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威集团跌停受交易所问询,中证金持仓惨遭血洗

红刊财经 惠凯

12月23日,网易财经的一篇重磅报道,直接导致信威集团股价当天跌停并紧急停牌。26日,信威集团再度宣布全天停牌,理由是收到了交易所问询。

对于信威集团,红刊财经记者发现自2015年以来,虽然东吴证券、兴业证券等多家券商对其一致唱多,但从2015年6月以来,信威集团的股价却是“跌跌不休”。此次,重大利空消息,不仅让经历近半年平台整理的信威集团股价突然跌停,更使股灾中救市进入的中证金在内的多家机构被进一步深套,损失惨重。

信威集团跌停受交易所问询,中证金持仓惨遭血洗

一则报道引发股价跌停

网易财经的《信威集团隐匿巨额债务,神秘人套现离场》文章称,自2010年神秘商人王靖控制信威集团后,为这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带来了柬埔寨电信业务,让其迅速扭亏为盈,并于2014年成功借壳上市,并在尼加拉瓜等多个第三世界国家开展业务,相关收入占公司年总营收90%以上。然而网易财经调查发现,信威集团在柬埔寨的“合作伙伴”柬埔寨信威,是信威集团境外子公司,因经营不善背负巨额债务。而这些负债担保方,无一例外为信威集团和子公司。与此同时,信威集团部分神秘股东,已经通过减持套现巨额财富。对于本次报道内容,网易财经称,是“历时三个月,辗转柬埔寨、香港、北京和上海四地后”得出的结果。

该文章一经发表后,不仅迅速引发相关媒体跟风报道,且信威集团股价也因此在当天午盘开盘后不久跌停。随后信威集团宣布紧急停牌。25日下午,信威集团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要求公司就网易财经报道中提及的问题作出核实,尤其是关于公司实控人王靖的身份问题、股东套现问题作出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信威集团股价此次跌停价为14.6元/股。而公司实控人王靖曾在2015年7月29日将持有的4亿股质押给国家开发银行,占总股本13.68%,当时的收盘价为38.4元/股。据网易财经计算,该笔质押股权的平仓线为15.08元/股,并据此认为信威集团的质押已经跌破平仓线。对于网易财经的质疑,信威集团在26日晚间作出回复称,“王靖持有的被质押股票未跌破平仓线,媒体文章描述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王靖已做好确保及时补充担保物的准备”。就此内容,红周财经记者咨询信威集团董秘办,一位工作人员接到来电后表示,稍后会联系记者作出说明,然而截止本文发稿,对方仍未作出回复。

资料显示,信威集团成立于1995年11月,原为大唐集团旗下核心资产,先后创造SCDMA、TD-SCDMA等多项国家和国际无线通信技术标准。2007年,信威集团也曾冲刺A股上市,但遭发审委否决。2007年至2009年,公司出现连续亏损。2010年,神秘商人王靖入主信威集团,大唐集团减持退出。随后,信威集团的业绩神奇扭亏为盈。

2013年9月,A股上市公司中创信测发布公告称,中创信测以268亿元价格通过向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东购买其持有的信威通信96.53%股权;同时,中创信测向不超过10名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资40亿元。至此,信威集团实现借壳上市。

届时,41岁的王靖,通过信威集团的借壳上市,在胡润富豪榜上的排名蹿升至134名。

信威集团跌停受交易所问询,中证金持仓惨遭血洗

券商研报逆势吹捧

对于借壳上市的信威集团,2015年12月以来,以东吴证券、海通证券、兴业证券为代表的机构,连续发布了21篇正面评级的研报,然而让人失望的是,券商研究机构的积极努力依然不能阻挡信威集团股价的持续下跌。

在这21篇研报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东吴证券分析师徐力撰写的《信威集团:大国崛起的侧面(二),人中龙凤》。在该研报中,徐力先列举了信威集团的多项“重大工程”,譬如卫星项目、尼加拉瓜运河、乌克兰发动机等,并表态“运河项目正在顺利进行”。 徐力在研报中表示,“上面的每一个项目,都是难度极大,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烧不死的鸟是凤凰,烧的死的鸟就是烧鸡’。大国崛起,各个侧面都是要构建,至于资本市场,无需担心,跑得快,来的也快。最重要的是,说出来的豪言壮语,逐步兑现,欣喜的发现,兑现正在过程中”。

“买信威集团就是买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信念”,面对信威集团“跌跌不休”的股价,徐力在9月初发表研报时表示,虽然有多家小非股东减持,但股价预计将在今年3~4季度见底,然而也就在其看多的研报发表以来,信威集团股价又跌去了约3.5元/股。

除了徐力的大力唱多,多次看好信威集团的分析师还有海通证券的朱劲松、兴业证券的唐海清和王奕红等人。对于他们的集体看多,记者多次拨打徐力和朱劲松的电话,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其看多的理由,但截止本文发稿,却未能拨通。

表1 自2015年12月以来,吴证券、兴业证券等机构多次发布看多研报

信威集团跌停受交易所问询,中证金持仓惨遭血洗

信威集团跌停受交易所问询,中证金持仓惨遭血洗

持续下跌,或致中证金亏损超过4亿元

去年以来的持续下跌已经使投资信威集团股票的机构全线深套,如今,一则报道引发的跌停,更使得这些被套资金的亏损进一步扩大。

数据统计显示,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共有16家机构持有信威集团股票,持股总量达34377.929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高达21.07%。在这些持股机构中,不乏有知名公募基金和国家队。如,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证金”)持有信威集团3399万股,占流通盘的2.08%,天启520号中创信测定增项目信托作为私募机构,持有1735万股,占流通盘的1.06%,全国社保基金110组合持有流通盘的0.83%;前海开源基金通过旗下的前海开源高端装备制造灵活配置和前海开源大安全核心精选灵活配置两只混合型基金总共持有327万股,占流通盘0.2%,华泰柏瑞基金持有270万股,占流通盘0.17%。

在这些机构中,除原有大股东外,2015年股灾期间为救市而进入的中证金受伤最为惨重。资料显示,中证金增持信威集团股票大约在6~8月的“股灾”期间,在2015年3季度末时,其持股已达5338万股(目前持股为3399万股)。如以信威集团在股灾1.0时的股价最低点为标准,则当时中证金的最低增持成本至少在29元/股左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信威集团股价自2015年6月高点的63.95元/股下跌以来,一直没有像样的反弹,至上周五收盘时,其股价已经下跌至14.6元。

从信威集团股价走势来看,虽然其在2015年4季度有过一波反弹,反弹价最高也曾达到28.45元/股,而假设在那次反弹中,中证金能够成功高位减持2757万股,则余下的股票截止目前也亏损14元/股,整体核算下来,亏损至少在4亿元以上。而如果中证金未能减持,只是分仓2757万股让别的机构代持,则所持的5338万股则至少亏损额度将超过7亿元。

出现如此重大损失,凸显出机构对投资标的选择标准问题。一家上市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通常公募基金买入个股有着严格的选股和建仓标准,通常需要三家以上券商共同看好。在看好信威集团的机构中,目前主要集中在东吴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和兴业证券中。记者咨询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对方表示,公募基金的选股标准实际操作中未必这么严格。“只要投研团队看好,过了投委会就行了”,浙商基金的一位人士表示。另一位公募基金人士也回复称,通常公募建仓是先有选股策略、再选择个股,“基金经理也会参考券商研报,也是图个心里安稳”。

表2:截止三季度,持有信威集团股票的部分机构投资者

信威集团跌停受交易所问询,中证金持仓惨遭血洗

信威集团跌停受交易所问询,中证金持仓惨遭血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