昇華自己的靈魂。

醫生和人文醫學千萬不要走的太遠了,反而忘了當初出發時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