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見島專稿|永別了,人類,我是白鱀豚!

作者簡介:汪永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民間環保組織“綠家園志願者”召集人。

本文共計1950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

提要:是人類讓它們失去了家鄉、失去了親人、同時也失去了自我,如果我們不能有效地挽救白鱀豚,它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人類消滅的鯨類物種。白鱀豚的事例無疑也向人們敲響了警鐘,若人們不作為,或許江豚將成為下一個“功能性滅絕”的族群。

2018年5月2日,一家環保組織發佈了一張白鱀豚照片,稱在安徽蕪湖和銅陵江段拍攝到了消失十餘年的白鱀豚。

2018 年10月29日,民間環保組織綠家園在安徽桐陵板子磯和黑沙州的長江尋找白鱀豚,未見。

樂見島專稿|永別了,人類,我是白鱀豚!

全世界目前有四種淡水豚,除白鱀豚以外還有亞馬孫豚、紅河豚、恆河豚。白鱀豚在2000萬年前離開海洋進入長江,它只生活在中國長江的中下游。雖然它的知名度遠不如大熊貓,但要論起輩分,大熊貓的生存年限在五百到六百萬年,白鱀豚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少年呢?兩千五百萬年左右。

公元200年前,《爾雅》中出現過白鱀豚的描述,並稱它為“長江女神”。今天的科學家相信,當時長江中的白鱀豚數量至少超過5000頭。

時光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專家在國際會議上宣佈,白鱀豚已不足300頭。與此同時,白鱀豚被國際自然環保聯盟列為世界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

樂見島專稿|永別了,人類,我是白鱀豚!

97年在長江裡尋找白鱀豚

1997年,民間環保組織綠家園開始呼籲保護白鱀豚時,專家給出的白鱀豚的數量不足百頭。

1997年到1999年農業部曾連續3年組織過對白鱀豚的大規模監測行動,但找到的白鱀豚分別是13頭、4頭、4頭。

1997年、2000年,綠家園兩次到中科院水生所看望唯一一頭人類飼養的白鱀豚淇淇。

1997年我們在長江邊釆訪了十個人,九個人沒聽說過生活在長江裡的白鱀豚,一個人說:知道,它的肉300塊錢一斤。

樂見島專稿|永別了,人類,我是白鱀豚!

死於滾鉤的白鱀豚

2000年5月我們到水生所看望淇淇時,正是它發情的季節。當時的一幕讓水生所的科學家也驚住了。淇淇在我們去之前因發情而無精打采。我們一進到“白公館”淇淇的家,它突然興奮起來,在我們站的水池邊蹭了一會兒,突然翻轉身,腹部一根肉根一點點伸出來。已是第二次來看淇淇的綠家園最小的志願者王翰巨見此大聲的叫:奶奶,那是什麼?

樂見島專稿|永別了,人類,我是白鱀豚!

水生所的專家告訴我們那是淇淇的生植器。

後來有人說,淇淇是在告訴你們它多想找個“媳婦”。

2002年7月,生活在中科院水生所的淇淇走了。它沒找到“媳婦”就走了。因為是夏天,活體無法保存,DNA 留下了。淇淇的DNA能再成為白鱀豚嗎?

2006年,來自六個國家頂級的鯨豚類專家,用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在長江白鱀豚生活的湖北宜昌到江蘇江陰江段,進行了38天的大規模搜尋,一頭白鱀豚也沒有發現。

2007 年美國《科學》雜誌上正式公佈白鱀豚做為種群“功能性滅絕”。

2018 年春天,有人在長江裡又拍到高度疑似的白鱀豚。

儘管2006年白鱀豚被專家認定為“功能性滅絕”,但並非野外一個都沒有。事實上,“功能性滅絕”主要的意思是指殘存種群中已經沒有能夠繁殖的個體,該物種在自然環境中繁衍的功能喪失,最終走向滅絕。

樂見島專稿|永別了,人類,我是白鱀豚!

淇淇

讓人不解的是,照片拍到了高度疑似的白鱀豚,照片也在國際會議上展示了。然而,現在日夜兼守希望尋找、拍攝,向世人證實白鱀豚並沒有真的滅絕了的,大多是“游擊隊”一一記者、攝影愛好者和長江邊的漁民。國家部門、科研單位,對這種高度疑似的白鰭豚並未積極行動起來,甚至可以說並未重燃希望。國家隊真的認為長江裡的白鰭豚滅絕了?

長江裡還有少量的個體,並不意味長江女神白鱀豚就沒有功能性滅絕嗎?

淡水豚用肺呼吸。在大風大雨到來之前,因江面氣壓變低,它們需要頻繁地露出水面“透透氣”,只要豚出來朝起風的方向,“頂風”出水,俗稱“拜風”時,漁民就知道暴風雨即將來臨,於是收網停船,因此漁民將豚視為“河神”,它們也是漁民的“氣象臺”。

今天,長江江豚數量以每年13.73%的速度遞減,按照目前的遞減速度,若干年後長江江豚可能在長江中絕跡。由於長江豚類的繁育率比魚類和陸生動物低的多,人工繁育更為困難。

樂見島專稿|永別了,人類,我是白鱀豚!

白鱀豚歷史上的分佈區域(圖片來自網絡)

長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同時生長著兩種鯨類動物一白鰭豚和長江江豚。美麗的白鰭豚已離我們“漸行漸遠”,我們多麼不希望看到長江江豚也成為傷心往事。

白鰭豚和長江江豚,是長江淡水生態系統指示物種,如果長江變成“無豚”之江,就預示著長江淡水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失去其生態功能,最終也無法承載人類的生存。

2018年10月28日,綠家園在長江黑沙洲尋找白鰭豚和江豚,一頭都沒有看到。同行的當地的志願者王磊說,三峽大壩蓄水,下游水位淺了,漁船不能航行在主航道,行駛到了每晚江豚迴游的水域,影響了江豚回家。

樂見島專稿|永別了,人類,我是白鱀豚!

我們在船上尋找的三個小時裡,眼前的大船、小船、集裝箱船,真的可以用上這個詞:川流不息。目前對豚類生生存的四大挑戰:水質的汙染、過度的捕撈、繁忙的運輸和大壩的修建。

在安徽銅陵國家環境保護長江重點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看到這樣一句話:保護長江江豚必須與時間賽跑。

保護江豚,尋找白鱀豚,不應該只是“游擊隊”。

若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在文末打賞支持,打賞收入將全部用於內容生產上,為諸位提供更多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文章為原作者授權發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如果有轉載需求,請聯繫樂見島運營人員。作者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