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告訴你,你為何會變成“韭菜”?

“韭菜”這詞可不是形容食物的,而是用來形容在投資市場虧錢的散戶。許多人不明白自己是奔著賺錢的心去的,為什麼最後卻論為了被“割”的命。其實,你是投資者還是“韭菜”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一篇文章告訴你,你為何會變成“韭菜”?

圖片發自簡書App

part1 在高點入場

“韭菜”和“接盤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是容易被表象迷惑。

當廣場舞大媽都知道買股票可以掙錢的時候,你覺得這是一個掙錢的機會,於是一進入市場就買買買!

結果沒過多久就跌跌跌,跌跌不休,跌的你開始懷疑人生。

接盤俠也是在市場最瘋狂的時候入場。這點看看房地產市場就知道了。

這兩年家人一直催著我買房:“你25週歲了,還不買房。和你一樣大的早就買了!”

兩個月前因為家裡逼我買房,我和家人還大吵了一架:“現在房價是虛高的,絕對不會再漲了,我不急。我猜肯定會跌!”

“跌什麼跌,你小姐剛買了房就漲了10萬,以後房子只會越來越貴,你自己有錢總是不買,你算算這10萬塊你是不是又丟了?”

結果大家都看見了,我小姐的房子還沒拿到手,就賠了首付的錢。

上帝讓人死亡必先讓人瘋狂。無論韭菜還是接盤俠,錯就錯在盲目跟風,一進場就買買買!

part2 心理素質差

雖然這麼說可能會被一些人噴的體無完膚,但我還是這麼寫出來了。

很多人之所以是“韭菜”,和市場真的沒有多大的關係,他們被割完全是過不了心裡的那道關。心裡隨著小道消息、k線圖而起起落落。

股票漲了驚慌失措,跌了又手足無措。

最近我所在的很多群和論壇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股票:“跌成這樣,要不要割肉?”

“我今天割肉離場了,虧了4萬8千”

"xx老師,我要不要抄底"

關於割肉這點,我的建議是不割。至於抄底,也不要去抄。現在的股票價格非常低,許多人都摩拳擦掌準備抄底了,但底在哪,你永遠不知道。

縱觀歷史,那些投資大師也因為抄底而一朝回到解放前:

格雷厄姆,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格雷厄姆在1931年抄底——最終破產。

費雪,1929年抄底,幾天賠了幾百萬——最後一貧如洗。

香港知名股評曹仁超,1974年7月港股跌至290點後撈底,拿全部積蓄50萬港幣抄底和記洋行,該藍籌股從1973年股市泡沫的43塊一直跌到5.8。老曹全倉買入。結果後來5個月,港股再度跌至150點。和記洋行跌至1.1元。老曹最後斬倉,虧損80%以上。

part4 操作頻繁

韭菜大多數的時候都盯著k線圖,打探著的消息。韭菜大多數的注意力都放在k線圖的漲跌上面,心情隨著k線圖而潮起潮落。

漲了欣喜若狂,跌了垂頭喪氣。這就導致了頻繁的買進賣出。不說其他就說頻繁的買進賣出所產生的手續費用,就是一筆很大的費用,它在無形中加大了你投資的成本。你每一次頻繁的買進賣出,都在給交易所做著貢獻。

part5 喜歡扎堆、盲目信任“大溼”

經常有讀者看了我的文章以後,給我發信息“帶帶我”,然後,我一臉懵逼的回覆“你說啥?”他會告訴:“我小姐姐你買了什麼基金,你在買的什麼股票啊?小姐姐有沒有一個可以推薦給我的?”

說真的,我看了這個問題以後,我真的是不知道該怎麼去回答,最後都直接選擇了無視。

許多人之所以淪為韭菜,就是因為喜歡扎堆,喜歡聽信一些大師的言論。沒有自己的思想大師推薦什麼,大家說什麼好就買什麼。

part6 不學習不反思

有的人是新韭菜,而更多的人則從新韭菜淪為了老韭菜,有的人被割了以後變成了投資者,更多的人是在韭菜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牛頓曾經說過:“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我們這一代的人相對於巴菲特他們而言是比較幸運的,因為我們可以借鑑他們成功的經驗,可以向巴菲特、格雷厄姆、查理芒格等很多投資大師學習,他們的經驗都已經寫成了書,而這些投資的方法和技巧卻在書架上,很多的人卻不去學習。只是去看一些公眾號,別人寫的一些文章,就覺得自己已經懂得了很多,已經很牛逼了。

很多人成了韭菜,究其原因就是有的人不善於總結自己的錯誤,在一個地方可以摔無數次的跟頭。有的人淪為韭菜的原因,就是因為不學習總是靠著自己的一廂情願的想法,或者是聽來的一些小道消息抑或是憑藉著自己的運氣來進行投資,到最後只能淪為韭菜。

24小時全網監控、大數據自動判斷行情、多種交易策略不懼熊市、追蹤止盈不錯過暴漲、智能防暴跌自動暫停、真正穩定高頻交易。最快0.005秒就能夠完成一單試一下,你會發現火石AI自動交易機器人軟件的所有好處。您需要可聯繫他們v助理xuan17770896207,進行註冊並諮詢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