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老闆對我說:“你要是隻會上班,活該你賺不到錢”

上班,為什麼會耽誤賺錢?

我猜,你第一反應會想到: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但咱們今天不聊工資,想一想,什麼情況下,你會用“耽誤”這兩個詞?

我舉個例子,假如,你有男朋友,他打算今天晚上約你吃飯,而你呢,妝都補好了,正要下班,領導跑來通知你,趕緊改下明天開會要用的Excel表。

這時候,你心裡可能會說:工作“耽誤”了我約會。

很有意思,“耽誤”這個詞意味著,你想做事情B,卻被事情A套牢。A不僅套住你的人,還奪走你的時間。

更關鍵的是,當“耽誤”從你嘴裡蹦出來,你在表達一種情緒:抱怨。

1

無序的狀態,最易滋生抱怨

大多數人的“上班”,就是無序狀態。

3年前,我還是個教英語的高中老師,我的一天是怎麼過的呢?

早上鬧鐘響起,我睜眼,抓起手機一看,6點。

10分鐘刷牙洗臉,趕緊去學校,因為學生7點可是要上早自習的。

早自習和英語課的間隙,吃個早餐,然後,拿上教材PPT,衝進教室。

回到辦公室,迎接我的是幾摞近40釐米高的作業,改完作業就行了麼?還要查晚自習呢。

這種日復一日的工作節奏,我持續了四年。

看上去挺有序的,不是麼?可我並不快樂。

直到我看到這張動圖:

半夜,老闆對我說:“你要是隻會上班,活該你賺不到錢”

一群螞蟻在原地轉圈,根本停不下來。

等它們停下的那刻,就是它們累死、耗死的時刻。

這種現象我們管它叫“螞蟻死亡漩渦”。

為什麼會轉圈?

這種螞蟻叫行軍蟻,每一隻都會分泌蹤跡費洛蒙,在這種信號的指引下,後面的螞蟻會緊跟著前面的螞蟻。

一旦領頭的螞蟻,不小心跟在隊伍最後一隻螞蟻的屁股後面時,整支隊伍就會陷入無限循環的僵局。

我想到羅振宇提的“小趨勢”,腦海裡又不斷想起這張“螞蟻死亡漩渦”的圖片,心裡就有這種感慨:

抓不住小趨勢的我們,不就是陷入了自己的死亡漩渦麼。

回想下你的工作狀態,是不是我說的這樣:

早上起床,坐車到公司,打開電腦,倒杯水喝,做Word,做PPT,做Excel,發呆,上個廁所,回郵件,吃飯,開例會,下班回家。

如此循環,每天都在重複,繞圈。

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麼?

你的工作看起來有序,實際上,自己卻像繞圈的螞蟻,只會跟著信號走,內心已經迷路了。

2

為什麼上班耽誤賺錢?

上班的目的,是賺錢麼?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上班等於賺錢,那麼你思考過等號“=”的意義麼?

半夜,老闆對我說:“你要是隻會上班,活該你賺不到錢”

林欣浩,一個講數學的哲學作家,他就說:

等號的意思是,有些東西不重要。

比方說,你手裡一個橘子,我手裡一個橘子,加起來等於2個橘子。

這是在說,數量才重要,橘子的差異不重要,我們自動忽略了果皮的紋路不同、口感不同等其它要素。

半夜,老闆對我說:“你要是隻會上班,活該你賺不到錢”

再比如,薪水高的工作等於有保障。

潛臺詞是:錢重要,保障感重要,你對工作的喜好不重要。

在等號的兩邊,左邊是方式,右邊是結果。

一旦我們把等號掛在嘴邊,我們會不自覺地只注重右邊的結果。左邊的方式,不過是我們為達到結果的工具。

回過頭來,再看這句話:上班真的很耽誤賺錢。

它其實暴露了你曾經或者現在“力不從心但又想求突破”的狀態。

你知道自己過得不好,你想掙更多錢,想抓住更多機會,但你的工作困著你,讓你日復一日地繞圈。

你拿出一張白紙,寫下這組公式“上班=掙錢”,你會發現,自己手裡的牌少得可憐,同樣是掙錢,你只想得出“上班”這一個方式。

你想改變,但這個想法只是在腦海裡閃過,轉瞬即逝,因為你覺得:自己能做的,也只能是“老老實實”上班。

上週去上海,去見我的上海團隊,飯桌上大家聊得很嗨,回想這幾年的點滴,發現,現在的自己回看幾年前的自己,會忍不住嫌棄他是個傻逼。

同樣,我把這句心裡獨白說給我的團隊聽,我說:要你們用心幹,我敢保證,明年的你們,回過頭來看現在的自己,就會覺得現在的自己是個傻逼。

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所以自認為有那麼一點話語權。

“老老實實”上班的後果,就像那群轉圈的螞蟻,原地踏步,就像那個簡單粗暴的等號“=”,只關注工資,不關注自己。

我猜,你肯定會反駁我說:你的團隊給你打工,不也是上班麼,難不成以後就能賺很多錢?

關鍵就在這裡,不是我能直接給大家更多現金,而是我能帶大家掌握更多方式達到賺錢的結果。

3

賺錢的前提是“知道”

想要賺更多錢沒有錯,錯在你以為“上班=賺錢”。

這個等號,在林欣浩眼裡表示:有些東西不重要。比如,喜好不重要,成長不重要。

在我看來,不僅如此,還有可能是你“數學公式”上的貧瘠。

舉個例子,你知道4+4=8,那你是否能改變左邊的公式,改“+”為“×”,變一下算法或者數字,同樣達到右邊的結果“8”呢?

你肯定是知道的,但那是因為有人教過你,告訴過你。

那要是沒人教過你呢?

有時候,限制我們行動的,不是我們不去做,而是我們不知道。

不知道要怎麼做,不知道要做什麼,只知道上班能賺錢,不知道還有哪些方式能幫我們賺到錢。

我團隊裡的那些95後,在別人8點趕地鐵上班時,5點就從床上爬起來,打開電腦,準備開工寫商業稿件了;

在別人只知道做個微商,兼職賺外快時,他們已經在選擇更適合平臺發展的商業模式了。

大家都是想賺錢,最大的不同是,人和人腦袋裡裝的掙錢模式是不一樣的。

有些人,把時間全砸在工作上,掙錢渠道只有工資。

有些人,腦袋裡關於賺錢的算法,裝了不知道有多少,上班,只是其中一個因數而已。

我之所以覺得,上班很耽誤賺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不僅奪走了你的時間,更可怕的是,它無形中把你馴服。

比行動受限更可怕的,是思維受限。

要想停止螞蟻死亡漩渦,破局的關鍵是,不僅要意識到自己累了,還要主動踏出改變路徑的第一步。

往往,踏出那一步是最難的。

這意味著,你不僅要知道,還要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